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在家輕鬆泡藥酒(1 / 3)

藥酒是老祖宗創造並留給我們的養生大智慧

無論是《黃帝內經》的字裏行間

還是馬王堆殘存的竹簡

流傳千年的藥酒從未失去

它濃鬱的芬芳

一壺藥酒傳承的是永不磨滅的養生智慧

好藥也需要能通達疾患處方能奏效,古代的醫家就很聰明,他們發現酒有溫通血脈、宣散藥力的作用,“為百藥之長”,於是便取其善行藥勢而達於髒腑、四肢百骸之性,創造了獨特而神奇的藥酒。

酒是穀之精,喝對能養生

《黃帝內經》認為,酒為“水穀之精,熟穀之液”。

中醫認為酒味苦而辛,入心、肝、肺、胃經,有通血脈、禦寒氣、行藥勢的作用,《漢書,食貨誌》稱酒為“百藥之長”。現代研究表明,酒能促進腸胃道分泌,幫助消化吸收,增強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代謝,提高細胞活力。所以適量飲酒對健康是有一定益處的,科學地配製、服用藥酒,不僅能祛病療疾,還能起到養生的功效。

酒雖然有諸多好處,畢竟也“性溫有毒”。周代初期就有《酒誥》,奉勸人們不要過度飲酒。《詩經》有:“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樂,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說的就是日日飲酒,天天笙歌,毀壞了人的健康,就會出現不良後果。

酒能壯膽,使懦夫做出英雄般的壯舉;酒也能讓人迷失本性,做出令人追悔莫及的傻事。《黃帝內經》說這是因為過度飲酒能夠影響人的髒腑,肝主謀慮,膽主決斷,飲酒後就改變了人的性格、作為。可見古人對過度飲酒危害已經認識得很清楚了。

◎健康飲酒的原則

1.不可空腹飲酒。

2.應控製飲酒量,不能每餐必飲,每飲必醉。

3.除規定有些藥物需用酒服下,服藥前後不要飲酒。

4.不要通過飲酒來保暖,喝了酒比不喝酒更易產生寒戰,導致受涼或感冒。

5.盡量飲用酒精度較低的葡萄酒、紹興黃酒和啤酒,少喝或不喝烈性白酒。

和中醫一樣古老的藥酒文化

古代醫生在治病時,為了使藥物發揮更好的療效,通常會借助酒來增強藥力。《說文解字》記載:“醫,治病工也……醫之性,然得酒而使。”可見在那個時候治病就已經離不開酒了。“酉”字是酒字的初文,它像一個密封的酒壇,裏邊儲藏了食物。用“酉”做偏旁的字,大多與酒有關係。醫字的繁體是“醫”,可見自古以來的醫療活動,也與酒有著密切的關係。

距今2000多年以前的《黃帝內經》就專門設有《湯液醪醴論篇》。所謂“湯液”就是現在的湯藥煎劑,而“醪醴”即我們所說的藥酒。1973年,我國考古工作者還在湖南長沙市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了《五十二病方》,其中記載了內外用藥酒治療疽、蛇傷等疾病的藥酒方。這被公認為是我國現已知的最早的藥酒。而且在馬王堆出土的另外兩本帛書《養生方》和《雜療方》中,也有藥酒方、酒劑配方、釀製工藝等的記載。由此可見,我國的藥酒在當時就有了一定的發展。

酒對醫療的作用,曆代醫家多有論述,但以東漢醫家張仲景所用為最,在《傷寒論》、《金匱要略》中用酒者就涉及24方,方中用藥,或以酒洗,或以酒浸、酒煎、酒下等法,可見酒在中醫治療中的獨特作用。唐代醫家孫思邈《千金翼方,諸酒》中記載酒方20個,可算是我國現存醫著中對藥酒最早的專題綜述。

酒本身有“通血脈,行藥勢,溫腸胃,禦風寒”等作用。藥酒因為是在酒中加入了滋補性質的各種中藥或食物,所以既可治療和預防疾病,又可用於病後的輔助治療。滋補藥酒還可以藥之功,借酒之力,起到補虛強壯和抗衰益壽的作用。

