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推薦序宋曉亮:用自己的分量壓出自己的腳印(2 / 3)

請看她寫的《失去母親的季節》:“母親,盛夏為我搖草扇;嚴冬為我焐被窩兒;亮子都要離家進京了,您還用白麵為我做兒時最喜歡的大燕兒背小燕兒……亮子未給母親送終,那份壓沉心魂的無奈,萬言難書。

磨難的利爪並沒抓走母親的原本。她遮著千瘡的背,掩著百孔的胸,奉獻給家人,給親朋,給世間,仍是皺裏蘊著坦蕩,紋裏含著慈祥的笑臉。

母親,生命長河上的纖夫;母親,終生不拿工資的勤雜工;母親,見甜就讓,見苦就搶;母親,用那一虎口長的小腳為兒蹚著世間路……

豔麗的紅葉間,映出了母親的笑臉。就是這不走樣兒的微笑,給我智慧、給我勇敢、給我越過溝坎、撐起生命支點的力量與信念。”

情真意切的文字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傳統的良母和女兒間濃濃的親情。讀後讓我為之震撼,讓我深陷其中,於是我不由自主地與作者一起淚漣漣。我甚至於有一股衝動,想走進書中,給宋曉亮一個緊緊的擁抱,然後和她一起在慈母麵前銜淚鞠躬,並把母親的訓誡深植心底。

以人品寫作品 文字充滿人性光輝

宋曉亮的文章,字裏行間都閃爍著人性和人品的光輝。其代表作,如《中文老師不好當》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後,竟有近百家網站轉載了這篇佳作。我想文中這位老師就是人們心中的好老師。她的失眠,她的勞神費心,她的“物質刺激”都是為人師表者人性光輝的聚焦。她對學生的尊敬和細心周到的教學,均彰顯了一名優秀教師的人格魅力。從宋曉亮的文字中走出一個善良的、有責任心的、深愛學生和敬業的德高女性。

網絡媒體瘋轉這篇文章,是愛這樣的老師,愛這樣的言之有物的文章。而宋曉亮既是文章的作者也是文中的主人公。她,就是這樣以她的人品來寫作品的,讀者不僅被她的文字征服,而且更加讚賞她的優秀品格。

文字鮮活 富有生命力

讀宋曉亮的文字總是讓我有這樣的感歎:她的文字是醒著的,是鮮活的,是水靈靈的跳動的生命。文章裏的用詞簡練流暢,且字字珠聯,句句如浪花翻滾,活力之水飛揚四濺。我想這是來自她的天分,一般人是學不來的。當然,這也來自她對生命的熱愛和對造物主的感恩。

讓我們來品讀她的《感悟園丁》:“盡管我大權獨攬,但從不冷落任何一棵,對它們的嗬護,力爭一碗水端平。朝朝相處,晨晨麵對,仿佛,仿佛它們都有眼有嘴有手有心有感情。一瞅見我,就揪著不放,爭相彙報,搶著發言,餓了渴了幹了澇了,誰讓蟲咬了,誰讓兔扒了,誰讓鳥剟了;開了鮮花請我看,長了嫩葉叫我瞧,冒出了歪杈催我剪,竄出了斜枝逼我砍;若見生病我著急,倘有枯萎我不安,風停我扶弱,雨後我托嫩,盡心照料,從無一絲厭煩感。

清晨,它們戴著露水跟我點頭;晌午,它們頂著驕陽衝我微笑;黃昏,它們披著晚霞向我致意。月光下,它們常誘我一起觀天象、數星鬥。玉宇無塵,銀河瀉影,多少個涼爽的夜,全家人在自己的花園裏與我們搭伴兒過日子的花草樹木一起聽蛙叫,一起聽蟲鳴。”

宋曉亮,活不為名不為利,而是要活得有尊嚴。寫文章也是一樣,不圖虛名,從不張揚,而是用心抒寫對生活的感悟。在她麵前,花也有痛,樹也有心事。她把花草當成自己的孩子,悉心照料,從不怠慢,從不讓花草受半點兒委屈。而這些花草也愛她,給了她生活的恬靜與安逸。

正如此文的結尾:“園丁可創造美,維護美,在花園裏賣苦力,既陶冶情操,也淨化心靈。站在自家的不遠處,前後左右地走著看:嬌豔的花,千姿百態,葉綠枝漫,色彩斑斕。放眼大小灌木:株行有距,高低依序,層次分明,錯落有致。觀賞中,我也陶淵明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說過,熱愛大自然的人是心地最善良的人。宋曉亮就是這樣的人。她熱愛大自然,對花草和小動物的愛與嗬護,恰是她對生命的感恩。這是一個人的修養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才能擁有這種愛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