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病隙筆記(1 / 2)

傍晚時分,天地都沉寂了,隻有漫天的雪花在寒風的裹挾下飛舞著。我靜靜地躺在醫院的病床上,透過玻璃窗,思緒愈來愈多地占據了孤獨的時光。

病房內是一種近乎禪境的寧靜。沒了在單位那種每天披星戴月、埋頭在繁瑣的工作中掙紮的煩憂,便生發出一種無所適從的寂寞感,那不可知的命運又如一團亂麻揪扯心扉。從生病住進醫院到安排手術短短數日,竟度日如年。病痛的折磨和煎熬,使我形體枯槁、麵容憔悴,仿佛屬於自己的那盞生命之燈在一點點暗淡,第一次感受到體內閉鎖的生命力,意識到死亡如影隨形。

當被送進手術室的一瞬間,我多彩的世界被白色充斥著,白大褂、白床單、白紗布、白色的病號服,最重要的是心田也由綠色演化為蒼白。

手術後的第一天,當我吸著氧氣還處於半昏迷狀態時,腿腳不太靈便的父母不知何時走入病房,母親顫顫巍巍地挪動著小腳來到床前,凝視著我剛剛被醫生縫合用紗布包裹著的傷口久久不肯離去,父親的眼裏透出一種少有的柔和的光,這種父對子的舐犢之情使我倍感溫暖,又心生愧意。

本單位的同事、親朋好友,還有我教過的學生,他們也陸續地趕到病房,安慰我要忘掉一切,靜心養病,爭取早日康複。一直陪護在病房的妻子也說著說著就打結,或者是背過身去黯然流淚。整個病房被一種濃重的感傷氣息包圍著,我心中不禁有些潮濕。我曾經無數次地被生命所感動,隻因為愛流在生命的血脈裏。歲月把人的許多情緒衝解,但它卻無法衝解那一種盤繞在生命裏的痛楚和深嵌在生命裏的感動。

這次大病成了我人生的分水嶺。之前,為了工作曾放棄了星期天、節假日,“生無所息”,透支生命不說,最終還落得一個“沽名釣譽”之嫌;在單位,我談論國事,臧否人物,胸無城府,口無遮攔,得到的卻是遭人誤解後的無奈;行走在人境逼仄、人心浮躁的現實裏,常常被人際關係、職稱晉升、子女就業等煩憂的事情所累,很難神閑氣定和從容坦然。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病讓我忙碌的身體一下子停下來,打斷了我所習慣的生活,同時也給我提供了一個很難得的機會,讓我重新回到自己的世界裏,發現人生最美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的寶藏。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曾說過:“人隻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他的名言讓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當一個人經過疾病的痛苦和折磨,麵對死神的多次造訪後,我相信他的人生態度會全然改變。著名作家史鐵生生前因失去了行走的能力而獲得了超凡的思想能力,因失去了空間而獲得了時間。他的生活範圍十分狹小,但他的時間卻被拉長。他在書中寫道:“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麼清爽;咳嗽了,才體會到不咳嗽的嗓子多麼安詳。”他的身體雖然殘疾了,但思想的觸角總是在不斷地延伸;他的肉體雖然在不斷地經受痛苦和折磨,靈魂卻在思考中不斷升華。

生病的確是一種不幸,但人是吃五穀雜糧的,難保長久健康,難道別人生病唯我無恙才算公平?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生活,原本就是酸甜苦辣的集合體。作為平常人,我們都得過病,或身體不適,或頭痛感冒,這些小病,我們都會坦然應對,然而,當我們真正被疾病擊倒住進醫院時,我們才不得不認真思考,我們在為生計奔波的同時竟忽略了什麼?屬於一個人的生命隻有一次,對這個不可複製的生命,我們應如何加倍珍惜和嗬護?近幾年我時時從同齡的友人身上看見自己的迅速老化,又從領導、朋友、同學的一個個訃告中感到人生苦短。我雖然不吸煙不喝酒不打牌,身體卻因少年時適逢三年自然災害挖過野菜、吃過樹皮而營養不良,參加工作後又長期超負荷,像一架破損的機器。這次大病,讓我體驗到了疾病的痛苦和折磨,也讓我感悟到了健康是福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