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能開今日之朝議即說明皇帝的傾向,若是皇帝不願廢長立幼,誰敢妄開此議呢?眼見大家並無異議,皇帝看看恭立一旁的朱長恭,滿意地點點頭,準備宣布結果。
誰知此時,大殿內一聲長嘯:皇帝,萬萬不可輕廢太子。
大家一驚,循聲望去,隻見一個中年大臣滿麵通紅,雙目怒睜,長長的須髯不住抖動,他大喝一聲:皇上,臣不同意廢長立幼。
說話的人是晉國公梁安民,他道:當今太子宅心仁厚,人品貴重,熟習經典,借鑒前代得失,結交儒士,議論安國定邦之策;皇上一生英武,自馬上得天下,可是不能馬上治天下,如今人心思定,厭惡兵戈,朝廷應與民休息,萬萬不可輕言戰事,為國家長治久安,社稷千秋外代計,請陛下慎重,廢長立幼是曆代動亂之源,國之不祥,請陛下三思而行。
一旁的朱長恭淡淡一笑:晉國公乃太子的師傅,當然要替太子不平,這情有可原,可是這是朝廷公議,還是不要摻雜私人情誼為好。
晉國公不但是太子師傅,而且是太子的親表哥,太子生母即當今皇後,是晉國公的親姑姑,所以有這層關係,晉國公當然不能坐視廢太子,他不但是在保太子,也是在保他梁家的地位。
晉國公怒道:我梁安民剛才所說就是為國家社稷計,若說我和太子有私誼,這人盡皆知,我毫不避諱;可是監軍大人,這麼多人替您說話,全是公議,並無私人交情存在麼?太子仁厚,與人之交淡如水,不像有人大忠似奸,善於偽飾,表忠心於外,存私心於內,將來你們這些人執掌朝綱,不知我大梁天下何去何從呢?
朱長恭大喝一聲:住口,你眼裏還有皇上麼?
此時皇上怒容滿麵,梁安民知道自己口不擇言,可是此時內心憤懣不已,有口莫辨,跪倒叩頭不已,已是淚流滿麵。
朝廷上的氣氛更加難堪,其實有許多大臣心裏支持太子,隻是迫於壓力和淫威敢怒不敢言,此時有梁安民帶頭,大家都有些振奮。
一位年輕大臣站出來,語氣柔和且堅定:臣翟慕亮不同意廢長立幼,願皇帝三思而後行。
翟慕亮官階不高,但是身份顯赫,他是上一科的頭名狀元,如今是翰林學士,平時和太子詩歌唱和,交情匪淺,此時毅然站出來抗議,他的發言代表了年輕士人和文臣的傾向。
朝廷上陷入對峙局麵,一時間雙方僵持不下。那隻不知疲倦的烏鴉還在哇哇叫著,令人心煩意亂。
此時角門一亮,太子從門後緩緩走出,他對大臣拱手施禮道:諸位大臣所議皆是公心,皆是為我大梁億兆百姓著想,我朱長友無德無福,忝居儲君之位多年,無所作為,亦無益於國家,承蒙大家錯愛,感激不盡,今日我在此明示,我願將太子之位讓給皇弟長恭,心甘情願,不敢怨懟。
朱長恭眼角掠過一絲得色,忙跪倒在地,說:皇兄大度,小弟德薄,不敢從命。
皇帝朱烈文滿意地點點頭說:國家國家,國事即家事,家事不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能看見爾兄弟如此謙讓,為父的有什麼可慮的,那就遵從大家之源,立朱長恭為太子。
大殿上一片歡騰,誠親王和伍天錫都麵露喜色。隻是一家歡喜就有一家愁,梁安民跪倒在地上哭泣不已,還有那翟慕亮等人,臉上淚水漣漣。
看著他們如此悲痛,朱長恭眼底掠過一絲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