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婚戀中的許多行為都可以用經濟學來解釋。請看一個經濟學家與一個陷入情感迷霧中的年輕女子在火車上的一次對話。經濟學家用經濟學的眼光對女子的情感、戀愛、婚姻問題進行了另辟蹊徑的分析,他的結論令女子似有頓悟。
先是女子的傾訴:“我今年28歲,和男朋友是同班同學,畢業於長春機電學院。幾年前我和他一同來到杭州找工作,我的工作比較理想,在一家電表廠做設計,他的工作不太好,於是我鼓勵他去考研。考取後,我供了他三年,沒想現在他快畢業了,居然提出要分手。後來,我才搞清楚,他又談了一個剛大學畢業的女孩。我真的很痛苦,幾年的情感和心血付諸東流!……”
一、“我想問你,為什麼男人總是那麼花心?”
“用經濟學的理論,很容易解釋這個問題,那就是邊際效用遞減。什麼是邊際效用遞減呢?就是說一樣東西當你擁有得越多的時候,對你的作用就越小。比方說,你餓了,吃第一個包子特香,第二個很香,第三個還可以,第四個飽了,第五個吃不下,第六個看見都煩!也就是說第六個包子的作用為零甚至為負。邊際效用遞減,是經濟學的公理,是整個微觀經濟學的支柱之一。由於邊際效用遞減,從現在戀愛的角度看,你的效用比不上那個網上的女孩,你就是那第六個包子,而那個女孩卻是第一個包子。這也是許多男人為什麼家有美貌如花的妻子,卻要在茶座、酒吧去找小姐的經濟學原理。”
二、“既然邊際效用遞減是公理,那麼為什麼花心的女人卻比較少?”
“花心的男人應該和花心的女人一樣多,一個花心的男人必定要找一個花心女人。假定花心的男人沒有花心的女人相呼應,那麼男人又到哪裏去花心?準確地說,應該是結了婚的女人中花心的比較少!但這並不等於說,邊際效用遞減在結了婚的女人身上不起作用。結了婚的女人在內心深處未必沒有喜歡更英俊更年輕更富有的男性的念頭,隻是一般她們不會采取采花行動,這裏的道理可以用經濟學的成本收益方法來分析。”
“成本收益方法?像會計一樣計算產成品的利潤率?”女子有些疑惑。
“在經濟學的假設中,人都是理性的,人們采取一項行動都要在心裏盤算值不值。假如說收益大於成本,這樣才值得考慮去做;假如成本大於收益,那是無論如何不會去做的!從我們的日常觀察中可以看到,已婚男人花心,相對於已婚女人其成本是比較低廉的,最多是花幾個小錢,很少有妻子因為丈夫花心而堅決要離婚的,外界甚至還會羨慕他的豔遇。假定已婚女子有紅杏出牆的打算,心中必定會做一番權衡:這樣做值不值?一般來說,已婚女子花心一旦被發現,其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對大部分男人(包括很花心的男人)來說,戴綠帽子是無論如何不能忍受的,離婚是必然的選擇;而離婚女子在一些人眼裏還存在世俗偏見;要想再找對象,也很難再找到與自己年齡相仿的男人;還有對子女的牽掛,又使女人多了一份負擔。正是因為已婚女子紅杏出牆的成本遠大於收益,所以盡管有邊際效用遞減的公理存在,但她們大多會做出堅決不紅杏出牆的理性選擇。有一種現象可以反襯這種解釋的合理性,你看,花心的男人一般找的二奶、情人大都是遠離家鄉的未婚女孩子。”
三、女子神情憤怒:“可是他也太不講道德了!畢業之前他吃我的用我的,現在快畢業了卻和我分手,是不是也太市儈了?他要是三年前提出分手,我並沒有這麼難過,現在我是人財兩空!”
