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電腦,碼下這個標題,點著一支煙,癡呆於煙霧繚繞之中。
對我來說,這實在是個有沉重的話題,是我輕易不願觸摸的痛。
“臣本布衣”,語出諸葛亮前《出師表》。諸葛亮有此稱,是指前身,後來不僅官拜宰相,而且備受劉備倚重,言聽計從的程度簡直就是實質的朝廷,可以全權料理朝臣文武大事。到劉禪手,更是貴為相父,劉禪再渾也得看他臉色決策朝政大事,除了背後搗鬼外絕不敢悖逆半分。所以,諸葛亮此語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將相本無種”、“英雄不問出處”的詮釋。
而我說的“臣本布衣”,卻是貨真價實:雖然在本地和較大範圍也是算個小有名氣的“人物”,可是眼看老之將至了依然是職工一個,斷無時來運的命運嬗變,更無運籌帷幄驅策三軍(哪怕三人之軍)的權利運作。故而“臣本布衣”成為我頻頻把示於人的一張名片,雖係調侃,但更多的是無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故作輕鬆的戲謔式遮羞。故而對於我來說,“將相何以能無種”?“英雄必須問出處”!
這很重要嗎?按說本也沒有什麼。混跡於芸芸眾生的滾滾紅塵,混一小官乃至出將入相,抑或壓根就是草根百姓,平淡之人平常麵世,都再正常不過。天下百姓海了去了,事實上也不可能人人都去做官為宦。再說了當官也不是人生的唯一,價值的唯一,更何況官場險惡,爾虞我詐,互相傾軋,寵辱難料,何似竹林之七賢、采菊的陶公逍遙自在?布衣不重擔,退進由自身,何嚐不是一種人生的快活?可現實遠遠不是這般計較,往往在劫難逃地成為我的尷尬與難堪,於是是官不是官對我還真的不是不重要!
怎麼回事呢?蓋因下述原因所致:每每遇到初次謀麵的人,總是於“大名鼎鼎、如雷貫耳”的一番恭維後,提出一個令我不好回答的問題:“你是你們單位的領導吧?”抑或是“老以為你就是你們的頭,怎麼會不是你呢?”更難堪的是從提問者疑竇叢生的目光中,可以明明白白讀懂這樣的詰疑:“不會是因為你老兄性情怪異脾氣乖張為人欠佳品行不端,上不能取悅於頭頭腦腦,下不能和睦於同僚兄弟所致吧?性格決定命運可是鐵的定律!”更有甚者,上邊的話是當麵鼓對麵鑼撩出來的,輕的說我不識時務不會來事,重的就直接懷疑到人品、德行上來。每每麵對人家眼睛裏飄忽不定的疑惑抑或嘴角挑起的譏諷,總是令我如芒在背,無地容身,於是每每耐住性子笑彌勒一樣喋喋不休地去排解人家的心中困惑,什麼論文憑我是初中尚是文革動亂時期的,什麼苦拚苦熬到三十五歲方以農民身份登上了縣委樓,什麼混到到四十多才熬了個職工身份,還有什麼單學曆、身份、年齡這三道坎,就決定了兄弟我隻能是草民而斷不可能有何進身,加上身後沒人給撐著、罩著,所以隻能如此。還有讓我忍無可忍的:自己這點短處,竟成為小人嘲笑攻訐的把柄!有那麼一個原也是捏筆杆,並沒有寫出什麼響文章,每天屁顛屁顛跟在縣領導屁股後邊掂了幾天包的小兄弟,在提了個鄉鎮級的小官後,在別人婚宴的大庭廣眾下借酒撒瘋,公然對我羞辱:連個官都混球不上,不如找塊豆腐去碰死,恨得我隻差沒有揍得他滿地去找牙。
——這是一個“官本位”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是官不是官是人家衡量人成功與否的一個標準,甚或是衡量人的才能和道德的標準!既然身在政界,混到了一官半職算你是個人物,混人混得正常;沒有混到一官半職,不光說明你很無能很失敗,而且就會判斷你人品有問題,做人不咋樣!咱可是俗人哪,是養家顧口食人間煙火要臉要皮的俗人,而不是飲露餐英雲來霧去腳不沾塵的神仙,怎麼可以不在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