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人,滿清名將嶽鍾琪,武力92,統帥97,智力90,政治84;
嶽鍾琪是嶽飛的第21世嫡孫、嶽飛三子嶽霖係後裔,出生於武將世家,其父嶽升龍為康熙時代的議政大臣、四川提督,當年隨康熙皇帝西征噶爾丹,頗有建功,康熙帝曾賜予匾聯“太平時節本無戰,上將功勳在止戈”。雍正四年(1726),追諡“敏肅”。嶽鍾琪頗受父親教益。自幼熟讀經史、博覽群書。
年少時,嶽鍾琪和同伴的遊戲,常常是用石頭布陣打仗,其他少年都鬥他,有違背規則的就會受到懲罰,都畏懼他的厲害。讀書之餘,常常和軍士們說劍論兵,所出奇招,連大人們也很佩服。
康熙三十五年( 1696年),嶽升龍跟隨康熙帝征伐噶爾丹,康熙三十五年( 1696年),嶽升龍跟隨康熙帝征伐噶爾丹,立了大功,被提拔為四川提督。嶽鍾琪便隨父來到四川。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嶽鍾琪年及弱冠,遵照父命,迎娶宋秀之女為妻。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嶽鍾琪捐官做了候補知府。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嶽升龍因為母親年過九旬,向康熙帝提出入籍四川。獲準後,嶽升龍四處派人尋找環境最佳的地方,其中當然不乏風水先生。幾經周折,最後他們選定了金堂縣棲賢鄉的鬆秀山(今嶽公山)。嶽鍾琪也隨之入了川籍,來到鬆秀山下,於是金堂留下了他生活的足跡。
康熙五十年(1711年),由於邊地戰事頻仍,準噶爾汗國屢屢騷擾邊民,為了平息叛亂,加之自己自幼喜愛軍事。嶽鍾琪毅然請求由文職改作武職,作了四川鬆潘鎮中軍遊擊,從此踏上戎馬生涯的征程。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準噶爾汗國大汗策妄阿拉布坦與沙俄勾結,欲吞並青藏。遣其侄子大策淩敦多布率兵六千侵入西藏。進占了拉薩,圍攻布達拉宮,殺害了拉藏汗及兩個兒子,達賴、班禪等被拘禁,西藏遂為準噶爾汗國占領。
時隔不久,靠近西南內地的裏塘(今四川理塘)、巴塘(今屬四川)、乍丫(今西藏察雅)、察木多(今西藏昌都)、察哇(今西藏察隅)等地的藏族首領達哇藍占巴、達瓦喇劄木巴、塞卜騰阿住第巴及一些喇嘛也乘機反清,稱霸一方。西藏情況危急。
康熙帝急忙派愛子十四阿哥胤禵為撫遠大將軍,趕赴青海視師督戰。32歲的嶽鍾琪被提拔為四川永寧(今四川敘永)協副將。身為副將的嶽鍾琪駐打箭爐(今四川康定)。在都統法喇的指揮下,率六百精兵作為先遣部隊向裏塘、巴塘進發。抵達裏塘後,在招撫遭到拒絕的情況下,用計擒殺叛軍首領達瓦喇劄木巴、塞卜騰阿住第巴、達哇藍占巴等,擊潰叛軍三千。巴塘叛軍頭目喀木布第巴聞官兵勢如破竹,遂降服獻戶。接著,乍丫、察木多,嚓哇等地的堪布(寺廟主持)、喋巴(營官)、土司(頭人)紛紛順命歸降。
撫定裏塘、巴塘後,嶽鍾琪率六千清兵抵達察木多,活捉了在逃的蒙古喇藏汗等幾名叛軍首領。得知策零敦多卜使當地武裝控製了寨桑饒巴(今西藏洛隆縣)三巴橋(今嘉玉橋)。嶽鍾琪孤軍深入,無法與大軍取得聯係。在這軍情緊急,一刻也不能耽誤的情況下,嶽鍾琪果斷決定突襲寨桑饒巴,奪取三巴橋。
他挑選軍中會講藏語的三十人,著藏服,騎快馬,星夜飛馳洛籠宗,先與當地藏族土司三圖鼎密秘取得聯係,以迅雷之勢活捉準噶爾使者金巴等五人,誅殺隨從六人。再風馳電摯奔襲饒巴,一舉擊潰守橋藏軍,占領了三巴橋。沿途隨叛各藏部落首領驚聞官兵似神兵天降,六個部落數萬戶盡皆降順。
突襲饒巴成功,嶽鍾琪再設巧計捉拿了被稱著“萬人敵”的叛軍猛將黑喇嘛,攻下拉薩門戶喇哩,在這裏安營紮寨,等候大軍主力。正是乘勝進攻的大好時機的關鍵時刻,卻接到了胤禵從青海傳來的勿要輕舉妄動的命令。嶽鍾琪甚為焦急,積極向噶爾弼進言,希望速戰速決。嶽鍾琪獻計招降藏軍將領公布。嶽鍾琪見此計已成,又向噶爾弼獻計發兵拉薩。並提出晝夜兼程,十日之內可以到達拉薩的建議。噶爾弼認為戰機來到,便下令三軍火速進兵拉薩,仍命嶽鍾琪為先鋒。
嶽鍾琪率部馬不停蹄,日夜兼程,於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八月十九日抵達噶爾濯木魯。強渡過河,攻下敵堡,殲滅準噶爾軍,直逼拉薩山城。藏王達克咱聞清軍來救,喜不自勝,親自率地方政教官員出布達拉宮,在拉薩郊外迎接清軍入城。在拉薩兵民的援引下,嶽鍾琪再派兵扼守拉薩各要衝,並在城內展開搜捕,活捉了策零敦多卜在拉薩的內應喇嘛四百餘名,降服協助準噶爾軍的藏兵七千餘眾。至此,拉薩叛亂平定,準噶爾策妄阿喇布坦的陰謀破產。
