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 變則通——巧用人脈辦事(二)(2 / 3)

1764年,學校的一台紐可門式蒸汽機壞了,於是找來瓦特修理。在修理期間,瓦特掌握了蒸汽機的構造和原理,而且還找出了這種蒸汽機的兩大缺點:活塞動作不連續而且慢;蒸汽利用率低,浪費原料。此後他開始思考改進的辦法。到1765年時,偶爾一次他想到紐可門蒸汽機的熱效率低是蒸汽在缸內冷凝造成的,為什麼不能讓蒸汽在缸外冷凝呢?他產生了采用分離冷凝器的最初設想。在這一看裏,他創造出一種帶有分離冷凝器的蒸汽機。站在理論的角度看,他的這種蒸汽機優於紐可門蒸汽機,但要變為實在的蒸汽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他辛辛苦苦地造出了幾台蒸汽機,反而效果還不如紐可門蒸汽機,甚至四處漏氣,無法開動。耗資巨大的試驗使他債台高築,但他還是繼續進行著試驗,並沒有對困難做出讓步。

當布萊克了解到瓦特的奮鬥目標和困難處境時,他將化工技師羅巴克介紹給了瓦特。羅巴克在蘇格蘭開辦了一座大型規模的煉鐵廠,並對科學技術的新發明傾注著極大熱情,他非常讚許瓦特的新裝置,大力讚助瓦特進行新式蒸汽機的試製。從1766到1769年,在這三年多的時間裏,瓦特克服了在材料和工藝等方麵的困難,終於研製出了第一台樣機,還因發明冷凝器而獲得他在革新紐可門蒸汽機的過程中的第一項專利。第一台帶有冷凝器的蒸汽機試製得到了成功,可它與紐可門蒸汽機比較起來,除了熱效率有顯著提高外,在作為動力機來帶動其他工作機的性能方麵卻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也就是說這種蒸汽機仍然無法作為真正的動力機。

由於瓦特創造的這種蒸汽機還不夠理想,因此也沒有寬廣的銷路。當瓦特近一步加深探索時,羅巴克的事業將麵臨破產的危機,於是他將瓦特介紹給了工程師兼企業家博爾頓,這樣才能使瓦特能得到讚助繼續進行研製工作。工程師兼企業家的博爾頓非常的能幹,對於瓦特的創新精神,他給予了讚賞,而且還願意資助瓦特的研製工作。

瓦特從與博爾頓合作以來,資金、設備、材料等方麵都得到了很大地支持。他又研製出了兩台帶分離冷凝器的蒸汽機。因為沒有顯著的改進,這兩台蒸汽機沒有得到社會的關注。由於研製這兩台蒸汽機博爾頓耗費了巨大的資產,使得他也瀕臨破產,可他仍然給予瓦特慷慨的讚助。在他的支持下,瓦特以百折不撓的毅力繼續研究。從他以前製造出的分離冷凝器的蒸汽機樣機裏看出,熱效率低已不是他的蒸汽機的主要不足,活塞隻能作往返的直線運動才是它的根本局限。1781年,在一次聚會中,無意中聽到他人提到天文學家赫舍爾在當年發現的天王星以及由此引出的行星繞日的圓周運動,這使瓦特得到了啟發,他想到了把活塞往返的直線運動變為旋轉的圓周運動就可以使動力傳給任何工作機。同年,他研製出了一套被稱為“太陽和行星”的齒輪聯動裝置,終於把活塞往返的直線運動轉變為齒輪的旋轉運動。為了使輪軸的旋軸增加慣性,使圓周運動更加均勻,他在輪軸上加裝了一個火飛輪。他的這一研究對傳統機構是一項重大的革新,因此這種蒸汽機真正成為了能帶動一切工作機的動力機。1781年底,他以發明帶有齒輪和拉杆的機械聯動裝置使得他又獲得了第二個專利。

1782年,瓦特又試製出了一種帶有雙向裝置的新汽缸,把原來的單項汽缸裝置改裝成雙向汽缸,並首次把引入汽缸的蒸汽由低壓蒸汽變為高壓蒸汽,這使得他獲取了第三個專利。這也是他在改進紐可門蒸汽機過程中的第三次飛躍。通過這三次技術的革新,紐可門蒸汽機完全演變成了瓦特蒸汽機。

