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炎熱的夏天,大專剛畢業的我懷揣著自己發表過的近20萬字的作品,奔波於各大雜誌社之間。因為從愛上寫作的那一天起,我就已經將編輯這一職業擺在了我理想的聖地。
對於我,以及我的作品,雜誌的老總們總是很和藹地點了點頭,然後又很無奈地搖了搖頭。我明白他們的意思:點頭,是因為他們對我的肯定;搖頭,是表示他們雜誌社的人數已經飽和了。對於我,以及我的理想,一時之間他們恐怕愛莫能助。看著他們如此重複的動作,我慢慢沮喪了,但是,我從未懷疑過自己的能力以及理想的實現幾率。因為我也知道,有時候,好的機遇其實比能力更為重要。
一段時間後,情況並沒有好轉。麵對逐漸羞澀的口袋,以及自己一時無法實現的理想,我知道,此刻,該是讓我放下理想的時候了,因為這個不濟的時機。但放手絕不等同於放棄,待到時機成熟,我會再次拾起早時放下的理想,跨步前行。
一周後,我應聘進了一家廣告公司,此時的我,在做好手裏工作的同時,仍留心著、嚐試著、緊盯著雜誌社的大門。因為我知道,放下理想,並非是要丟棄理想,而是為了更好地尋找時機。
11個月後,省城的一家雜誌社招聘兩名編輯,麵對眾多的應聘者,雜誌社的老總仍能一眼就認出我,然後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訴我:“小夥子,就憑你能將理想守住一年多,就憑你的耐性與毅力,我們要定你了!”
那一刻,我知道,我終於可以拾起自己的理想跨步前行了。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遠離自己的理想,其實在很多時候,並非是由於我們的自身原因,更多的情況是因為那個不濟的時機。此時,我們隻要將理想稍稍放一放,讓自己一邊成熟,一邊守候。那麼,我們守候的,就不僅僅隻是自己的理想了,更是一次毅力的挑戰,一段韌性的堅守,和一個能讓自己瞬時拾起理想而跨步飛奔的機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