一杯氣味醇正、芳香濃鬱的藥酒,既沒有古人所說的“良藥苦口”的煩惱,又沒有現代打針輸液的痛苦,它給人們帶來的是一種佳釀美酒的享受。

藥好,藥酒才能好

中藥千差萬別,如果選擇不好,不但起不到治療或養生保健的作用,反而可能對身體有害。選對藥材,選好藥材,是泡出優質藥酒的基礎。

中藥選擇要注重品質

因為不同的地區在土質、水質方麵都有差別,所以同樣的藥材產自不同的地區,其藥效也會有差別。一般來說,道地藥材因其生產較為集中,栽培技術、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講究,所以比其他地區產的同種藥材品質和療效更好。

同種異地出產的藥材在質量上有明顯的差異,如人參、地黃、杜仲、當歸等,產地不同藥效差異就很大。

例如產自浙江的浙貝母,又稱大貝母或象貝母,其功效長於清肺祛痰,適用於痰熱蘊肺之咳嗽;而產自四川的川貝母,則長於潤肺止咳,適用於肺有燥熱之咳嗽以及虛勞咳嗽等。那麼在需要使用川貝母時就不可以浙貝母替代。

又如牛膝有淮牛膝和川牛膝之分,淮牛膝產於河南,含有多量鉀鹽和皂甙,功能以補肝腎,強筋骨為主;川牛膝則產於四川,不含皂甙成分,臨床應用以活血化淤,引血下行為主,兩者有較大區別。

再如小麥分淮小麥和浮小麥,前者安神,後者斂汗。凡此種種,選用均應加以注意。

知識鏈接

道地藥材:道地藥材又稱“地道藥材”,是指在特定自然條件、生態環境的地域內所產的藥材。道地藥材被視為古代中醫辨別優質中藥材的獨具特色的標準,也是我國中藥行業一個約定俗成的中藥質量概念。

選用規範的炮製藥材

每一種中藥都具有一定的特性,或偏於寒性或偏於熱性,或升或降,或苦或鹹,歸經也不同,中醫正是利用這些中藥固有的不同特性,來調理機體陰陽氣血的偏勝偏衰,從而恢複生理平衡,達到治療疾病或養生的目的。

中藥的性味歸經、升降沉浮是藥物本身固有的,有時為了改變藥性、降低毒素、提高藥效,往往還需要對藥材進行炮製。選用規範的中藥炮製品,無論是製作藥酒還是煎取汁液,療效都會更好。

炮製過的藥材可以增強療效,比如當歸、川芎、威靈仙等活血通絡、調經止痛、祛風除濕的藥多用酒製可以助歸經入血;柴胡、香附、乳香、延胡索等疏肝理氣、活血祛淤、行氣止痛的藥多用醋製入肝以助功效;補腎固精壯陽的藥多用鹽製以入肝腎而增效;溫胃止咳的藥則多用薑製以歸脾胃經。

炮製過的藥材還可以降低毒副作用,比如生半夏、馬錢子、川烏、附子等生用都是有毒的,經過煮、浸等炮製後降低了毒性才能入藥。

炮製還能改變藥材的功效,比如生首烏生津潤燥、潤腸滑便,經黑豆汁蒸煮之後,就有了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的作用等。再如生地擅長清熱涼血養陰,而熟地則偏於養血滋陰補腎。

此外,一些藥材經過煆燒、砂燙炮製,其有效成分才更容易浸出,從而起到應有的功效。

◎小貼士

同一藥材不同的使用部位,其功能也有差異,所以選用的時候也不可以其他部位代替。比如當歸用須活血,用身則補血;再如紫蘇葉發表散寒,行氣寬中,用於感冒風寒、咳嗽氣喘、胸腹脹滿,而紫蘇子則下氣定喘,止嗽消痰,用於上氣咳逆、風痰喘急。

家庭藥酒製作有“方”可依

家庭製作藥酒,選好藥是一方麵,選用合適的酒,並且運用適當的方法製作也是很重要的。

酒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