1784年,瓦特以帶有飛輪、齒輪聯動裝置和雙向裝置的高壓蒸汽機的綜合組裝取得了他在革新紐可門蒸汽機過程中的第四項專利。1788年,他發明了離心調速器和節氣閥,1790年,他發明了汽缸示工器。至此,他完成了蒸汽機發明的全過程。

從最初接觸蒸汽技術到蒸汽機研製成功,瓦特走過了幾十年的艱難曆程。雖然他多次受到挫折、遭遇失敗,但他依舊堅持不懈、百折不撓,在布萊克、羅巴克、博爾頓等貴人的鼎力幫助下,一次次革新自己的研製,這使得蒸汽機取得了更廣泛的應用,成為改造世界的動力。

從這個事例中,我們能夠非常清楚地看到貴人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做索尼人力資源主管時,馬思宇遇到了一件很棘手的事,公司裏的一位員工在出差時摔折了胳膊。因為以前從未出現過這種事情,所以公司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是否該賠付,賠付多少合適,沒有先例。鑒於這件事涉及到員工的利益,老板要求馬思宇盡快地處理,拖遝足以說明公司對這件事不重視。要對這件事做出妥善地處理,必須兼顧到公司和員工利益,對內對外都決不能留下任何隱患。馬思宇一時不知道該從地方下手。最後半天的時間,他想到了外援。他給做人力資源的各個朋友打電話,這使得他至少收到10條有用信息,依據這些信息,他馬上拿出了這個事件的處理意見,並寫了部門處理類似事情的流程上報。老板對此給予了馬思宇極高的評價。成功地處理這件事,離不開他的同行朋友莫大幫助。“那時我也常常參加人力資源各方麵的活動,也認識了許多的同行,雖然大家沒有固定在哪個時間見麵,但卻經常通過電話溝通一些信息,一個無形的關係網就這樣地形成了。如果說誰有什麼不懂的地方,隻要打一個電話大家都會積極地並熱心的幫助。另外在專業方麵,通過關係網裏的人幫助也不會出問題。”馬思宇說。

當你遇到困難不能前行時,要學會找出你生命中的貴人,讓他們對你加以幫助,這樣會你在成功路上少走一些彎路。

要想逢上貴人,或相識貴人,也是需要機遇的。機遇是指能夠促進事業獲得成功的偶然的或一閃即逝的現象、先兆或時機。人們還把在政治、軍事、文化等活動中出現的起跳帶動促進作用的新情況,稱之為機遇;把科學工作者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某項觀察、實驗中的偶然發現,也稱之為機遇;而你得到貴人的提攜,或者在困境中遇到轉折點,走上成功之路的現象,也被稱之為機遇。

在各個領域中,機遇都客觀地存在著。隻要你發現了它,並駕馭它,它總會帶給你回報。機遇在成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有專家指出,人的成功取決於三大因素:天才、勤奮和機遇。其中的機遇更是萬萬不可缺少的。有的人才華過人,有的人勤奮肯幹,可總與成功無緣,那就是欠缺機遇。不少人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們能夠及時抓住機遇。

生活中,能看到機遇或碰見機遇的人畢竟占少數,這就是機遇難能可貴的原因了。事實上,機遇並不那麼難測,它的奧秘也不像許多人想像的那麼神秘深遠。機遇經常躲在你身邊,在你一伸手就能夠得到的地方。機遇並不會因為人的喜惡而改變。一般說來機遇是平等的。機遇並沒有注定要被誰發現。善用頭腦、仔細思索的人在一般普通的事物中就可以發現許多的機遇。

在美國,利朗的律師事務所剛開業時,連一台複印機都買不起。移民潮一浪接一浪地湧進美國的豐田沃土時,他接到許多移民的案子,深更半夜時,還經常被喚到移民局的拘留所領人,還不時地在黑白兩道間周旋。他開一輛掉了漆的小汽車,每天在小鎮間奔波,兢兢業業地做職業律師。終於媳婦熬成了婆,電話線換成了四條,辦公室也擴大了,又雇用了專職秘書、辦案人員,氣派地開起了“奔馳”,而且處處受到禮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