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僧道部(1 / 1)

追度牒

一鄉官遊寺,問和尚吃葷否,曰:“不甚吃,但逢飲酒時略用些。”曰:“然則汝又飲酒乎?”曰:“不甚吃,但逢家嶽妻舅來,略陪些。”鄉官怒曰:“汝又有妻,全不像出家人的戒行,明日當對縣官說,追你度牒。”僧曰:“不勞費心,三年前賊情事發,早已追去了。”

【譯文】有個鄉官遊覽寺廟,問和尚是否吃葷,和尚答:“不常吃,隻逢飲酒時吃一些。”鄉官說:“那麼你又飲酒了?”和尚答:“不經常喝,隻逢嶽父、妻舅來,陪他們喝一些。”鄉官聽了大怒道:“你又有妻子,完全不像出家人的戒行。明天要對縣官說,追回你的度牒。”和尚回答道:“不必勞你費心了,三年前我行竊之事敗露,早已追回去了。”

注度牒:中國封建時代度僧(即準許出家)歸政府掌管,經審查合格得度後,政府所發給的證明文件,稱為“度牒”。

掠緣簿

和尚做功德回,遇虎懼甚,以鐃鈸一片擊之,複至再投一片,亦如之。乃以經卷掠去,虎急走歸穴。穴中母虎問故,答曰:“適遇一和尚無禮,隻擾得他兩片薄脆,就掠一本緣簿過來,不得不跑。”

【譯文】有個和尚做功德(誦經念佛布施等)回來,路上遇到老虎,十分害怕,用鐃鈸(擊樂器)一片打虎,老虎躲後又回來,和尚又投一片,老虎躲開又回來,於是和尚把經卷向老虎撇去,老虎急忙跑回洞裏,洞裏母老虎問其為何慌亂跑回洞裏。老虎回答說:“剛才遇到一個和尚無禮,剛撇了兩片,就投過來一本化緣簿,不得不跑。”

鬼王撒尿

大族出喪,路遇大雨。女眷人等,避於路旁簷下。和尚沒處存身,暫躲開路神腹內。少頃,一僧從神腰裏伸頭探望,看雨住否,諸女眷驚曰:“我們回避,開路神要撒尿哩。”

【譯文】有個大族人家出喪,路遇大雨。女家眷等人,躲避在路旁廟簷下。和尚沒處存身,暫時躲藏在開路神腹內。不一會,一個和尚從開路神腰裏伸出頭來探望,看雨停了沒有,眾女家眷吃驚地說:“我們趕快回避,開路神要撒尿哩!”

發往豐都

有素不信佛事者,死後坐罪甚重。乃傾其實資,延請僧鬼作功果,遍覓不得。問人曰:“此間固無僧乎?”曰:“來是來得多,都發往豐都了。”

【譯文】有個一向不信佛的人,死後閻王給他判了極重的罪。那人拿出家中所有資財,聘請僧鬼為他誦經念佛以求有個好托生,到處尋找也沒找到,便向人打聽:“這裏原本就沒有和尚嗎?”回答說:“來是來了很多,但都發往豐都(迷信傳說指陰間)了。”

懺悔

孝子懺悔亡父,僧誦譜天咒,至南無佛佗耶句,孝子喜曰:“正愁我爺難過奈何橋,多承佗過了。”乃出金勞之。僧曰:“若肯從重布施,連你娘等我也佗了去罷。”

【譯文】有個孝子向死去的父親懺悔,請和尚念誦譜天咒以超生,念誦到“南無佛佗耶”句時,孝子高興地說:“正愁我爹難過奈何橋,承蒙你給馱過去了。”接著,孝子拿出錢慰勞和尚。和尚說:“你如果肯獻出更多的錢,連你娘等人我也馱過去。”

追薦

一僧追薦亡人,需銀三錢,包送西方。有婦超度其夫者,送以低銀。僧遂念往東方,婦不悅,以低銀對,即算補之,改念西方。婦哭曰:“我的天,隻為幾分銀子,累你跑到東又跑到西,好不苦呀。”

【譯文】有個和尚追薦死了的人,須收三銀錢,保證將死者送至西方。有個婦女超度(僧、玄、道士為人誦經拜懺,說是可以救亡者超越苦難)丈夫,但送給和尚的銀錢不夠,和尚於是念往東方。婦女不高興,問和尚為何念往東方,和尚回答說給的銀錢不夠,婦女立即補足了銀錢,之後和尚改念西方。婦女大哭說:“我的天,隻因為幾分銀子,累你跑向東又跑向西,好不苦呀。”

哭響屁

一人以幼子命犯孤宿,乃送出家。僧設酒款待,子偶撒一屁甚響,父不覺大慟。僧曰:“撒屁乃是常事,何以發悲?”父曰:“我想小兒此後要撒這個響屁,再不能夠了。”

【譯文】有個人因為小兒命犯孤宿,因而送兒子出家。和尚設酒款待,小兒偶然放了一個響屁,父親不由得十分悲哀。和尚說:“放屁乃是常事,為何要悲哀呢?”父親說:“我想小兒從今以後要放這個響屁,再不能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