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酒是酒和中藥共同加工製成的一種飲品,其中酒主要起溶解、析出、穩定、調和味道等作用。藥酒的酒精度根據選用的酒種而有高有低。部分外用藥酒,還可以用藥用酒精來配製。在製作藥酒時,選擇何種類型的酒作為溶媒是炮製藥酒的第一步。
早在唐代,我國第一部官修的藥典《新修本草》就指出:“諸酒醇不同,唯米酒入藥。”宋明時期,都是用米酒作為配製藥酒的原料,至清朝始,漸漸普及使用白酒來浸泡藥物。現今,大多數藥酒仍然以白酒作為溶媒,這是因為白酒酒精濃度較高,容易將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析出。
製作藥酒時,不論選擇何種酒作為溶媒,都應注意酒的質量、濃度和用量。所謂酒的質量,主要指在購買酒時,要注意酒的色澤、氣味、口感等。一般說,炮製藥酒使用質量優等的酒為佳。以白酒為例,好的白酒應是無色透明,不混濁,無沉澱物,氣味芳香,口味甘醇濃烈。而黃酒的質量則要求色黃褐而透明,氣味濃鬱淳厚,口感柔和爽口。
製作藥酒時,根據所需藥酒的性能和功效,把握好酒的濃度也十分重要。如果酒的濃度過高,藥物中的水分容易被滲出,而使藥質變硬,有效成分反而難以溶解析出。如果酒的濃度過低,則藥物可能因吸收水分而體積膨脹,同時一些苦味質及雜質等易被溶出,影響藥酒的氣味。一般來說,配製滋補類藥酒時,酒的濃度可以低一些;配製祛風濕、活氣血、通經絡的藥酒時,則酒的濃度可高些。
藥酒的製作方法
藥酒的製作方法多種多樣,各有所長。最初的製作方法是將中藥直接放入酒中浸泡,如唐代孫思邈就說:“凡漬藥酒,藥皆切細,生絹袋盛之,納酒中,密封頭,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為度,去渣,服酒。”李時珍則另有方法,他在《本草綱目》中指出:“或以藥煮汁和飯,或以藥袋安置酒中,藥入壇密封,置大鍋中,水煮一日,埋土中七日,出火毒乃飲。”綜合曆代醫家製作藥酒的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浸漬法、釀造法、滲漉法等。
浸漬法
浸漬法是家庭製作藥酒時最常用的方法,具體又有冷浸法和熱浸法之分。對那些有效成分容易浸出的單味藥,或味數不多的藥物,或有較強揮發性成分的藥物,多采用冷浸法。如果藥酒的處方配伍眾多,酒量有限,用冷浸法有效成分不易浸出,就應當選用熱浸法。對酒精度數較低的酒,如黃酒、果酒,不容易將藥物中某些有效成分溶解出來,也常用加溫的方法使藥物的有效成分能盡可能多的析出。
熱浸法
1.將藥物軋粗末或切薄片,放進酒器內,加入適量的酒,密封瓶口。
2.隔水蒸煮至沸,取出待冷,放置於陰涼處,浸泡至規定時間。
3.濾取酒液,藥渣壓榨後取液過濾,合並藥液,澄清後裝瓶。
另有一種方法,將藥物放陶器(如砂鍋)中,加入適量酒,用厚紙封固,浸泡數小時後,用小火慢煮至沸,取下待涼,靜置2~3天,如上法取藥液備用。
冷浸法
1.將藥物適當切製加工,若泡用的酒量不多,可將切片或粉碎的藥物用幹淨紗布袋包裝,紮緊袋口,放入酒器中;也可直接將藥物置於容器內。
2.加入適量的酒,密封浸泡。浸泡一般為7天到1個月。
3.將酒器放置在陰冷避光處,適當攪動或晃動,使酒與藥物能充分接觸。開始每天攪動或搖晃1次,7天後可改為每周攪動或搖晃1次。
4.待藥物有效成分浸出後取酒液,藥渣壓榨後棄去,將酒液靜置過濾澄清,貯存在酒瓶中,慢慢飲用。
