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會唱歌的葉子(9)(1 / 3)

第一任妻,除了誌摩夫妻情愛她沒有得到,其他的好處一樣也沒少:徐家的家產,誌摩的兒子,自己的獨立。最後還得到詩人如兄妹般的友情。後來還嫁了一位留德的醫師。如果沒有失,就沒有得。雖是遍體鱗傷,但真得到自由的是她。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一個女人的成長。

誌摩要離婚,是“向一個沒有自由的人要自由”,但隻要人家放手立刻有了。他天生就有翅膀,隻少自由。而小曼要離婚,卻是在一個敞開的鳥籠門口,要她自己去找翅膀。她有自由,卻飛不起來。在她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女人的選擇。

詩人之為詩人,就是他隨時可以回頭是岸,但他不找岸,他一心向大海流去。他追求靈肉的合一,當自己不能把自己的靈給別人的時候,也不霸占住別人的肉。他從沒有喜新厭舊,每次都是誠心誠意地全力以赴。當然他死得其時,是他唯一的福氣。因為小曼所走的路,正是他自己的翻版,他在小曼一步步走向自暴自棄的時候同時看到的也就是自己對愛情的幻滅。如果不是身死,就是心死。兩者選一,相信詩人也還是選擇身先死的。

林徽音,是詩人理想的愛人,我相信是真的。所以,詩人單戀的可信度也比較大。徽音應該是個女強人,外柔內剛才對。一個留洋學建築的新女性,年輕時或許不會拒絕別人為她寫寫情詩,但翅膀硬了大概還嫌詩人過於婆婆媽媽呢。因為她有夠強的理性,讓她走自己要走的路。男人是不是詩並不重要,她要的是安穩的人生。在林徽音的身上可以看到一個女人的自主。

人間四月,最美的春天,在詩人的記憶裏也隻有劍橋的是最真又最不實際的。跟林的愛,其實也像春夢而已,到底是兩人的初戀。

全劇安排得最美的就是林與徐的戀情。是不是資料愈少的部分,作者才最有發揮的餘地呢?但最美的往往就是最不真實的。可惜,誌摩寫給林的書信都被林燒毀了,而林寫給詩人的,也都托給了淩淑華。在淑華的書中倒是提過誌摩死後,她曾寫信給胡適問是否要為詩人出本書信集的事,但沒有下文。

從書信的保存中,真也看得出陸小曼的愛來。沒有她對誌摩的徹底的崇拜,再不會有人為詩人的五十生日還費心出本小劄的。小曼是個沒野心的人,甚至是個沒有心的人,可是詩人給她安上了一顆,卻叫她嚐到心碎的滋味。

她其實是為詩人犧牲得最多的人。得到的卻是雪花。她真正想要的不過是糖炒栗子,可惜當年她並不知道,她的前夫:那個高貴的西點軍校的高材生,才是能夠給她糖炒栗子的人哪。

一個詩人,成就了三個女人:一個代表女人的成長,一個代表女人的自主,還有一個代表女人的選擇。我懷疑作者是故意這樣剪裁的呢!四月的天空,如果缺少一點美好的剪裁,春天還會為我們留下什麼不舍得忘記的故事在人間呢?

電網恢恢

這個年頭,電腦的網絡,四通八達,不上去自投羅網者幾稀。連我這個“山頂洞人”,都忍不住在電腦上試過買書,查資料,租影帶,看報,寫信等等。隻要幾個指令按一按,就大功告成,也實在奇妙。

自從有了電腦網絡,每個人好像都有了本半公開的流水賬。舉凡生活動態:搬家,結婚離婚,生孩子抱孫子,升官失業或者退休等等,隻要移動鼠標,按它兩下,它就可以“無遠弗屆”地為你昭告“世人”。其中剛上網的,興致最大,每得笑話,還要分享於那些看不見的電腦發燒友。我對電腦,雖無發燒意,但有時略做壁觀,也頗自得。

去年曾經讀到一個網上幽默,是那些年輕的“矽穀小子”(剛畢業的高薪族)自嘲的打油詩,覺得很有意思,我把它改譯如“順口溜”:

一到矽穀,忙忙碌碌;

二眼明睜,勇於跳槽;

三十出頭,白發蒼蒼;

四牆環繞,坐困圍城;

五彩電腦,敲打不停;

六點出門,披星戴月;

七個光棍,難覓紅粉;

八時回家,昏昏欲睡;

九萬年薪,套牢股市;

十分錢途,甘苦自知。還看過一則“電腦人”找工作的笑話,更妙:

某公司有一高職從缺,應征者當中有一位數學家,一位會計師,一位經濟學家和一位電腦專家。

麵試時,公司主管問:“四加四等於幾?”

數學家說:“八。”

會計師答:“平均來說是八,但允許百分之十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