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誘殺成蟲。用糖、醋、酒液盆誘殺成蟲。糖、醋、酒、水的比例為3:4:1:2,其中還可加少量敵百蟲藥劑。
③捕殺幼蟲。可在早晨扒開新被害植株周圍的表土或畦邊田埂陰坡表土,捕捉幼蟲,將其殺死。
④進行化學防治。一是用毒土防治:用0.5千克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異柳磷乳油,加適量水後噴拌細土50千克。二是用毒餌誘殺幼蟲:用90%晶體敵百蟲0.5千克,加水2.5~5千克,噴拌50千克碾碎炒香的棉籽餅作毒餌,於傍晚撒在蘿卜植株行間,每隔一定距離撒一小堆,引誘幼蟲前來吃食,然後中毒死亡。三是用農藥噴霧防治:即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20%速滅殺丁乳油1 500~3 000倍液噴霧。
6.菜蛾
菜蛾別名小菜蛾、方塊蛾、小青蟲、兩頭尖。分布:全國各地,南方危害重。
(1)危害特點 南北方均有分布。初齡幼蟲僅能取食葉肉,留下表皮,在菜葉上形成一個個透明的斑,農民稱為“開天窗”。3~4齡幼蟲可將菜葉食成孔洞和缺刻,嚴重時全葉被吃成網狀。在苗期常集中於心葉危害。在留種菜上,危害嫩莖、幼莢和籽粒,影響結實。是我國南方十字花科蔬菜上最普遍最嚴重的害蟲之一。
(2)形態特征 成蟲為褐色小蛾,體長6~7毫米,翅展12~15毫米。翅狹長,前翅後緣呈黃白色三度曲折的波紋,兩翅合攏時呈3個接連的菱形斑;前翅緣毛長並翹起如雞尾。卵扁平,橢圓形,約0.5毫米×0.3毫米,黃綠色。老熟幼蟲體長約10毫米,黃綠色,體節明顯,兩頭尖細,腹部第4~5節膨大,故整個蟲體呈紡錘形,並且臀足向後伸長。蛹長5~8毫米,黃綠色至灰褐色,肛門周緣有鉤刺3對,腹末有小鉤4對。繭薄如網。
(3)無公害防治
①農業防治。合理布局,盡量避免小範圍內十字花科蔬菜周年連作,以免蟲源周而複始。對苗田加強管理,及時防治,避免將蟲源帶入本田。蔬菜收獲後要及時處理殘株敗葉或立即翻耕,可消滅大量蟲源。
②物理防治。小菜蛾有趨光性,在成蟲發生期,每畝設置一盞黑光燈,可誘殺大量成蟲。
③提倡使用防蟲網。南方主要在夏秋季用於育苗及生產,北方除夏秋季反季節栽培外,冬春保護地生產也十分需要。6~8月正值高溫暴雨季節,蟲害頻發期,育苗難度大,應用防蟲網已經成為生產無公害蔬菜防治病蟲害的一項關鍵技術,不僅能有效地阻止害蟲危害,減少或免除化學農藥的應用,而且成為重要的,且有實效的綜合防治措施之一,勢在必行。生產上可因地製宜采用以下幾種覆蓋形式:一是大棚覆蓋,先按常規精整土地,施足酵素菌漚製的堆肥或生物有機肥,必要時進行化學除草或消毒,並注意清除殘留的害蟲,然後把防蟲網直接覆蓋在大棚架上,四周用土壓嚴壓實,棚管之間用壓膜線扣緊,僅留正門揭蓋,進行操作。二是小拱棚覆蓋,用鋼筋或竹竿彎成拱棚,把防蟲網覆在拱架頂上,以後澆水直接澆在網上,即全封閉覆蓋,采收時才能揭開防蟲網。三是水平棚架覆蓋,選擇2 000~3 500平方米的一塊菜地,全用防蟲網覆蓋起來。四是北方於冬春兩季,南方於夏秋兩季在棚室保護地入口處安裝防蟲網後,精心操作也可阻擋多種害蟲侵入。這種形式成本低,易於推廣。需注意的是要選擇孔徑大小,適宜目數為20~25目,絲徑0.18毫米,幅寬12~36米。顏色根據用途選擇,如主要防蚜選用銀灰色,如為加強遮光效果可選用黑色。使用防蟲網後,網內氣溫、地溫常較外麵高1℃,因此要選用耐熱、抗病品種。7~8月氣溫高時,要增加澆水次數,保持網內濕度,以濕降溫。
