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從言語中一眼看透男人2(1 / 3)

三、語言,男人內心的指示

語言本身,是男人的內心實際想法的指示。

通過語言韻律透視人心

一般情況下,在人們的語言中,除了音感和音調之外,語言本身的韻律也能夠透視人心的感情因素。

如果是充滿自信的人,那麼他們談話的韻律一般是肯定語氣;缺乏自信的人或性格軟弱的人,講話的韻律則猶豫不決。其中,也會有人在講一半話之後說:“不要告訴別人……”那麼,這種情況多半是秘密談論他人的閑話或缺點,但其內心卻又希望自己所說能夠傳遍天下。

如果話題沉悶、冗長,要有相當時間才能告一段落的情況,說明談論者心中必潛藏著唯恐被打斷話題的不安。唯有這種人,才會以盛氣淩人的方式談個不休。至於希望盡快結束話題交談的人,也有害怕受到反駁的心理,因此經常會讓對方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另外,若一個人總是滔滔不絕談個不止,那麼他一方麵是目中無人,另一方麵就是喜歡表現自己。這類人的性格十分外向,但不是很討人喜歡。

一般來說,成功的政治家、企業家等等,在掌握言談的韻律方麵,都有自己的獨創之處。就是這種細節性的處理方式,才能夠使他贏得社會或下屬的尊重和信任。

說話速度慢的人,一般都性格沉穩,他處事做人一般是那種十足的慢性子。

從聲音大小感受人心特點

總的來說,人的聲音和性格有著非常緊密的聯係,喜歡大聲怒吼的人通常支配欲強,此類人喜歡單方麵貫徹自己的意誌,容易自以為是,招人厭煩。

一般來說,嗓門比較大並且喋喋不休地講話的人,性格比較外向。這種類型的人為了使對方聽懂自己的話,所以聲調比較明快,這表示“他希望別人充分理解他”,這也是比任何人都重視人際關係、擅長社交的外向型之人的特性。尤其是他的想法被對方所接受,達到情投意合的境地時,他的聲音就會變得更大,而且聲調裏充滿了自信。那些能夠斷然下定論的人,通常都是外向型人當中支配欲最強烈的人,這種人說話時,往往會強迫別人接受他的想法,讓人心情壓抑。因為他能夠把自己的想法率直地吐露出來,所以這類人可以稱之為正直的人。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他一般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雖然這樣子,但是作為當事人,他還總是會認為自己是在為對方設想,人家應該感激他的。

另外,與大聲說話的人截然相反的是聲音小的人,他們多半是性格非常內向的人,往往在說話時壓抑自己的感情,話不說到一定的份上,他們一般不會把內心的想法全盤托出。這種人即使滔滔不絕地表述,多半也會徒勞無功,說出來的話毫無影響力,隻會讓自己內心受到打擊。

四、通過說話的方式來判斷個性

曾經,一位知名的人類行為學家說:“人有兩種表情,一種是臉上所顯現的表情,另一種是從說話方式傳遞給對方的信息。”因此,語言可謂是人類的第二種表情。

如果要了解一個人的個性,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從對方的口中來了解。但一般人有時也未必真正了解自己,相反別人卻可以其談話方式判斷其人。每個人都有其特定的談話方式,有的人談吐幽默,妙語聯珠;有的人卻顛三倒四,廢話連篇。總的來說,談話方式的不同所體現出各人的性格也相差甚遠。

由說話特點看出對方性格

一般情況下,人們說話的目的不僅僅是把想表達的意思傳達給對方就算完成任務,更主要的目的則是為了讓對方接受——更好地、更愉快地接受。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和效果,在說話的時候,就要注意自己的語態。從一個人說話的語態上也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

在說話中善於使用恭維崇敬用語的人,多為比較圓滑和世故之人,他們對別人有很好的觀察力,往往能夠感覺到他人的心情,然後投其所好。這一類型的人隨機應變,適應力很強,性格容易發生變化,且能夠與絕大多數人保持很好的關係。在為人處世方麵大多得心應手,交際廣泛。

一般來說,在言談中善於使用禮貌用語的人,一般都有一定的學識和文化修養,能夠給予別人足夠的尊重和體諒,心胸非常開闊,能夠包容別人的錯誤。

說話簡潔明了的人,一般性格多豪爽、開朗、大方,行事相當幹練和果斷,說到做到,做事情拿得起放得下,從來不猶猶豫豫、拖泥帶水,非常有魅力,具有開拓精神,膽量過人,喜歡創新。

一般情況下,在說話的時候拖泥帶水、廢話不斷的人,多半比較軟弱,責任心不強,遇事易推脫逃避,膽子比較小,心胸也不夠開闊,嘮嘮叨叨,整天在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糾纏不清。他們雖然對現實的狀況有許多不滿,但缺乏開拓進取精神,且不會尋求改變,隻是在等待,嫉妒心非常強。

說話的時候習慣於用自己方言的人,感情豐富而又特別重感情。他們的適應能力並不是特別強,與其他環境的融合往往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這一類人,自信心比較強,有一定的魄力和膽量,經常能夠獲得成功,交遊也比較廣泛。

習慣於在說話的時候不斷發牢騷的人,大多是貪圖享受的人。他們雖然想改變自己的處境,但總是安於現狀,坐享其成,而不付諸於實際行動。一遇到挫折和困難,就逃避退縮,把原因都歸結到外界的因素上。他們對別人的要求總是相當嚴格,卻從不同樣地要求自己。他們比較自私,缺乏寬容別人的氣度,很少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總期望得到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並且永不滿足。

智慧過人的奇思妙語

具有過人智慧的奇思妙語者一般都機智風趣、談吐幽默,靈感的火花常常在一句半句中迸發。因此,他們不論走到哪兒,都能夠給人們帶來樂趣。

根據曆史記載,司馬紹是東晉元帝的大兒子,從小就很聰明。9歲時,有位官員從長安來京城。談笑間,那位官員隨口問司馬紹:“你知道太陽和長安哪個離我們近嗎?”

司馬紹立刻回答說:“當然是長安離我們近!”

“為什麼這樣說呢?”元帝插嘴問道。

“因為我常聽人們說,有人從長安來京城,卻沒聽說有人從太陽那兒來,所以知道長安近唄!”司馬紹機智地回答。

在一次宴會上,晉元帝想炫耀兒子的聰明,仍是老一套,要司馬紹當著眾臣的麵講講太陽和長安誰離京城近。不料司馬紹卻隨口回答:“太陽離我們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