古老的傳說又傳了(2 / 3)

當下的人們常常求索並發問:什麼是核心價值觀?什麼是成功人士?竊以為對任何人富有公心的人歸根到底來說,曆史最終接受的不是名聲大小,也不是地位高低,更不是財富多寡。而是為人民做了點有益的事,而是有一顆超凡脫俗心,而是一條坦誠而透徹的生命。因為生活的真諦不在於你索取多少,而在於你能給予你的同胞、社會、人類多少。也許正基於此,人民記住了張巧珍。

自從巧珍來漢川那天起,這裏城鄉的街頭巷尾、田頭地角又開始聽到那個婦孺皆知的“杜仙下凡”的神話傳說──

杜韞仙姑臨漢川,天道酬勤締夙緣;

采摘靈芝醫眾患,授歌教舞美名傳……

其實,張巧珍絕非什麼仙,“七仙女”那隻是在舞台上,是戲,不是現實。她台下也是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正如你、我、他(她)大家一樣──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僅此而已。

若問張巧珍平生最喜歡的名言是什麼?平心靜氣地說,還是文化大師巴金關於“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悲劇”論點的更新版:

“生活一場博鬥。我們生活為什麼?或者說我們為什麼要有生命?羅曼。羅蘭的回答是──‘為的是來征服它!’我認為他說的不錯。”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張巧珍這場與人生政治和藝術政治拚博戰爭的結局,不是不幸者,而是幸運者;不是失者敗者,而是勝利者;不是悲劇色彩的人物,更不是、不是悲劇──而是恰如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所說:

“世界曆史形式的最後一個階段就是喜劇。”──亦悲亦喜、亦庒亦諧、輕鬆而略帶辛酸的人間喜劇。

請你們也接過我手中的楚劇大旗,踩著我的肩膀,登上山頭,去仰望星空。讓我們用一截截生命來連接楚劇大業,使它薪火綿延,世代相傳!讓她真正成為“謝不了幕的演出,落不了幕的藝術……”

老子《道德經》第9章.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什麼意思?

首先須知春秋末年的哲學家、先秦道家學派傑出的創始人老子典籍《道德經》,通篇都以辯證法的精神詮釋道是宇宙的本體,絕對獨立,永遠自行運動。本章乃老子人生論的精髓。他主張無為,因為無為所以就無所不為。無為——放下——無欲,這樣才會有真正的有為,道法自然。

再把上段話直譯轉帖如下:“持德之人要求圓滿,不如罷手不幹。捶打尖利的鋒芒,難得保其長久。金玉堆滿屋,誰能萬世守住。富貴之後驕慢,是自遭災禍。事業成功之後,就該退出曆史舞台,這是天要求人的最高法則”。

俗話說,出水的椽子先爛,樹大招風。一每個人做事應適可而止,不失節製,欲望太強烈,貪得無厭,驕傲自滿,不僅有違道,而且會遭到別人反對、眼紅,所得不可“長保”。本來,名利與安全是有一定對立性的。因此說越有名望,包袱越重,越不自由,則越少安全係數。凡事都不能做過頭,不能得寸進尺,趨之無度。隻有留有餘地,知進知退。如自我澎漲,忘乎所以,必自食其惡果。所以功成身退,才是明智的抉擇。也許有缺陷才是真正完美的人生。

著名當代作家賈平凹在新作《古爐》的首發式上曾說過,“文壇是個殘酷的名利場”。

滔滔名利,滾滾紅塵。張巧珍大半生沉浮藝海,搏擊於波峰浪穀。晚年不經意間告別了鬧市喧囂,人世紛爭,隻身寓居沉湖小鎮。這一靚麗轉身——張巧珍回娘家了,是她做夢的也想到的,頓覺一身輕鬆。這裏,環境靜謐優雅,人們親切的麵龐,撲麵而來的泥土芬芳。令她神清氣爽,心曠神怡。塵埃凢許浮躁、數縷雜念,蕩然無存。淡泊明誌、超然物外換來了心境的寧靜和淨化。往昔成功也好,輝煌也罷,一切已成過時的皇曆,一切已成過去。此刻,仿佛有一種從未有過的返樸歸真感,在天地良心間蕩漾、飄忽、升騰、沉潛,難道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落葉歸根?難於言表。當她聞知她新弟子黃錦華們獲獎喜訊後,一股從未有過的巨大感動彌漫心間。她猛然推開窗戶,舉頭遙望脈旺故鄉。耳畔傳來百川歸流的漢江奔流不息的浪濤聲,百感交集,心潮澎湃。她想到溫馨的故土,她想到純樸的父老鄉親,她想到長辭人世的父母。是的,她的父母親人們都走了,都永遠走了。但是,不!我有更多的父母親人——楚劇觀眾。是他們疼我養我,是他們給我夢想與希望,是他們給我信心與力量,是他們給我鮮花與掌聲。他們的愛宛若這清澈明淨的江水,滋潤著我的心,撫育著我的成長。假如沒有他們,我這個被遺棄的黃毛丫頭生死如何?生活怎樣?我將會是什麼?真的不堪設想。是的,生活中有憂傷,有苦難,有風刀霜劍和驟雨狂風。但是,我堅信人生決不是一場你死我活的角逐,歸根結底是一場前仆後繼、激烈而友好的荒野接力長跑賽。這賽事尚未結束,我還得盡力,我還得感恩回報。退而不休,老有所為。於是,她默默自語:我親愛的學生們,我也許沒什麼成功秘訣教給你們,但我要真誠地告訴你們:我既然是從前輩大師們手中接過楚劇的大旗,踩著他們的肩膀,登上山頭,仰望星空的。那麼,請你們也接過我手中的楚劇大旗,踩著我的肩膀,登上山頭,去仰望星空。讓我們用一截截生命來連接楚劇大業,使它薪火綿延,世代相傳!讓她真正成為“謝不了幕的演出,落不了幕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