在平定準噶爾策妄阿喇布坦的的叛亂中,嶽鍾琪出奇兵,獻計策,剿撫並用,以番攻番,嶄露出了他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軍事才能,深得噶爾弼的讚賞。康熙六十年(1721年)春,征藏大軍凱旋,嶽鍾琪以無可爭議的功績晉遷左都督;五月,升任四川提督;得賞孔雀花翎。
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月,靠近四川、甘肅的青海轄境索羅木發生郭羅克(今果洛藏族自治州)上中下三部落反清叛亂,嶽鍾琪奉旨率師征討,督瓦斯、雜穀等地土司所轄土兵,從鬆藩發兵征討。由於郭羅克一帶多山地深澗,不便馬乘奔馳,嶽鍾琪命改馬騎為步行,先攻打下郭羅克諸寨。
下郭羅克以數千之敵據險抵擋清兵,被清兵擊敗,攻取下郭羅克所屬吉宜卡等石碉二十一寨。嶽鍾琪命部隊乘勝出擊,再攻中郭羅克,經過一天激戰,連取中郭羅克所屬納務等大小寨堡十九座,殲敵三百餘,抓獲叛軍首領酸他爾奔等。
清軍士氣越旺,揮師再圍上郭羅克六寨,叛頭目坦增臨陣歸降,擒獲假磕等二十二名叛軍首領。於是,郭羅克上中下三部落盡皆平定。這次戰役嶽鍾琪采用以番攻番、以步代騎、速戰速決的戰術,連戰連克,僅用了七十多天大獲全勝。捷報到京城,康熙帝高興之極,授嶽鍾琪騎都尉世職。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嶽鍾琪討平羊峒番,於其地設南坪營(今四川九寨溝縣)。
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蒙古族和碩特部台吉羅卜藏丹津糾集吹克諾木齊、阿爾布坦溫布、藏巴紮布等大小台吉,聚兵十餘萬人,屢犯西北邊陲重鎮西寧,劫持了親王察爾罕丹津,並且扣留並殺害朝廷派去調和的欽差大臣。
清廷聞報震怒,雍正帝下旨,授川陝總督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四川提督嶽鍾琪為征西副將軍、參讚大臣,揮師西征。嶽鍾琪於雍正元年(1723年)十一月三日親率六千精銳部隊從鬆藩出發,取道甘南直撲青海。沿途之上凡遇順從者招撫,抵抗者剿滅。
十二月初十,駐紮歸德堡(今陝西榆林),撫定上寺東策卜、下寺東策卜諸番部。嶽鍾琪命令部隊連夜出城,直撲敦策卜。不到半天時間,攻破堡寨二十七處,殲敵數千人。呈庫、果密、和爾嘉、沙密等部落(今青海共和、興海一帶)在恐慌中糾集流散武裝,占據大石山堅守。嶽鍾琪率部趕往大石山隘,叛軍見清軍到來,便群聲呐喊,阻擋清軍。嶽鍾琪佯裝撤退,待到夜幕降臨,嶽家軍悄悄拔營出發,分左中右三路殺回大石山。左右兩翼攻取山頭寨堡,中路斷其退路。
雍正二年(1724年),嶽鍾琪授奮威將軍。年羹堯部初到西寧,立足未穩,西寧城便被羅卜藏丹津的主力圍了個水泄不通,反複猛攻。敵眾我寡,形勢危急。
二月二十六日,嶽鍾琪六千鐵騎趕到西寧城外,見羅卜藏丹津正在攻城,便指揮大軍衝向敵陣,直殺得羅卜藏丹津兵馬暈頭轉向,丟盔卸甲。年羹堯在城樓上見嶽鍾琪率部殺到,便急命城中清軍傾數殺出,將羅卜藏丹津人馬團團圍住,又是一陣凶猛衝殺。不到兩個時辰,清軍大勝,藏軍萬餘人馬全軍戰死或投降。羅卜藏丹津僅率百十騎敗逃。
盡管西征以來取得了不曉得戰績,但是羅卜藏丹津及其主力還駐守額穆納布隆吉爾,另有阿爾布坦溫布、吹拉木克諾木齊等大首領屯守在通往額穆納布隆吉爾的各關隘要寨,總兵力不下十萬。年羹堯命令嶽鍾琪統步騎一萬七千人,操練備戰,明年四月青草發芽時出征,與羅卜藏丹津主力決一勝負。
嶽鍾琪認為,待來年開春進兵很為不妥,應當抓住戰機,乘勝進兵。年羹堯將這一計策上疏朝廷。雍正帝非常欣賞嶽鍾琪的作戰方案,便下旨年羹堯按嶽鍾琪的計策行事,並授封嶽鍾琪“奮威將軍”。
雍正二年(1724年)二月初八,嶽鍾琪率精兵五千,良馬一萬,分三路悄然離開西寧城,向羅卜藏丹津駐地額穆納布隆吉爾進發。清軍拍馬衝向氈包,砍毀營帳,驅散馬匹,圍殲藏兵,不多一會便大獲全勝,僥幸活下來的藏軍四散逃命。嶽鍾琪命令部隊人不下鞍,馬不停蹄,晝夜兼行,趕往伊克喀爾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