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南湖,有一條這樣的遊船(1 / 1)

在江南水鄉,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船,它們在縱橫交錯的小河裏穿行,在碧波蕩漾的湖裏漂蕩。隻有南湖的這條船卻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地穩穩地停泊在煙雨樓前。

在江南水鄉,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船,它們在縱橫交錯的小河裏穿行,在碧波蕩漾的湖裏漂蕩。隻有南湖的這條船卻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地穩穩地停泊在煙雨樓前。

南湖的這艘船在陽光裏閃爍著紫色的光芒,訴說著一個曲折而又傳奇的故事。

浙江嘉興南湖原本是一個極為普通的湖,因為一群人的到來,湖中的湖心島、島上的煙雨樓、樓前的這條船便一同走進了中國革命的曆史,走進了人們緬懷和追思的視線。

這是一條不平凡的船。現在,我有幸走近了這條船。

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城樓上一次性聚集了中華民族最優秀的一代偉人。他們曾經穿著草鞋、打著綁腿,在槍林彈雨中走南闖北,神州大地處處留下了他們的印記:延安寶塔山曾經留下他們鏗鏘的腳步聲,紅色瑞金有他們親手創建的第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民真正當家做主的政權。然而,在南湖的這條遊船上,卻是一個新群體、一種新思維、一個新理念、一部新綱領孕育和誕生的地方。

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最後一天的會議因遭到法租界巡捕的襲擾、搜查,被迫於8月初的一天轉移到嘉興南湖的這條遊船上繼續舉行。毛澤東、董必武等13位代表,為了四萬萬勞苦大眾的前途和命運,冒著生命危險,在這裏繼續舉行黨的代表大會。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第一項決議,並選舉產生了中央局等領導機構。從此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中國共產主義革命的成功是一個驚世駭俗的傳奇,其間,有過無數次的風雲突變,也有過無數次的化險為夷。假如沒有秋收起義後的毅然踏上井岡山,沒有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的曆史性轉移,沒有長征路上的巧妙突圍,沒有延安的殊死保衛戰,就不可能有新中國的誕生。同樣,假如沒有中共一大會議開會地點的適時轉移,也許這群民族精英就要被囚牢籠,甚至為信仰捐軀,一種至高無上的理念就要被動搖甚至被磨滅。

在這條被當地人稱為“畫舫”的遊船上,13位代表圍著一張方桌,神情專注、激情滿懷地描繪了一幅宏偉藍圖。此刻,他們無心看窗外的風景,也沒有顧及當時,乃至今後的風險和付出,心裏就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高擎旗幟引領四萬萬同胞同腐朽黑暗的世道抗爭。盡管有艱難險阻,他們也要作舵手、吹響號角的人。

站在岸邊凝望南湖的這條船,我們仿佛看見了船艙裏晃動著先驅的身影,仿佛聽到了從畫舫中傳出的堅定的、聲若洪鍾的誓言,仿佛看到了掛在他們臉上的對革命、對未來充滿信心的微笑。

槳櫓仿佛還在這艘承載著革命星火的遊船旁搖動,遊艇依舊在煥然一新的南湖的微波中蕩漾。

九十年風雲,九十年煙雨。中國革命經過數次轉折後,中華民族以全新的姿態、空前的凝聚力和百折不撓的形象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南湖岸邊,高樓林立、大樹參天。南湖革命紀念館裏,人頭攢動,追思情長。江南江北,風光無限,氣象萬千。

駐足南湖,崇尚的是一種信念,感懷的是一份氣概,傳承的是一種精神。

由於留戀眼前的景致,我和一位來自北方、曾插隊嘉興、在某石油勘探設計院退休的老同誌被景區接送遊客的快艇遺落在南湖的江心洲上。吹著北方的風,在岸邊翹首期盼下一趟渡輪的同時,我們一同感歎領袖的偉大、偉人的崇高。封建皇帝也曾到此巡遊,但隻是一個插曲,而眼前這艘沒有風帆的船,卻載著一個民族從這裏起航,一直駛向了豔陽高照、春風楊柳的彼岸。

一艘遊船成為南湖江心島上舉足輕重的風景,成為浙江嘉興擲地有聲的名片。它吸引一批批有理想、有信念、有希冀的人們,懷著一顆赤誠的心前來瞻仰、緬懷。

冬日的南湖,依舊遊人如織。嘉興南湖,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定格在江心洲月亮湖畔的這條船,凝聚著一種力量。

離開南湖的那一刻,一麵色澤鮮豔的旗幟在心裏飄揚,一艘經歲月洗禮卻依舊彌足珍貴的畫舫在心裏飄蕩……

富貴本無根,盡從勤中得。

——馮夢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