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故意做錯的考題(1 / 2)

中考前3天,杏花灣中學的校門口貼出一張大紅告示:誰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縣重點高中,可得獎金1萬元。

設獎人:石大龍

2010年6月18日

石大龍是杏花灣鎮花崗岩石材廠廠長,小時候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可惜考高中那年,搞起了文化大革命,連考場都沒讓進。改革開放後,他搞起了石材生意,賺了不少錢,但心中的學生情結始終沒變,多年來經常為鎮中學捐款捐物,今年更是設下大獎,想借這個措施,激勵家鄉考出幾個尖子學生,以彌補當年自己無緣升學的缺憾。

1萬元獎金,不是個小數字,若能拿到手,三年高中的費用差不多就夠了,這個誘惑力實在太大了,所以,觀看告示的人很快圍了裏三層外三層。人群中有三個杏花灣中學成績最好的應屆畢業生:張浩、楊冬和王大亮。三個人都在暗暗地攥拳頭,準備拚搏一場,拿到這1萬元獎金。

第二天是星期日,張浩起個大早拿著書本到鎮東的樹林裏去溫習功課。在路過一個建築工地時,他發現楊冬的爸爸正用小平車拉磚。磚裝得很滿車很沉,楊冬爸爸拉著很費力氣。張浩正想上前幫一把,忽然發現楊冬在後麵推車,邊推車邊看書,一副全神貫注的樣子,連有人來到他身邊都沒覺察。這個情景,讓張浩想起楊冬的家境:媽媽患腦血栓病常年臥床不起,爸爸給人打工掙錢,既要給媽媽看病又要供他讀書,家庭條件很差。突然,張浩腦海裏冒出個奇怪的想法:我的家庭條件比楊冬好,這1萬元獎學金如果楊冬拿到,那該減輕他爸爸多少負擔啊!我何不……對,就這麼辦。張浩注意一定,也不看書了,幫著楊冬推起車來。

21號開始中考。第一節課考數學。下課鈴聲響後,同學們陸續走出考場,三三兩兩的在對題。張浩是最後一個走出考場的,同學們都圍攏過來向他請教,以證實自己做得對不對,因為張浩的數學成績是全年級最好的,每次考試都是第一。然而這次,張浩卻懊悔地說:“有些緊張沒發揮好,最後那道大分值的題做錯了。”什麼?做錯了?同學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道題並不難啊!平時成績較差的同學都能做上來,你張浩居然做錯,太出人意料之外了!數學老師得知消息後,把張浩叫到辦公室狠狠批評了一頓:關鍵時刻掉鏈子,你這不是成心砸鍋嗎?不想上重點高中了?不想要獎金了?尤其是楊冬,他對張浩做錯題感到百思不得其解。考試,當然誰都有發揮失常的時候,但張浩是個心理素質很好的學生,而且題目又不難,他做錯的理由不充足啊!猛然,他想起那天早上推磚車時的情景,張浩當時看自己的眼神很特別……唉呀不好,莫非他是……張浩啊張浩,你又何必如此呢?

22日下午考英語。英語是楊冬的強項,成績在全校名列前茅。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楊冬也有兩道拿分的題做錯了。兩個最有希望考第一的學生偏偏在自己的強項上走了麥城,這無異於在平靜的潭水裏扔進去一塊大石頭,全校像炸了營一樣,上至校長下至傳達室工友都在紛紛議論這件事,都覺得不可思議。楊冬做錯英語題,最不願意接受這個現實的是張浩。楊冬如果名落孫山,自己的如意算盤就會落空,豈不是白忙活一場?所以,中考剛剛結束,他就把楊冬叫到教室裏,劈頭就問:“你為什麼故意做錯兩道英語題?”楊冬一愣,說:“誰說我是故意做錯的?”張浩說:“你瞞的了別人瞞不了我。那麼簡單的題你要是不會做,整個杏花灣中學就沒人會做了!”見張浩揭了老底兒,楊冬索性也就不瞞不藏實話實說了:“不錯,我是故意做錯的,可你呢?難道你不是故意做錯的?我現在倒要問問你,為什麼故意做錯分值那麼大的數學題?”張浩沒有想到楊冬反過來這樣問他,就說:“這個……這個當然有原因。”“什麼原因?”楊冬緊逼著問。張浩支支吾吾不願意回答。楊冬說:“那好,我替你回答吧。你是故意做錯題讓我考第一拿這1萬元的獎金,對不對?”見楊冬說出了事情的原因,張浩無奈地說:“我的經濟條件比你好,你應該得到這份獎金。”楊冬說:“其實最需要這筆錢的人不是我。”“是誰?”張浩問。“王大亮。”楊冬回答。“王大亮?”張浩疑惑地問:“你清楚他的家庭情況?”楊冬說:“我也是昨天晚上才知道的。”於是,就把昨晚的情況向張浩述說了一遍。

原來,王大亮是半年前從河南省黃河邊上一個農村中學轉來的,住在鎮上他姨母家。王大亮其他各科成績很好,唯獨英語底子較差,楊冬常常給他補習英語。21號晚上,楊冬又去給王大亮補習英語,剛要敲門進去,忽然聽到屋裏傳來陣陣傷心的哭聲。仔細一聽,正是王大亮。姨母耐心地勸他:“孩子,別哭了。事已如此,哭又有什麼用呢?這裏就是你的家,我就是你的親媽媽。”莫非王大亮的父母出了什麼事?想到這裏,楊冬一步跨進屋裏,對王大亮說:“大亮,不要難過,有什麼事說出來,同學們都會幫助你的。”王大亮哭泣著,將手裏的兩頁信紙顫抖著遞給楊冬讓他自己看。這是兩頁被淚水濕透了的信紙,上麵寫著這樣幾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