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記載了哪些礦產?

《山海經》中記載的礦產包括:金、黃金、赤金、白金、銀、赤銀、銅、赤銅、鐵、磁鐵、錫、赤錫、白錫、玉、水玉、白玉、蒼玉、藻玉、白堊、黃堊、青堊等,可以看出書中的分類十分細致。這些礦產包括在以下幾個大類裏,即金、銀、銅、鐵、錫、玉、堊土等,全書有三百多個地方出產這些礦物。

金:書中產黃金的地方多達二十九處,如《南山經》的堂庭之山、成山,《中山經》的蛇山,《西山經》的槐江之山等。產赤金的地方有十三處,如《南山經》的杻陽之山,《中山經》的荊山等。產白金的地方有八處,多在《中山經》,如熊山、風雨之山、勇石之山等。

銀:有十三個地方產銀,如《西山經》的大時之山,《中山經》的洞庭之山。產赤銀的地方在《北山經》的少陽之山。

銅:有十處地方產赤銅,如《北山經》中的白馬之山、京山,以及《中山經》的昆吾之山等。產銅的地方有十九處,如《西山經》的石脆山,《中山經》的丙山、玉山等。

鐵:產鐵有三十九處,如《中山經》的少室之山、荊山、虎尾之山等。

錫:產赤錫的地方有三處,即《中山經》的龍山、服山、嬰侯之山。

玉:現代礦物學對玉的界定比較窄,把玉分成硬玉和軟玉兩大類,硬玉即翡翠,軟玉則有許多種。但古代玉、石不分,對玉的界定寬泛得多,所以《山海經》中玉的類別最多,出產玉的地方也非常多,這裏舉幾例。產玉的地方大約一百三十多處,如《南山經》的會稽山、丹穴山,《西山經》的天山、鳥山,《北山經》的帶山、管涔山,《東山經》的歸山、龍侯山,《中山經》的曆山、豪山等。郭璞注《山海經》說,水玉就是水晶。書中產水玉的地方有八處,如《南山經》中的堂庭之山,《西山經》竹山下的丹水、時山下的逐水,《東山經》泰山下的環水以及碧山、熊耳山等。產蒼玉的地方有《北山經》狐岐山下的勝水、賁聞之山、孟門之山等。產白玉的地方有十六處,如《南山經》的英水,《西山經》的小次之山等。

堊土:堊土可以用來粉刷牆壁,產堊的地方如《西山經》的大次之山,《中山經》的高粱之山、蛇山。產黃堊的地方如《北山經》的天池之山、賁聞之山、孟門之山等。產白堊的地方有《中山經》的蔥蘢之山、衡山、大孰之山等。產青堊的地方有《中山經》的大騩之山等。

《山海經》還注意到礦物的共生現象,以及各種金屬一般的蘊藏方位。如金、玉常與堊或雘共生,而且金、玉一般產於山的陽麵,鐵則一般在山的陰麵。《山海經》記產鐵之山三十九處,而產於山陰的就有二十四處;產赤金的地方共十三處,其中有五處產在山的陽麵。

又如《中山經》的白邊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黃;陽華之山則是其陽多金玉,其陰多青雄黃。《南山經》中的侖者之山與《中山經》的宜諸之山、岐山、美山、石山、隅陽之山,都是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西山經》的英山,其陰多鐵,其陽多赤金;龍首之山與西皇之山,其陽多黃金,其陰多鐵。《北山經》的柘山、幹山以及《中山經》的橐山,其陽有金玉,其陰有鐵;維龍之山,其陽有金,其陰有鐵。《中山經》的瞻諸之山,其陽多金,其陰多文石。

《山海經》中的山脈河流一般難以指實,所以記載某地出某種礦物,其意義也不大,能被證實的隻占極少數。但是,從《山海經》對礦物的詳細分類,以及其中記載的礦物共生現象與礦物蘊藏方位來看,古人在地質勘探、冶金采礦方麵,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就。所以撰寫《中國科學技術史》的英國李約瑟就高度評價說:「《山海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寶庫,我們從中可以得到許多古人是如何認識礦物和藥物之類物質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