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 蒙塵獨秀峰——祭陳獨秀(6)(2 / 3)

這一次,土丘加大,直徑三米,周身砌上水泥,但墳頂卻未封,一任黃土朝天,似寓意墓主人蓋棺而論未定。地麵鋪上石板,墓周新加石欄,碑也推倒重立,高達兩米的新碑上隻極簡略地鐫著安徽黃山畫院院長張建中題寫的“陳獨秀之墓”五個字,既不能稱“同誌”,也不該叫“先生”,子嗣們的名字也不再出現在碑上。竣工後,陳獨秀墓成為安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家人意猶未盡,又致函中共中央,要求恢複陳獨秀的中共黨籍。

後來擔任過中共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的鄭惠先生曾在一篇文章裏寫過此事:

1984年初..中央書記處專門開會討論了這個問題,認為不應當恢複陳獨秀的黨籍,但指示中央黨史研究室寫一篇評價陳獨秀一生活動的文章,澄清過去的曆史是非,使這個黨的重要曆史人物得以恢複其本來麵目。

鄭文還提到,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看過送審稿後,親自召集了胡喬木、胡繩和鄭惠等人開會:

耀邦同誌在會上反複強調對重要的曆史人物的評價一定要非常慎重。過去很長時期對陳予以全盤否定是不公正的。陳在本世紀的最初二十幾年中為中國革命建立了很大的功勞,後來犯了錯誤,但也不能將大革命的失敗完全歸咎於陳。

不知為什麼,黨的總書記親自組織和審定的這篇《關於陳獨秀一生活動的評價》,於一年後才發表,而且是在《中國社會科學》雜誌上。由於學術性刊物本身的影響有限,文章中的那些對陳獨秀空前公允的評價,如“陳獨秀一度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傑出人物和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建人之一,他在推動中國曆史前進上作出了重要貢獻”等,自然也就沒能成為一種讓全社會聽得到的主流的聲音。

20世紀80年代中期,眼瞅著為陳獨秀平反隻差一步之遙了,卻不知為何,又杳無音信了。悠悠十餘載,君問歸期未有期!反倒是正當中共高層討論是否該為本黨的首任總書記恢複名譽的這一年裏,陳獨秀在安慶的故居被拆除了。

性情如其祖父的陳長璞等堅信冰雪終將消融,他們這一代,他們的下一代,還在致函中南海,要求還陳獨秀一個清白。這位文物局的副局長沒有向我詳說上書中央的過程,更沒談及安慶地方官員對陳獨秀的態度,但我還是從陳獨秀研究會那兒知道了一件鮮為人知的“安慶政聞”——

1998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督查局的兩位正局級官員來到安慶,專項督辦李鐵映、曾慶紅關於陳獨秀故居及墓地修複批示的落實情況,並當著安慶市委書記等人的麵說過這樣一些措辭嚴厲的話:

1984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已經召開過,已不是非常時期,陳獨秀故居為什麼要拆除?

對陳獨秀墓的維修保護,不能再等待了,不能再麻木不仁了,不能一年是這個樣子,兩年是這個樣子,五年還是這個樣子。

李鐵映、曾慶紅同誌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他們的批辦件,不是一般的批辦件,而是一件重大的政治任務,市委、市政府必須高度重視。

由於中南海的督促,安慶的“陳獨秀工程”終於有了突破性進展。1999年5月,亦即中央督查大員離去半年之後,安慶市委書記主持召開了國家級的“陳獨秀墓規劃設計專家論證會”,通過了安慶市規劃設計院的設計方案,即未來的陳獨秀墓將成為安慶市的市級公園。以陳墓為核心,周圍將建起入口廣場、徽式牌樓、陳列館、紀念廣場、塑像、獨秀亭、詠詩亭、六字軒、延年喬年紀念亭和碑廊等,占地麵積將達到十一公頃。參拜者若從安慶城裏來,再不必重複我來時經過的那條顛簸不堪的土路,一條寬二十米的高等級公路將從環城路直通過來,路名就叫“獨秀路”!

現在我所看到的,隻是一期工程,由國家文物局撥出專項資金,安慶市政府給予配套資金,總投資高達一百二十萬元。國家文物局向來隻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撥款,把隻是省級文物的陳墓列為“九五”全國重點文物維修項目之一,算是為陳獨秀破例矣。

未來的藍圖確實鼓舞人心,隻是,什麼時候,壓在故人棺木上的那些腐土爛葉才能被徹底清除,把一個久被壓抑的靈魂釋放到朗朗天日下,化作一尊超凡脫俗的雕像讓世人景仰?

站在陳獨秀墓前,我忽然想起死者的一位故友,身後被冠上了一大串燦爛的頭銜,譽之為“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他是“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逐一套試,毛澤東追授給魯迅的每一頂桂冠,其實讓陳獨秀那顆大腦袋戴上更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