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工商部門要切實加強娛樂服務場所管理,要求娛樂服務場所公開張貼和擺放艾滋病防治宣傳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開展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組織要結合自身工作特點,積極開展艾滋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
衛生部要會同公安、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在因吸毒導致艾滋病傳播比較嚴重的地區開展藥品維持治療和針具市場營銷試點,並逐步加以推廣。
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計劃生育服務機構要采用谘詢、發放宣傳材料等方式,向就診患者、服務對象宣傳艾滋病防治和安全套使用知識。公共場所經營、管理單位要采取適宜的形式宣傳推廣使用安全套,設立安全套自動售套機。安全套生產、經營企業可利用商業網點、疾病預防控製機構和計劃生育網絡,開展安全套公益廣告宣傳活動。有關部門要大力支持宣傳推廣使用安全套預防艾滋病的工作,積極組織開展推廣使用安全套預防艾滋病的公益廣告宣傳。
(二)依法管理,強化監督
衛生部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和《血液製品管理條例》,加強對無償獻血工作的組織和領導,會同紅十字會等社會團體,動員全社會健康適齡人員積極參加無償獻血,提高無償獻血率;會同食品藥品監管、公安部門切實加強對采供血機構的管理,加大對非法采供血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依法嚴懲違法犯罪分子,堅決杜絕艾滋病經血液途徑傳播。要強製推廣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做好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用後毀形和有關重複使用的醫療器械的消毒工作,防治艾滋病醫源性傳播。
公安部門要依法嚴厲打擊賣淫嫖娼、販毒和吸毒、注射毒品等違法犯罪活動,加強對強製戒毒人員、查處的賣淫嫖娼人員和城市流動人口等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公安、司法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羈押和被監管人員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檢測、篩查、治療和有關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為羈押和被監管人員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設立專門場所。
衛生部、法製辦要會同有關部門抓緊開展調查研究,對現行有關法律法規進行清理,對其中不適應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的依法予以修訂,同時研究起草預防和控製艾滋病的專門法規。各地區也應當結合實際,完善本地區有關立法。
(三)切實做好綜合防治示範區工作
國家在疫情比較嚴重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實施綜合防治示範區項目,開展以治療和關懷救助為主要內容的社區綜合防治工作,推動各項防治措施的落實,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在社區、家庭獲得治療和幫助。綜合防治示範區的工作要針對社區需求,提供知識培訓、健康教育、行為幹預、醫療護理和谘詢關懷相結合的綜合服務,使社區各類人群,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性病患者以及高危人群都能連續、方便地得到有關信息與服務,營造一個有利於艾滋病預防、治療,有利於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患者生活的社會環境。有關部門和地區要加強對艾滋病綜合防治示範區工作的組織管理、技術指導和監督考核工作,根據工作進展和質量對示範區適時進行調整。
國家對孕婦實施免費艾滋病防治谘詢、篩查,並免費提供抗艾滋病病毒藥品進行預防性治療,降低經母嬰途徑的艾滋病病毒傳播率。各級婦幼保健機構及有關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要繼續做好阻斷經母嬰途徑傳播艾滋病的工作。
三、加強疫情監測,規範疫情報告
國家實施艾滋病自願免費血液初篩檢測和相關谘詢。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疾病預防控製機構、檢驗檢疫機構要加強艾滋病疫情監測,開展高危人群流行病學調查,力求準確掌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數量、疫情變化階段性情況和流行趨勢。衛生部要會同財政部研究製訂艾滋病自願免費血液初篩檢測和相關谘詢的具體辦法,並認真組織實施。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嚴格疫情報告製度,及時、準確上報本地區艾滋病疫情,並按規定向社會公布。對瞞報、漏報和遲報疫情的,要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四、落實救治政策,做好藥品供給
國家將抗艾滋病病毒藥品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目錄和城鄉醫療救助支出範圍,向農民中的艾滋病患者和城鎮經濟困難的艾滋病患者免費提供抗艾滋病病毒治療藥品,對經濟困難艾滋病患者相關疾病治療藥品費用給予適當減免。艾滋病患者的治療主要在當地定點醫療機構進行,鼓勵流動人口中的艾滋病患者回鄉接受治療。勞動保障部、衛生部要抓緊研究確定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目錄的抗艾滋病病毒藥品品種,切實保證救治工作順利進行。
要加強新型艾滋病治療藥品的研製和生產。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繼續支持艾滋病治療藥品的研製與開發,加快艾滋病治療藥品審批過程,努力推出一批安全、有效的艾滋病治療藥品。抗艾滋病病毒藥品實行定點生產、統一集中采購,納入國家藥品儲備,統一分配、調撥,並通過全國疾病預防控製網絡逐級分發。各地醫療衛生機構要認真執行衛生部《艾滋病病毒治療藥品項目管理規範(試行)》及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抗艾滋病病毒治療藥品項目管理執行方案(試行)》,嚴格規範抗艾滋病病毒藥品的使用。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要做好抗艾滋病病毒藥品分發、使用的監督管理工作,加強對醫務人員的業務培訓和醫德醫風教育,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及時、有效地做好艾滋病患者救治工作。
五、加大投入力度,保障防治經費
各級財政要加大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經費投入,保證必要的藥品采購、健康教育、人員培訓、疫情監測、示範區建設、防治能力建設和患者救治的經費。疫情嚴重地區的各級財政要設立艾滋病防治專項經費。中央財政要通過專項轉移支付,對經濟困難地區和疫情嚴重地區的抗艾滋病病毒藥品采購給予資金支持。要加強對艾滋病防治經費的管理和使用的監督檢查,確保專款專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要合理安排防治經費,切實加強艾滋病防治能力建設。積極支持有關醫療衛生機構改善艾滋病防治基礎設施,改善防治條件。積極開展艾滋病防治人員培養、培訓工作,提高防治技術水平。同時,高度關心防治人員的身體健康,努力避免職業暴露感染,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可視財力狀況對基層防治人員給予一定津貼。
六、開展關懷救助,加強病人管理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將經濟困難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屬納入政府救助範圍,按有關社會救濟政策的規定給予必要的生活救濟;並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解決艾滋病患者遺孤免費義務教育問題。同時,有關部門要積極扶持有生產能力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從事力所能及的生產活動,增加其收入。
要根據衛生部《關於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管理意見》,采取醫療服務、社區服務、社會與家庭關懷相結合的管理方式,進一步加強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管理,消除社會歧視。要進一步發揮紅十字會等社會團體的作用,開展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關懷活動。同時,要加強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法製教育和道德教育,對惡意傳播疾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七、開展國際合作,提高防治水平
要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繼續爭取外國政府和有關國際組織的資金和技術支持,積極參與國際社會防治艾滋病活動。要充分借鑒國際社會防治艾滋病的經驗,不斷總結我國防治工作有效做法,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國情、適應市場經濟體製要求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機製,努力把我國艾滋病防治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各地區、各部門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的高度,以對黨、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紮紮實實地做好預防和控製艾滋病的工作,切實、有效地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國家發展和穩定的大局,為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