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火山熔岩對赫庫蘭尼姆城起到一種保護作用。它雖然使木料炭化,卻沒有毀掉木頭。因此,許多門窗在原來的位置上仍可隨意啟閉,青銅汲水機依舊可以運轉自如。
在一個小吃店的櫃台上還擺放著胡桃;修理店裏,一個銅燭台和一尊酒神銅像仍放在原處等待修理;麵包房裏,烤麵包的銅盤仍舊留在烤箱裏;離這兒不遠處,兩頭小毛驢的骨架永世套在磨套上;玉雕店裏,一個病孩躺在一張精美的木板床上,桌上放著為他做的一隻雞大腿……有一間屋子的牆上潦草地寫著送酒的次數和曰期;另一間屋中的牆上列著一些簡單的單詞;還有一間房子的牆上畫著一幅角鬥士與鹿角鬥的素描;在通向一所房子的斜坡上,寫著一句話:“帕吐姆那斯愛艾菲安達。”
但是,赫庫蘭尼姆城的居民卻“失蹤”了。在最初250年的挖掘中,隻找到9具遺骸。所以人們一度認為赫庫蘭尼姆城的居民大多數逃走了。今天的那不勒斯城市,仍保留有“赫庫蘭尼姆居民區”。
事實並非如此。1980年,工人們在安裝地下水栗時,發現兩具在古海灘上的遺骸。一具是矮胖的男性,考古學家們發現他的身邊有隻打翻了的船,故稱他為“舵手”,另一具是女性,她被認為是位“美女”。
1982年,考古學家們大麵積清理海灘,出乎意料地發現了13具遺骸,其中一具身上佩有軍用劍和鞘,說明他生前是個士兵。同一年,挖掘機挖掘海堤下麵堵塞著岩石的三處石頭拱門,在一個拱門下,發現6個成年人、4個兒童和1個懷抱嬰兒的小保姆,他們的遺骨擠成一團,在另一拱門下,一排排地躺著48具屍骨,而在第三處拱門下,19具屍骨和一匹馬的屍骸橫七豎八地躺在裏麵。
主持發掘工作的考古學家吉塞普?瑪吉博士回憶說:“那情景真是慘不忍睹!”
赫庫蘭尼姆城前後共出土了近200具遺骸,為防止這些遺骸迅速腐爛,史密森大學物理考古學家薩拉?比西爾將他們浸人一種防腐的丙烯酸樹脂溶液中。隨後,對他們進行了深人細致的研究,了解到古羅馬男子一般身高1.70米,女子1.55米,雖然其中12具骸骨有患關節炎、貧血症等跡象,但總的來說,大部分人營養充足、體格健壯、肌肉發達,這是羅馬人的特征。
赫庫蘭尼姆雖與龐貝古城幾乎在同時消失,但兩座死城的狀況存在著很大區別。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1984年5月發表裏克?戈爾的文章指出: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時,灼熱的岩漿迅猛上漲,以很快的速度襲擊龐貝城之前,巳有股股岩漿滾下維蘇威火山,而赫庫蘭尼姆正好處在岩漿滾落的路上,很快便成為泥流熱海中的孤島,隨後岩漿迅猛上漲將其吞沒,所以它比龐貝城早覆沒7個小時。受維蘇威火山上流下的豐富地下水浸潤而保持潮濕的泥土將赫庫蘭尼姆密封起來,這就使它比火山灰和浮岩覆蓋下的龐貝城保存得要好得多。許多日常生活中容易腐爛的東西,由於保持了一定的溫度和濕度,同時又沒有空氣的影響,所以盡管曾經被熾熱的岩漿炙燒過,但仍保存完好,發掘出來時幾乎與掩埋時沒有兩樣。
如今,龐貝古城巳有3/5重見天日,而赫庫蘭尼姆城由於掩埋較深、岩層堅厚,又處於現代城市之下,雖然巳發現了赫庫蘭尼姆城的4個行政區,以及石頭大街、古羅馬廣場、長方形的大鍾和競技場的一半,但更多的遺跡還被淹埋在地下,甚至連赫庫蘭尼姆城的實際規模,還有待於進一步發掘來進行評估。因此,它被人們稱為“考古學界最引人注目的未完成的工程”。
這些考古的發現,隻給我們提示出了古羅馬城大概的容貌。從眾多的材料來看,古羅馬的古文明也在慢慢地被人發現,這個古代龐大帝國的許多建築都吸引著許許多多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