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長幼之爭(1 / 2)

清晨,大梁朝堂上。

一隻不識趣的烏鴉在大殿外哇哇叫個不停,為今天的朝堂平添了幾分悲壯氣氛。

密密麻麻的人站滿大殿,此時卻個個低頭收腹,屏息凝神,大氣不敢長出。大殿內的空氣像水銀一樣粘稠,壓得大家喘不過氣來。

殿角用於計時的水漏發出清晰而沉重的滴答聲,每一響都震得人心發顫。這些穿紅掛紫的朝廷大員平日裏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現在卻冷汗之流噤若寒蟬。

“時間到,諸位愛卿考慮的如何了?“一個低沉的男中音在大殿裏回蕩。

說話的人正高高坐在禦座上,俯首掃視著腳下的人們。他就是當今皇帝朱烈文。今天朝廷正在決議一件關係國家命脈的大事:廢長立幼。即廢除當今太子朱長友,立皇次子朱長恭。

太子乃國之儲君,廢立太子關係國本,所以曆朝曆代皆十分慎重,不輕言廢立。當今皇帝經過慎重考慮,立皇長子朱長友為太子,已經有十餘年。皇長子也不負眾望,溫良恭儉,時時處處小心行事,惟皇帝馬首是瞻。

可老皇帝卻不甚喜歡,覺得太子懦弱有餘,剛強不足,眼下正是大爭之世,一個文弱皇帝能應對這狂飆變化的世界嗎?所以他常常哀歎:太子不類我啊。

故而皇次子就有了可乘之機,皇次子朱長恭,勇武剛毅,研文習武,異常勤奮,待人接物謙和禮貌,深得文武大臣人心。就有人不斷給皇帝建議,廢長立幼。

皇帝猶豫不決,遂命朱長恭帶兵平定南唐,誰知朱長恭用兵如神,一路勢如破竹,一舉平定南唐,立下不世之功。大勝歸來,三軍歡騰,朝廷稱頌,借著這股東風,廢長立幼之風刮起,遂有了今天的朝議。

皇帝話音剛落,一個大臣出班跪倒,朗聲道:回皇上,臣誠親王朱烈武有本上奏,據臣近年觀察,皇次子朱長恭忠厚仁孝,身資文武,睿智聰明,此次平南唐之役,朱長恭運籌帷幄,指揮若定,建立不世之功;皇次子之人品功勳,深孚人望,堪當大任。

朱烈武是當今皇帝的親弟弟,封誠親王,是皇族的代表人,他的發言代表了皇族對廢長立幼的認可。

誠親王的話音剛落,又一名武將出班跪倒,發言聲如洪鍾:皇上,微臣伍天錫有本上奏,臣是一介武夫,隻懂得在戰場拚殺,不敢妄議朝政,今日得幸參與廟堂之儀,隻能據實回稟,不敢有半分欺瞞,微臣攻破南唐都城金陵之時,心花怒放,因那金陵是六朝金粉之地,滿城的金銀美女,末將本想帶領麾下進去劫掠一番,以犒勞血戰幾月的三軍,可是監軍大人皇次子朱長恭嚴厲嗬斥末將,說若是入城之後劫掠燒殺就先殺了臣的人頭,我當時心懷怨恨,猜想他這是想中飽私囊,可是監軍大人進城之後封查府庫,開倉放糧,安撫百姓,三日之內合城安頓,集市如常,百姓安樂。南唐人戶無不稱頌我軍乃仁義之師,各地抵抗敵軍紛紛投誠。那些錢糧一部分留在金陵,其餘部分解送京師,獻給朝廷撥用。末將征戰多年,此時方明白軍法所言,攻城為下攻心為上之妙,監軍大人心懷仁義,故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如今三軍將士對監軍大人心悅誠服,樂受其驅使,當年三軍跟隨陛下東征西討,攻無不取戰無不勝,將士皆言將軍大人得皇上親傳,有皇上當年之風采,願皇上為三軍選擇明主。

伍天錫不是等閑之輩,他如今官拜天策上將,是大梁第一武將,有”戰神“之譽。他的發言代表了軍方的立場,他雖是武將,但是今天的發言似拙實巧,寓意豐富,聽得皇帝喜從心生,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