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應該這麼過,別老是記著不愉快的事。打開心窗,陽光才會在你夢裏燦爛。
2009年6月20日上午,東鄉縣城異常熱鬧。不少市民都不約而同地往位於龍山路、恒安路交彙的街心花園方向趕,為的是要親眼看看那兒的積水究竟有多深。
天空還是那麼混濁,灰色的雲團緩慢地蠕動著。頭頂上不時地飄下雨點,空氣潮濕並夾雜著絲絲的黴味,可這絲毫不影響大家看稀奇的興趣。以街心花園為中心,北門橋西邊的舒同書法陳列館、氣象局,東邊的文化館、國稅局,街道兩邊幾乎是人山人海,看水的、說水的、戲水的、拍水的,應有盡有。一位紮著頭巾、拄著拐杖、背有些駝的老人家自言自語:哎呀,真漲這麼大的水啊,這輩子還沒見過呢!一對年輕的夫婦抱著孩子看得入神,水浪濺濕了鞋子都不知道。孩子們更是無比開心,他們挽起褲腳在淺水裏相互追逐,直到後腦上被大人冷不丁地揍了一拳才咧著嘴歪笑,不情願地離開。
2009年6月19日,江西東鄉縣境內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暴雨。傾盆大雨從早上8點半一直下到下午5點。由於穿城而過的那條小溪太過狹窄,上遊佛嶺水庫、幸福水庫不堪重負突然泄洪,傍晚6時左右,縣城臨汝河一帶相繼被淹。縣二中門口湧出來的汙水和縣郵政局大院湧出來的濁流在縣城主要街道——恒安路(原迎春路)東路的縣新華書店一帶交彙,積水一米左右。新華書店對麵有一條巷子叫土橋巷,這裏住著幾十戶市民,那條小溪就流過土橋巷。由於地勢低窪,這一帶居民家中的積水平均有一米多。
後來市氣象局發布了氣象預警:這天東鄉的日降雨量均在240毫米以上,其中王橋鎮達370毫米。該鎮許家、牛村、中溪、蔡灣等村被洪水圍困,縣城裏有親戚在這些村裏的人都牽腸掛肚,一夜難眠。
第二天上午,雨勢稍微小了一些,我決定到恒安中路街心花園拍攝一些水情照片留作資料。到了那兒才知道,從文化館到北門橋,幾乎成為深潭,夾雜著菜葉等漂浮物的洪水從農貿市場的一條巷子裏湧出來。一米多深的水路中,不時有裝載車、大卡車來回地運送著有事過水和沒事看水的人們。
有膽大的便光著膀子從水裏橫過,水麵挨著肩膀,當然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據縣誌記載,1949年以來,東鄉境內曾發生過幾次特大暴雨。1953年8月17日至18日,東鄉連降暴雨,雨量累計達553毫米,造成2人死亡,13人受傷。位於縣城西邊、龍山腳下的古建築“會龍橋”被水衝垮,1967年6月16日至20日,東鄉連降暴雨,雨量達383毫米,衝倒橋梁43座,倒塌山塘水庫133座,解放後首建的佛嶺示範水庫庫壩被衝垮。另外衝毀房屋593間,因災死亡16人。20日,上殊源水庫土壩倒塌,駐地335部隊兩百多名戰士投入抗洪搶險,其中5人受傷,劉維璽等11人壯烈犧牲並長眠於附近的青山翠柏之中。最近的一次特大暴雨發生在1982年6月14日至22日,近一周的暴雨接連不斷,最高降雨量達490毫米。馬圩、崗上積、瑤圩等5個鄉鎮受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