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在老家有份穩定的職業,平日上班很是清閑,喝喝茶,聊聊天,每個月拿一兩千的工資,家裏有房有車,她所賺的工資全由她自己支配,日子倒也過得挺愜意的。美中不足之處是,她老公一直在上海他弟弟的公司裏做事。所以夫妻兩個人聚少離多。長期這樣也不是辦法,2003年,張梅向單位請了假,也來到了上海。
久別之後,他們夫妻兩人剛開始還挺恩愛的,但是好景不長,沒多久就開始吵架。原因其實簡單,這兩個人都是個性很強的人,她先生愛喝點小酒,酒量又不怎麼好,人一喝多了,說話有時候就不經過大腦。張梅又把他的酒話全部當真,於是夫妻兩個就天天吵架,吵到後來,發展到動手打架。再好的感情也禁不起這樣三天兩頭的吵鬧與打架,再說男人與女人之間,先天上就有體質的不同,兩夫妻打架,誰輸誰贏是明擺的事情。
於是隨之而來的事情就一大堆,鬧到了要離婚的地步。為此,雙方家裏的親戚、朋友不得不出麵當和事佬,勸了這個勸那個,整天不得安生。
這樣的日子誰過得都不痛快,張梅最終選擇了回到老家繼續上班。人就是這麼奇怪,在一起天天要吵架,分開了,反而感情又慢慢回升,他們兩個人平時經常煲電話粥,很是甜蜜,大家看著都覺得好笑。但是這兩個人一旦生活在一起,又恢複以前的樣子了。聽回家過春節的其他朋友說,2008年的春節沒過完,他們又開始吵架了。看來,他們實在是不適合長期一起生活。
說他們沒有感情,並不是這麼回事,如果讓他們生活在一起,又非得鬧矛盾不可,看來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出在各自的脾氣上。隻要有一個肯退一步,讓一讓,就完全是兩樣的了。相愛容易,相守太難。愛上一個人並不難,難的是如何讓愛情保鮮,如何讓感情持久?現實生活中,多一些包容,多一些體諒,多替對方著想。現實中的誘惑有許多,如果不好好珍惜,再好的感情,也保不準哪天就變質了。愛情縱然是無價的,可是婚姻和生活卻讓愛情麵臨貶值的風險,如果不想貶值,就要好好維係這份感情。那麼,又該如何守護呢?
關於如何對待女人,《聖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句話:溫柔地對待她們。這句話說明的原則就是:男人們,你們的力量不是用來恐嚇威脅你的妻子,使她們服從你,而是用來愛護她們,保護她們;女人們,也不要頑固地用你們智慧顯示你們的聰明,以削弱或控製你們的丈夫,你們的聰明是用來補充你丈夫的缺點和完善你丈夫的能力的。這種溫柔,本身就是一種浪漫。看來上文這位丈夫是深得溫柔的秘訣了。其實這樣的愛,並不是發生在小說和電影裏的。隻要兩個人真心相愛過,在他們的記憶中總會有過閃光的一瞬,也許正因為有這瞬間的美好,才會使平淡的愛情變得恒久起來,讓我們一起來珍惜那些走過的日子。
結了婚也需要浪漫,也需要愛情的滋潤。當愛情剛開始的時候,往往有著驚天動地的形式和無窮的花樣。當我們慢慢習慣於生活中的瑣碎事情,當我們慢慢習慣於彼此的麵孔和規律,似乎可以準確地預知彼此的一舉一動時。當愛情慢慢變成親情時,愛情也會變得更加平常,更加平淡。如果不想讓愛情從結婚的那一刻起開始貶值,請用心維護彼此的感情。我們都是隻有一隻翅膀的天使。隻有擁抱在一起才能飛翔!