“經濟學一般並不研究道德,因為道德要求的是多為他人著想,而經濟學理論的前提是假設人都是自利的。假定一個人要散盡錢財,甘願貧困潦倒,流落街頭,這用經濟學是沒法解釋的,也許倫理學、心理學或者哲學可以解釋這個問題。不過,經濟學可以解釋他為什麼
三年前不提出分手,臨近畢業卻堅決要分手!”
“經濟學假定,人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大學時期與你談戀愛,那個時候生活基本無憂,追求激情就是戀愛利益的最大化;三年讀研之中,你們之間激情已經沒有了,但是此時他心中的最大利益是為了獲取文憑以便日後能找個好工作,此時,如果和你一刀兩斷,經濟來源就沒有了,請問他怎麼能把書讀完?現在他臨近畢業了,他對自己的前途已經充滿了信心,更不像當初那樣急切地等著錢用,於是,年輕漂亮而充滿激情又成了他戀愛利益的最大化。”
四、“……我當初隻是想,如果他能讀個研究生畢業,我們今後一家人的生活會更好些,沒想到現在竹籃打水一場空!”女子無可奈何地歎了一口氣。
“這說明你在決定供他讀研之前,忘記了經濟學的一條基本原則。”
“什麼原則?”
“收益越高,風險越大!你當時隻看到了供他讀研畢業後的收益,卻沒有看到他讀研畢業後的風險。一般來說,收益越高的事情,就意味著風險也越大。假定你找個拉黃包車的,風險基本沒有,他不會與你離婚,甚至對你百依百順,但是收益也很小,家庭的經濟來源肯定要以你為主,你的內心還常常會失衡;假定你找了李澤楷,人稱至尊王老五,收益肯定會很高,但是離婚的可能性也很高!因為像李澤楷這樣的稀缺資源是每個女人都喜歡的!”
五、“那有什麼辦法可以控製風險呢?”女子急切地問道。
“有哇,打結婚證哪!我個人認為,結婚與理想中的愛情是沒有太大關係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如果按照大家都認可的這句話來理解,愛情就是為他(她)生為他(她)死。也就是說,如果他愛你,為他生為他死都值;如果他不愛你,你就一定會離開他的,因為你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了他,沒有結婚證豈不更方便!然而,人類卻要設計一個結婚登記製度,為什麼?其實,結婚證就是婚姻當事人中弱者的護身符。如果當初你和他領了結婚證,他現在要分手就沒那麼容易了,或者說成本就大得多。首先,婚姻法規定,夫妻離婚有過錯的一方要對無過錯的一方進行經濟補償;其次,他會麵對更多的輿論譴責和心理壓力;再次,他今後在社會上的形象就是一個離過婚的男人,總比未婚的純真少年要差;最後,如果你們有了孩子,那就有了共同的利益,離婚就意味著他要放棄血脈親情。”
六、“這一條方法現在恐怕是來不及了!……我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沒想到全部落空了,我現在感覺到天都塌下來了!”女子很有感慨。
“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其實這是符合經濟學道理的。經濟學有一個公式:幸福=效用/期望值。一般來說,同樣的事物效用大致是相當的,但是期望值越高,則幸福感越少。舉個例子:假定我和乞丐都撿到了1元錢,1元錢的作用對兩人來說是一樣的。但是,我現在的期望是去美國夏威夷度假,需要10萬元,1除以10萬,結果我的幸福感是十萬分之一;而乞丐的期望值是今天能夠吃碗白米飯,1除以1,結果他的幸福感是1。你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也就是期望值近似無窮大,而現在他卻要和你吹,效用接近於零,分母無窮大,分子接近零,那幸福感當然就沒有了。所以。一開始對男友期望值不高的人,分手時痛苦也就不多。”
七、“我現在應該怎麼辦?”
“你現在對這件事的感覺何如?”
“痛不欲生!”
“那就再去找找他,動之以情或許還有挽救?”
“他現在的確還在猶豫,而且他家人也在給他施加壓力,可是我不想勉強他,萬一他勉強和我結婚,婚後卻對我不好,我豈不是更痛苦?”
