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情態——情態神之餘,常補神不足(2 / 2)

古代相書中關於情態與人的命運的關係的論述極少,我們還是來看看劉邵在《人物誌》中對人的性格與儀容關係的論述吧。

心性忠誠正直的人,會表現出剛正不屈的儀態;

心性善良的人,會表現出進取嚴謹的儀態;

心性有條不紊的人,必定表現出泰然自若的儀態;

正直、休決、平理都是內在的心理狀態,能表現出進猛、安詳的外在儀態。

心質誠仁的人,必定會展現出溫柔隨和的儀態;

心質誠勇的人,必定會展示出嚴肅莊重的儀態;

心質誠智的人,必定會展示出明智清楚的儀態。

但是,劉邵在《人物誌》中又指出,人的情態與他的本質之間又經常不一致,為此,他提出了一個“七似”的概念,即七種似是而非的人,謹防人們在識人時上當。

一似:有人口齒伶俐,滔滔不絕,很能製造氣氛,嘩眾取寵,表麵看來似乎能言善辯,但實際觀察其知識,乃一肚子草包,根本就沒有什麼東西。目前社會有很多這一類的演說家,我們要小心上他們的當。

二似:肚裏有些才華,但明明缺少高等教育,卻對政治、外交、法律、軍事等各種問題都講得頭頭是道。表麵上看來似乎博學多能,其實樣樣通就意味著樣樣都不精。這類人以禦用學者居多,這是似若博字者。

三似:有人水平低,根本聽不懂對方的言論,卻故意用點頭等動作迎合對方,裝出聽懂的樣子。在有權有勢的人身旁常有這一類拍馬屁的人,這是似若讚解者。

四似:有人學問太差,遇到問題不敢表明自己的態度,於是等別人全都發表完之後,再跟隨讚同附和,用他人的某些言語胡講一通。許多不學無術的學者即屬此類,這是似能隻斷者。

五似:有人無能力回答問題,遇到別人質問之時,故意假裝得精妙高深的樣子,避而不答,其實是一竅不通。有些官員遇到民眾質問時,常認為不屑一答,加以回避,其實是不懂,故意顧左右而言他即屬此類。這是似若有餘實不知者。

六似:有人一聽別人的言論就感到非常佩服,其實似懂非懂,就是不懂。是似悅而不懌者。

七似:有一種人物,道理上已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可仍然牽強附會,不肯服輸,一味地強詞奪理。此種理不直氣不壯的人,在討論場上處處可見。這是似理不可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