愛的邊際效用說
現代經濟學真是一門有趣的學問,它是一把開啟人類智慧的鑰匙。經濟學是一門博大的學問,它的觸角伸向了四麵八方,儼然已形成了“經濟學帝國”。經濟學家們用經濟學理論來解釋生活,都讓人覺得非常有趣。
比如愛情,也存在一個邊際效用的問題,如果我們加上“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局限條件,假設“馬屁和鮮花”為物品,即:在談情愛的時候,給予女性“馬屁和鮮花”越多時,她從新得到的“馬屁和鮮花”中體驗到的滿足與幸福感越少;相反,如果在談情愛的時候,將女性處在“馬屁和鮮花”稀缺的狀態中,兩個人沒事就打打架,打完了再給予她的哪怕是很少的一點“馬屁和鮮花”,都會使她感到極大化的滿足。這就是愛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愛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和普通商品以及勞務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有所不同,因為真正的愛情用金錢是買不到的,它畢竟不是商品,但是其規律性可以類比。愛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在現實生活中表現為兩種情況:第一種,隨著一個人談戀愛或結婚次數的增多,愛情和婚姻帶給他(她)的那種美好感覺和刺激無論從強度和持續時間會越來越淡,不管是心理的還是生理的;第二種,一次愛情或婚姻持續的時間有長有短,有的幾年,有的甚至一輩子,所以愛情和婚姻不像吃餅幹那樣,第一塊、第二塊、第三塊之間的效用差別可以一下子感覺出來。所以就當下正在進行時中的愛情和婚姻而言,這時愛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表現在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感情上和感覺上的淡化。接下來我就從愛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出發對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做一些分析和探尋。
再婚依然苦惱屬於愛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中的第一種情況。第二次或第三次婚姻帶給人們的不是更加幸福,而是更加不幸。為什麼影視劇中很多離婚後再婚的人都會用現在的愛人去和以前的愛人作比較,心中想的全是以前愛人的好,就是因為他們從潛意識裏就是感覺到現在的沒有原來的好。客觀地說,現在的未必就不如原來的好,隻是經曆了婚姻生活以後,人們對婚姻的神秘感、對情感生活的欲望沒有原來那麼強烈,就跟吃第二根、第三根冰棍一樣,效用指數在下降。
有的人再婚依然苦惱,所以又離了,成了慣性,結果總是苦惱;有的人再婚依然苦惱,但還是湊合著過下去,怕再離再結會更加糟糕;有的人走回頭路,離了再和以前的愛人複婚,以為能回到原點,結果卻不是原來的原點了,畢竟用膠帶粘起來的破鏡依然會有痕跡;有一種再婚的人比較理智,離婚後依然在一起,又像是冷戰,又不像是冷戰,結果日後又複了婚。
所以,夫妻還是結發的好。珍惜所擁有的,過好每一天。不要給自己以機會說“隻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不要給自己以機會說“當愛已成往事”。
“七年之癢”本是一部外國電影中的一個詞,不過現在我國的影視劇中也流行這個詞了,它是形容夫妻結婚七八年之後已經沒有什麼激情了,愛情和婚姻帶給夫妻雙方的衝動幾乎降到零了,這時婚姻更多的是要靠責任和義務來維係,有些婚姻中的雙方就是因為缺乏責任和義務,所以婚姻會走向破裂。因此人們戲稱七年是婚姻的警戒線。
“七年之癢”屬於愛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第二種情況,但並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會死在第七年,有的夫妻雙方都是有責任心的人,都會為對方著想,感情當然好著呢,有的可能是孩子的維係。其實要讓婚姻克服“七年之癢”也不是難事,這就需要夫妻雙方善於經營婚姻,要不時地給婚姻營造一種年輕時的氛圍,讓婚姻不老,讓它始終保持在高效用點上,不要下降,也就是要提高進行時的婚姻的質量。
雖然,存在著愛情邊際效用遞減的現象,放眼望去,人類世界仍舊運轉不息。它的存在僅僅告誡人們無論是在一次婚姻中還是多次婚姻中,無論談過幾次戀愛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怎樣在那每一次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戀人還是夫妻,在不同的場合可以扮演朋友、師生等等不同的角色,大概隻有這樣才能夠愛情保持不變的色彩,即使平凡的瑣事也能演奏出美妙的樂章。
異地戀的經濟學分析
戀愛是幸福的但也是痛苦的,有人曾說戀愛是一種痛苦著的幸福。而迢迢銀河相隔的“牛郎”、“織女”無疑是戀人中最為苦惱的一對。如果用經濟學來分析“婚姻”和“戀愛”這個市場,會得到什麼結論呢?用經濟學分析人類行為的第一個假設是:人是理性的,第二個假設是資源是稀缺性的。
經濟學要研究的首要問題就是人類在麵對稀缺性資源時,應該做怎樣的選擇,才能做到資源利用的效用最大化。市場自由主義認為,市場有隻“無形的手”會對這些資源做出優化(沒有最優)的選擇以達到效用最大化。那麼在“異地戀愛”這個市場中又是如何實現資源效用最大化的呢?