還有一種冷浸方法,不需壓榨去渣,浸泡到一定時間即開始取酒液服用,剩一半藥酒時再加入適量酒,如此往複,直至味淡。餘下藥渣可研為細末,用第二料藥酒送服,如參茸酒就可用此法。
釀造法
本法是用米、曲和藥物,通過直接發酵的方法釀取成酒。方法如下:
釀造法
1.根據處方取用適量的糯米、酒曲和藥材。
2.先將藥材揀洗幹淨,打成粗粉狀;糯米淘洗幹淨;酒曲粉碎。
3.將糯米浸泡至膨脹,然後蒸煮成幹粥狀,待冷卻至30℃左右。
4.加入藥粉和酒曲,攪拌均勻,置陶器內發酵。發酵時應保持適當的溫度,如溫度升得太高,可適當攪拌以降溫。
5.經過7~14天,發酵完成,經壓榨、澄清,濾取酒液。將濾取的酒液裝瓶,再隔水加熱至75~80℃,以殺滅酵母菌及其他雜菌,保證藥酒質量並便於貯存。
另一種方法是先煎煮中藥,取藥汁與米攪拌同蒸煮,然後加入酒曲發酵成酒。
用釀造法製作出的藥酒,酒精度較低,適於不會飲酒者。製作藥酒時,為了緩和藥性、調和口味、便於服用,還常使用一些矯味劑或著色劑,常用的如紅糖、冰糖、白砂糖、蜂蜜等。
滲漉法
滲漉法適用於大量藥酒的製作,需要一定的設備。家庭製作藥酒一般不用此法,以下隻做簡單介紹。
滲漉法
1.先將藥材粉碎成粗末,加入適量的白酒浸潤2~4小時,使藥材粗粉充分膨脹。
2.將膨脹後的藥材粗粉分次均勻地裝入底部墊有脫脂棉的滲漉器中,每次裝好後用木棒壓緊。
3.裝完藥材,蓋上紗布,並壓上一層洗淨的小石子(以免加入白酒後使藥粉浮起)。然後打開滲濾器下口的開關,再慢慢地從滲漉器上部加入白酒。
4.液體自下口流出時關閉上開關,從而使流出的液體進入滲漉器內,繼續加入白酒至高出藥粉麵數厘米為止,然後加蓋。放置24~48小時後打開下口開關,使滲漉液緩緩流出。
5.按規定量收集滲漉液,加入矯味劑攪勻,溶解後密封,靜置數日後濾出藥液,再添加白酒至規定量,即得藥酒。
製酒的容器
選用合適的酒器對浸製藥酒、保證製酒質量,以及貯藏藥酒都十分重要。
製酒容器應以陶瓷製品或玻璃製品為佳,不宜使用鋁合金、錫合金或鐵器等金屬製品。使用的酒器應有蓋,以防止酒的揮發和灰塵汙染等。
陶瓷容器具有防潮、防燥、避光、保氣,以及不易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等優點,而且外形古樸美觀,具有文化特色,但在防滲透方麵要比玻璃製品差。
玻璃酒器經濟價廉,容易獲得,是家庭自製藥酒常用的容器。但玻璃有吸收熱的特點,且透明透光,容易造成藥酒中有效成分的不穩定,影響貯藏。一般應選用深色玻璃酒器為佳。
藥酒的儲藏
藥酒製作完成後,應及時裝瓶或盛壇,酒器上口要密封,勿使酒氣外泄,防止空氣與藥酒接觸,以免藥物氧化和汙染。封好瓶口的藥酒應放置在陰涼幹燥和避光的地方。服用時,隨飲隨倒,倒後立即將瓶口或壇口封閉。
此外,如果配製的是外用藥酒,還要注意做好標記,放置到安全合適的地方,以免被誤作內服藥酒飲用。
製酒的時令
製備藥酒的最佳時節是春秋兩季。因為夏季氣溫高,酒精揮發較快,容易丟失有效成分,有些原料也容易變質;而冬季過於寒冷,藥物的有效成分不容易浸出。春秋兩季氣溫不冷不熱正適合製作,特別是秋季製作的藥酒,儲存後正好是冬令時節,冬季主收藏,人體活動相對減少,新陳代謝緩慢,這時進補容易被吸收。而且藥酒多是偏於溫性的,尤其是保健藥酒,在寒冷的季節飲用對身體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