“但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你還是應該去的。”
“為什麼?”女子一臉疑惑。
“假如你給老板做完了一份設計,報酬是10萬元,但付酬方式有兩種可供你選擇。一種是一次性付10萬元,另一種是付你15萬元,但卻要分15年付,你選哪一種?”
“我選第一種。”女子很快搶答。
“為什麼呢?”我反問。
“因為未來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天知道幾年後這個錢還有沒有?再說,到那個時候,錢也不值錢了!”
“你說得很對!現在的錢比未來的錢更值錢,那麼同樣的道理,現在的痛苦就比未來的痛苦更痛苦。因為,未來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也許沒有了痛苦,也許比現在的痛苦要輕,但現在的痛苦卻是實實在在的。你看很多電視電影中都有相似的情節,當初的戀人都後悔一時氣惱而斷絕了關係,以致婚後又後悔莫及,舊情重續。”
八、“萬一勉強結了婚,婚後他又對我不好呢?”
“那就又回到了前麵的原則:收益越高,風險越高。你既然想獲得高收益,就必須麵對
高風險,此事不可能有兩全方法。”
“我明白了,杭州我就不下了,直接去上海找他。”女子似乎是大徹大悟!
經濟學家想:如果能讓更多的少男少女懂得一些婚戀中經濟學的道理,或許在戀愛婚嫁的過程中能少走一些彎路。於是寫下此文,供大家閱讀思考。
別讓愛情在婚姻中貶值
相愛容易相守難,愛情的定義,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看法,現實生活中,男女之間受到對方的吸引,從而產生了感情,不是件困難的事情。可是問題在於,麵對一份感情時,如何把握手中的幸福?見多了離散,你還能相信天長地久的愛情嗎?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是不是美好的愛情,一旦走進婚姻的殿堂,便變得一文不值?
婚姻是神聖的承諾,一旦許諾,就要忠誠地用一生去守衛這個諾言。可是生活畢竟是生活,生活就是現實,柴米油鹽這些瑣事總會讓愛情的美麗大打折扣,往往讓曾經相愛的彼此反目成仇,難道婚姻真是愛情貶值的罪魁禍首嗎?
其實,愛情並不是婚姻的產物,隻不過是愛情帶來了婚姻。從走進婚姻的大門起,大部分的愛情就在不斷的貶值,也有一部分轉化成了親情。貶值的原因大概有三點:其一,是婚姻生活中日常瑣事的磨礪。其二,是男人喜新厭舊造成的麻木和厭倦;其三,是男人社會地位和觀念上的因素。隻是聰明的女人會現實而冷靜的承認這種貶值,承認這種轉移的客觀存在和必然性,她們不會大吵大鬧,也不會自悲自歎。但她們會努力將之轉化為親情,並在平淡中時常製造些浪漫激情,使愛情經久彌新,使親情越來越濃厚。
當工作完一天,丈夫回到家後,見到妻子,說的第一句話往往是:“今天可真累!”這樣的見麵語令妻子倍感傷心。妻子見到丈夫的第一句話往往是:“嗨,你今天有沒有想我?”麵對這樣的詢問,丈夫一般會有點木然地說“嗯,這個,工作,想了。”這樣的回答肯定不會令妻子滿意。男人是理性的,女人則是感性的。女人將自己認為很有趣同時覺得也很有真實性的一本書拿給男人之後,男人會匆匆翻幾頁便丟在一邊,說道:“滿篇的謊話,鬼才相信!”可是女人會一邊看一邊掉眼淚,其實,她隻是想讓丈夫來安慰一下,找到當初在自習室裏,那個小男生羞怯的遞給自己一方手帕的浪漫。生活就是這樣,當房子、車子、孩子、老人等等一係列現實的話題擺在麵前時,我們早就忘記了曾經擁有的那一份愛情的浪漫,隻想著柴米油鹽,衣食住行,早已將愛情拋在了腦後,以為它不過是無所事事的年輕人刻意創造的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