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裏,光線昏暗。
為什麼主動讓位呀,太子?
年輕的翟慕亮此時竟不顧君臣之禮,厲聲質問太子。回答他的是長久的沉默,還有太子那孤獨的背影。
梁安民和翟慕亮並肩而站,見狀長歎一聲,對翟慕亮說:事已至此,商量下一步怎麼辦吧。
我也是迫不得已呀。此時太子轉身,已是淚流滿麵,這件事當中最痛苦的當然是他,他一句話輸掉了整個江山呀。
我也是迫不得已呀。他喃喃重複道:不讓位,隻怕有更多的人受我連累。
翟慕亮哼了一聲道:殿下好糊塗呀,豈不知一旦失去權柄,我們這些人就魚肉,別人就是刀俎,接下來等著別人將我們一個一個放在砧板上吧。
梁安民長歎一聲說:還不至於如此嚴重吧?
太子看看梁安民道:慕亮料事如神,我悔不該當初否了他的計謀,若是當初聽他一言,我不至於落到如此地步,事到如今,怪隻怪我糊塗。
梁安民安慰他道:太子不是糊塗,是仁義,仁義之人心中有君子之道,不屑於用陰謀詭計,故而有今日之敗。
太子對梁安民道:老師,您今日得罪了長恭,以他之心不會放過你,你得早生良策。
梁安民怒道:我還怕了他們不成?好歹我也是國公,皇後之侄兒,難道他們還想動我不成?
慕亮轉頭道:正是您位高權重,他們若想奪權必須鏟除您,國公,如今我們式微,絕不能和他們硬碰,他們現在有誠親王和伍天錫支持,朝廷大權已經盡在掌握,你與其在朝廷和他們爭,不如回到你的封地晉國,不但可以遠走避禍,還可以積蓄力量,以待將來。
太子也點頭道:對,就聽慕亮所說,馬上向朝廷請辭,回到晉國。
梁安民道:我走了,太子您獨自在京師怎麼辦?
慕亮道:太子已經拱手讓位,手中無權無兵,當今皇帝皇後還在,於情於理他們也不會現在對太子下手。倒是您一路上多加小心,隻要您平安到達晉國,天高皇帝遠,倒是可以牽製他們,他們若想輕舉妄動,也必須考慮考慮。
太子拉住梁安民道:此言極是,表哥,隻要您經營好晉國,我就多一份安全,我們呆在一起,反而讓他們一網打盡,您快走。
梁安民三人商量到下午時分,方才散了,梁安民回府。將今日之事對夫人夏氏講述一遍,夏氏名叫夏瑩鈺,不是普通婦女,他父親是夏國公,封地夏國在晉國東邊,兩國相連,兩家世代交好,故而有了梁安民和夏瑩鈺的聯姻。
夏瑩鈺自小生長在政治高門,對朝廷之事耳濡目染,明曉權力鬥爭之殘酷。聽畢,馬上勸丈夫,應該當機立斷,回晉國避禍。
她說:夫君,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當此國家易主之時什麼事情都能發生,不可用常理度之,哪次國君登基不是千萬顆人頭落地?我們馬上回到封地,至少我們有兵有民,還有我夏國互為表裏,真逼急了我們就割據一方,自立為王,他們能奈我何?
梁安民生性平和,但夫人夏氏卻巾幗不讓須眉,說話擲地有聲,往往見識過人。梁安民下定決心,明日就上朝請求歸國,今晚就開始準備。
兩人命令官家快將三個孩子找回來,官家麵露難色。梁安民問原因,官家道大公子在書房溫書,三公子在後花園練武,二公子?
梁安民聞言大怒:又是永嘉搗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