④生物防治。一是提倡用蘇雲金杆菌防治小菜蛾。於幼蟲3齡前(菜田要掌握該蟲發育進程以確定防治適期,於卵盛期後7~15天,即卵孵化盛期至1~2齡幼蟲高峰期)噴灑每克含活芽孢100億或150億的蘇雲金杆菌可濕性粉劑或懸浮液,每畝用100~300克,稀釋500~1 000倍噴霧。二是用HD-1製劑(蘇雲金杆菌的一個變種,即庫爾斯泰克),該製劑含活孢子數為每克129億,1:1 000倍液,每畝噴75升,氣溫25℃,48小時防效90%。三是用性誘劑防治小菜蛾。把性誘劑放在誘芯裏,利用誘捕器誘捕小菜蛾。誘芯是人工合成性誘劑的小橡皮塞,把誘芯放到菜田中,性信息素便緩慢揮發擴散,誘集附近小菜蛾雄蟲。四是用小菜蛾絨繭蜂防治小菜蛾。在小菜蛾危害的菜田,釋放絨繭蜂,可發揮天敵控製的效果。五是提倡噴灑0.2%苦皮藤素乳油1 000倍液,或0.5%藜蘆堿醇溶液800倍液、0.3%印楝素乳油1 000倍液、0.6%清源保(苦參堿、苦內酯)水劑300倍液,或25%滅幼脲懸浮劑1 000倍液,或5%氟蟲腈懸浮劑1 500~2 000倍液,3%啶蟲脒(莫比朗)乳油1 500倍液,或2.5%多殺菌素(菜喜)懸浮劑1 000倍液,或10%除盡懸浮劑1 000倍液。防治產生抗性的小菜蛾可用5%氟蟲腈(銳勁特)懸浮劑1 500倍液、15%安打懸浮劑1 500倍液、0.5%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4 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4 000倍液。六是防治小菜蛾切忌單一種類的農藥常年連續使用,特別應該注意提倡生物防治,減少化學農藥的依賴性。必須用化學農藥時,一定要做到交替使用或混用,以減緩抗藥性產生。選用阿維菌素的采收前7天停止用藥。
7.斜紋夜蛾
斜紋夜蛾別名蓮紋夜蛾、蓮紋夜盜蛾,屬鱗翅目夜蛾科。
斜紋夜蛾是世界性害蟲,我國從南到北都有,是一種食性很雜的暴食性害蟲,危害較烈,寄主植物達99科290種,較喜食的達90種。在蔬菜中主要危害甘藍、白菜、藕、蕹菜、莧菜、馬鈴薯、茄子、番茄、豆類、瓜類、菠菜、韭菜、蔥等,但受害最重的是水生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及茄科蔬菜。
斜紋夜蛾以幼蟲危害葉片、花蕾及果實,大發生時能將全田作物吃成光杆。在甘藍及大白菜上,常蛀食心葉,把內部吃空,造成腐爛和汙染,失去食用價值。
(1)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4~20毫米,翅展35~40毫米。觸角絲狀。頭、胸、腹均呈深褐色。前翅灰褐色多斑紋,從前緣中部向外斜至後緣處的灰白色條斑最為顯著;前翅基部及外緣數條波狀線,緣毛灰黑色;後翅灰白色,前後翅上常有水紅色至紫紅色閃光。卵呈扁半球形,直徑約0.4~0.5毫米,初產時呈黃白色,後轉淡綠,近孵化時為紫黑色;卵成塊狀,由3~4層卵粒組成,上覆灰黃色疏鬆的絨毛。老熟幼蟲體長35~47毫米,頭部黑褐色,體色因寄主和蟲口密度不同而異,常為土色、灰褐色或暗綠色;背線、亞背線的氣門下線為灰黃色或淡黃色;各節的亞背線上有半月形黑色斑紋;胸足近黑色,腹足暗褐色。蛹長約15~20毫米,赤褐色,腹部背麵第4~7節近前緣處各有一小點刻,臀棘短,有一對強大而彎曲的刺,刺的基部分開。
(2)生活習性 斜紋夜蛾是一年多代的害蟲,無滯育現象。每年發生代數因地而異,華南地區可全年發生,無越冬現象,華北地區4~5代,長江流域5~6代,多在7~8月大發生。成蟲於3~4月出現,直至11月下旬尚能發現幼蟲危害。成蟲晝伏夜出,白天藏在植株茂盛處落葉下、葉背、土塊縫隙及雜草叢中,日落後開始取食飛翔,交配產卵多在半夜和黎明。成蟲夜間飛翔能力很強,一次可飛數十米遠,高可達10米以上,飛翔時還具有一定的群集性。開花植物上更多,有趨光性。對糖、醋、酒液及發酵的胡蘿卜、豆餅、牛糞有趨性。成蟲需補充營養,有無補充營養對產卵量影響很大,取食糖蜜的平均產卵577.4粒,最多可達2 053粒;未食糖蜜的平均產卵僅6.6粒,最多14粒。產卵前期1~3天,也有少部羽化當日即可交配產卵,羽化後3~5天為產卵盛期,產卵周期一般為6~12天。卵多產在植株生長比較高大、密茂、濃綠的邊際作物上,以植株中部葉片背麵的葉脈分叉處著卵較多,頂部或基部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