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綽(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原姓拔裏氏,拔裏氏被耶律阿保機賜姓蕭氏,契丹族,遼朝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她攝政期間,遼朝進入了最為鼎盛的輝煌時期。
遼景宗繼位後,選為貴妃。969年(保寧元年),被冊封為皇後。971年(保寧三年),生遼聖宗耶律隆緒,後又生三子三女。982年(乾亨四年),遼景宗崩,遼聖宗繼位,尊蕭綽為皇太後,攝政。983年(統和元年),聖宗率群臣給蕭綽上尊號“承天皇太後”。
986年(統和四年),宋太宗認為遼聖宗年幼而母後攝政,大舉北伐,以收複石敬瑭獻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正月,宋軍兵分三路,東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雲州朔州,失敗,宋太宗下令全線撤退。在撤退途中,遼軍俘宋將楊業,後者不降絕食而死。
1004年(統和二十二年)閏九月,蕭綽以索要周世宗收複的關南地為名,大舉伐宋。除了在瀛州遭到抵抗外,遼軍勢如破竹,十一月就至宋都開封的門戶澶淵。遼大將先鋒官南京統軍使蕭撻凜在前線察看地形督戰時被射中頭部,當晚死去。遼軍士氣受挫,又孤軍深入,十分疲憊,加之後方宋軍襲擊其後路。蕭綽利用宋真宗急於求和的心態,與宋朝談判,達成澶淵之盟。
1006年(統和二十四年),遼聖宗率群臣給蕭綽上尊號睿德神略應運啟化法道洪仁聖武開統承天皇太後。1009年(統和二十七年),蕭綽歸政於遼聖宗,不再攝政。同年十二月,病逝於行宮,享年五十七歲。次年,葬乾陵。
蕭綽從小就聰明伶俐,辦事利索,對任何事情都有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在一些瑣碎的小事上也不例外,這種舉動深深贏得了她的父親蕭思溫的寵愛。有一次,蕭綽的幾個姐妹一起幹家務活,幾個姐妹草草地就收場了,惟獨她還在繼續仔細地擦,家具收拾得整整齊齊,蕭思溫常常用讚許的眼光稱讚到:“此女必成大事。”
應曆十九年(公元969年)二月,遼穆宗帶著蕭思溫等親信大臣前往黑山(今內蒙古巴林右旗崗根蘇木境)打獵。入夜,喝醉酒的遼穆宗被不堪虐待的近侍們刺殺。蕭思溫封鎖消息,協助與自己來往甚密的耶律賢——遼世宗耶律阮的次子登上皇位,是為遼景宗。遼景宗晉封蕭思溫為北院樞密使、北府宰相、尚書令、魏王,並且征召他的女兒入宮。
蕭綽三月剛進宮,就被封為貴妃;過了兩個月被正式冊封為皇後。
保寧二年(公元670年)五月,遼景宗前往閭山(今遼寧阜新)行獵,蕭思溫也隨行。高勳和女裏合謀派人刺殺了蕭思溫。父親之死使年僅十七歲的蕭綽迅速地成熟起來。她開始發揮自己的才幹,協助體弱多病的遼景宗治理國家。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遼景宗的默許下,遼國的一切日常政務都由蕭綽獨立裁決。若有什麼重要的軍國大事,她便召集蕃漢大臣共商,最後綜合各方意見再做出決定。
她所做的決定,遼景宗最多隻是聽聽通報,表示“知道”了就算數,不會做任何幹預。在蕭綽的努力下,遼國軍事日漸強盛,政局經濟也步入正軌。
保寧八年(公元976年)二月,遼景宗傳諭史館學士——此後凡記錄皇後之言,“亦稱‘朕’暨‘予’”,並“著為定式”,將妻子的地位升到與自己等同的程度。
乾亨四年(公元982年)九月,三十五歲的遼景宗在出獵途中,病卒於雲州(今山西大同)焦山行宮。[6]臨終之時他留下遺詔“梁王隆緒嗣位,軍國大事聽皇後命”,將遼國交到了二十九歲的蕭綽手裏。麵對年僅十二歲的長子耶律隆緒,蕭綽首先想到的是主少國疑,宗室親王勢力雄厚,局勢易變。新寡太後在大臣耶律斜軫和韓德讓麵前流著眼淚說:“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重臣們上前安慰並發下重誓說:“信任臣等,何慮之有!”接著,蕭綽將耶律休哥安排在南京(今北京)留守,總管南麵軍事,加強邊防,任命娶了蕭綽侄女的耶律斜軫為北院樞密使,管理內政事務尤其是嚴管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