假定:A、B兩個戀人分別在兩個很遙遠的城市,彼此很難見麵。
愛情的初期,由於兩個人初涉戀河,十分投入,對戀人的思念與日俱增,大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之感,所以在異地戀的初期,邊際收益是遞增的,也就是說總收益是遞增的,而且增加的速度也是增加的。
用經濟學分析人類行為的第一個假設是:人是理性的。這時候雙方都會加對感情的投入,以期得到更大的收益。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更加了解對方,卻也因為這樣失去了一些新鮮感;由於逐漸的認識到交易費用的高昂(被愛情的甜蜜裹住的A、B往往會忽略:相對而言,異地戀的交易費用要高的多。現在的交通,通訊發達,降低了異地戀的交易費用,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現在的異地戀比起以前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多得多)。所以,雖然邊際收益是大於零的,但是已經不是遞增的了。然而,A、B雙方為了得到更大的受益,還會繼續增加投入。隨後,雙方的收益是遞增的,卻是遞減的增加的,即邊際收益遞減。追加到最後,邊際收益為零,總收益達到最大。如果進一步追加投入,可能因為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精力不足而影響愛情,反而使的愛情的總收益減少!
然而,這樣的一個最大的規模效應是不是穩定的呢?答案否定的!試想一下,如果你的愛情伴侶再也不會給你任何驚喜了,任何事情都不會有什麼變化了,你會有什麼想法呢?那麼是不是說明你們的愛情已經走到盡頭呢?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得不引進另外的經濟學概念:沉澱成本。所謂沉澱成本簡單地說就是不可以收回的成本,或者無法通過收益來補償的成本。男女雙方在交往的過程中所發生的金錢開支,耗費的時間也是一種沉澱成本,因為一旦一方和雙方決定分手,那麼這個成本是無法回收的。
一般而言,在這個過程當中,男方的沉澱成本多為金錢,而女方的多為青春。沉澱成本的存在,使得一些對渴望愛情的人充滿畏懼,她或他在愛情的過程當中患得患失,不能對愛情做出很大的犧牲(這也是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大齡男女不結婚的原因,近代物質財富的進步,使得擁有大量財產的一方不得不考慮:如果離婚的話,沉澱成本豈不是太大了)。
客觀的來說,異地戀的沉澱成本相對來說要更大一些,那麼這是一件壞事嗎?也不盡然,沉澱成本的存在有利於愛情的雙方嚴肅的對待愛情。否則A或B就會血本無歸!如果沉澱成本特別大的話,即使雙方不在相愛,也會一起攜手走進教堂。他們認為:雖然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可是總比死無葬身之地的好。因為沉澱成本,他們就一定不會分手嗎?也不盡然!我們可以認為在沒有結婚之前,愛情這個市場是一個壟斷競爭的市場。另外的對手是比較容易進入這個市場的。這裏就有一個機會成本的概念:假設A有另外的追求者C,那麼C就是A的機會成本。這時候A就不得做出痛苦卻理智的選擇:是機會成本大呢,還是沉澱成本大呢(當然,由於信息的不對稱,道德風險也是A必須要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