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元帝很是失望地說“你這個小家夥,為什麼和上次說的不一,司馬昭卻笑嘻嘻地說,我們隻要一抬頭就能看見太陽,可是怎麼也不能一眼就看見長安啊!所以說太陽離我們近。”他的奇思妙語贏得大臣們的一片喝彩聲。
一般來說,奇思妙語者大多反應迅速。這種類型的人頭腦非常聰明,能觀察到事件的根源,有臨場化解危機的本能與語出驚人的能力。
阿諛奉承的善於拍馬屁者
認出奉承拍馬之人的性格有三種途徑:動作、語言、神色。換句話說,也就是他們辦事的方式和風格,說話使用的言辭,顯露出來的神情。唯唯諾諾的小人,走路的架勢和姿態都要學老板的樣子,說話時的用詞和口氣也要與老板相似,甚至連腔調也會模仿得和老板一樣。就像鐵屑被磁鐵吸引,唯唯諾諾者、馬屁精、阿諛奉承者,都以領導為靠山。如果將磁場關閉,這類喜歡奉承拍馬的人就會像一堆沒有生命的木偶一樣散落在地,完全散了架子。因此,這種類型的人根本就不值一笑。
正人君子是不屑一顧於這種人和事的。據曆史記載,古時候人們的習慣是:與地位高的人交往不阿諛奉承,可謂悟到了交友的關鍵。那些花言巧語、察言觀色的人則被認為是不講仁義的小人。
一般來說,大多數的人都對拍馬的人鄙視冷淡,然而,他們總難絕跡,為什麼呢?因為那些自身難保的領導需要他們,那些功成名就的老板的虛榮心需要這些人用奉承話來滿足。
而那些拍馬者奉承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迫不及待地爬上高位。有朝一日大權在握,他們又會培植出更多的諂媚小人,這些人又會引來更多的奉承者,最後發展成整個部門沆瀣一氣,辦事說話都是一個腔調,甚至氣味也一模一樣。對於企業來說,結果就是整個企業都被標價出售,或者破產關門,因為他們就是不務正業的敗家子。
但是,在一些精明強幹的上司心中,那些奉承拍馬者還是比較可憐並且悲哀的。因為這些人已經無法擺脫長期形成的奉承拍馬的習慣,也就是事事總先想到老板在想些什麼,在此之後又吃不準自己到底該怎麼想,甚至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想法。在會議上,他們總望著老板,弄清楚老板要說什麼,他們就說什麼,他們總是會把老板的話用自己的嘴說出來。結果,老板得到了報答、光彩和利益,而這些人除了一些蠅頭小利之外什麼也得不到,反而會遭到別人的唾棄。
一般來說,奉承和拍馬在程度上是有輕重之別的,並不都像敬佩和崇拜那樣單純,許多人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充當了對領導者唯命是從的角色,而有些人則是非常自覺的。有以下一些比較普遍的原因:
首先,保住自己的工作飯碗:背靠大樹好乘涼,有人當靠山總是比較保險。
其次,掩蓋自己的真實意圖:暗中打算跳槽,不讓別人知道。
再次,緩和緊張氣氛:何苦興風作浪?待人和氣為好。
最後,這樣子還能夠著眼個人前途:贏得上司好感,有利於個人發展。
對於奉承拍馬的行家裏手,有著一整套經過仔細盤算而培養起來的見風使舵的本領,更有著處心積慮策劃出來的一係列隨機應變的手段。自然,一個人絕不會討得每個人的歡心。盡管如此,奉承拍馬者最後仍能在一個企業裏受到重視,得到提升,保住他們既得的地位,這就是這種類型人們的人生經曆。
從幽默性判斷個人的性情
1善於用幽默打破僵局的人
一般情況下,習慣於運用幽默來打破僵局的人多隨機應變,能力比較強,反應快。因為自己出色的表現,他們可能會成為受人關注的對象,這正好迎合了他們的心理。他們一般都具有強烈的表現欲望希望能夠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2習慣於用幽默的方式來挖苦別人的人
喜歡以幽默的方式挖苦他人的人大多心胸比較狹窄,有強烈的嫉妒心理,有時甚至做一些落井下石的事情。他們有比較強的自卑心理,生活態度較消極,常常進行自我否定。他們最擅長於挑剔和嘲諷他人,整天地算計別人,自己卻從未真正地開心過。
3習慣於自嘲式幽默的人
一般情況下,喜歡自嘲式幽默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勇氣,敢於進行自我嘲諷,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他們的心胸多比較寬闊,能夠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而且能夠時常反省自己,進行自我批評,尋找自身的錯誤,進行改正。他們這種氣質,讓別人看在眼裏,很容易產生一股欽佩之情,容易成為大家眼中的領袖,
從而為自己帶來良好的人際關係。
4習慣於幽默方式嘲笑、諷刺他人的人
總的來說,習慣於用幽默方式嘲笑、諷刺他人的人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相當的機智、風趣,對任何事物都有細致入微的了解,能夠體諒和關心他人,但實際上卻是相當自私的,他們在乎的可能隻是自己。他們在為人處世各個方麵總是非常小心和謹慎,凡事總是趕著要比別人快一步。他們非常記仇,有誰傷害過自己,一定會想方設法讓對方付出代價,他們的嫉妒心也非常強,而當別人取得了成功時,會故意貶低與損毀。
5習慣於製造一些惡作劇式的幽默的人
一般來說,經常會製造一些惡作劇式的幽默的人多熱情大方、活潑開朗,活得很輕鬆,即使有壓力,自己也會想辦法來減壓。他們比較頑皮,愛和人開玩笑,他們在這些過程中能夠進行自我愉悅,並且能讓他人和自己感受到同樣的歡樂。
五、言談習慣,是認識男人的線索
人們的語言習慣,是長期說話所形成的。一個人的本性,有時候並不能僅僅通過簡單的語言內容就判斷出對方的實際想法,而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習慣於談“性”並不等於好色
一般情況下,有些人會隨意在公共場合說髒話、痞話,或者毫無顧忌地討論有關性的話題,而實際上,他們隻不過是假借粗魯低俗的語言來掩飾自己在性方麵的自卑感。相反,有的人一涉及性的話題,便表示出極端討厭的情緒,這些人反而會對性比平常人更加注意。
總的來說,受過教育的人,是不願公開談論性問題的,於是便在下意識中,將話題轉移到別的上麵。曾經有一段時間,男青年的話題都離不了汽車,以及汽車的能量、行車距離、速度、功率等,美國的《身體座談雜誌》針對這種現象作了以下的解釋:“或許你並不相信,事實上男孩子談論汽車的事,是在暗示他們的性器官的大小和能力。因為在女孩子麵前不適宜談論這種話題,才轉而借談汽車來加以表現。因此,你隻要裝出洗耳恭聽的樣子,就能滿足他們的自尊心了。”汽車與性相連,絕對不是荒誕無稽的。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汽車是男性性器官的象征,而它的空間,則代表著女性的性器官。這種隱晦的方式雖不能解決人們的心理需求,卻能夠暫時緩解大家對異性的興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