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健康的、正確的、能被道德所接受以及對社會、對人們有益的理想和信念,就能夠克服困難、樹立信心、保持毅力、勇往直前,在為自己書寫璀璨人生的同時,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添上一筆絢爛的色彩。
理想和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使人不斷進取的力量源泉。有了健康的、正確的、能被道德所接受以及對社會、對人們有益的理想和信念,就能夠克服困難、樹立信心、保持毅力、勇往直前,在為自己書寫璀璨人生的同時,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添上一筆絢爛的色彩。
常聽人感歎: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大多缺乏理想、信念,他們沒有經過艱難歲月的磨礪,沒有吃過適當的苦頭,常常經不起風雨和挫折。遇到困難和挑戰,特別是遭遇突如其來的變故或打擊時便一蹶不振,或選擇屈服,或選擇逃避,或選擇沉淪消殞。究其原因:一是環境改善、生活安逸,讓人滿足現狀、不思進取。二是理想、信念教育淡化、缺失、滯後,導致一些人遊戲人生,胸無大誌。三是道德、情操教育弱化,難以抵禦不良環境的影響和侵襲。精神、文化產品良莠不齊,特別是影視作品渲染的凶殺、矯情和享樂。基礎教育階段一些學校依舊實行的是以成績核定老師績效工資,以分數分出快、慢班的應試教育。四是受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和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貪汙受賄、坑蒙拐騙的醜惡現象,以及各種唯利是圖、強取豪奪、一夜暴富的人的得寵及自身的奢侈和炫耀,導致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偏移。五是一些無背景、無實力、無就業能力的年輕人就業艱難,使得年輕一代心裏焦慮、性格怪癖、行為詭秘,甚至覺得前途渺茫、內心迷惘。
這使我產生了許多聯想。首先想到的是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和無數的革命先烈,為了使千百萬勞苦大眾翻身解放,為了趕走日本帝國主義、建立新中國,他們在幾十年的艱苦卓絕的日子裏浴血奮戰、寧死不屈。長征途中,紅軍戰士爬雪山、過草地,吃的是樹皮草根,穿的是破衣爛衫,睡的是荒郊野外……他們曆盡千辛萬苦、九死一生,行程兩萬五千裏,後又轉戰陝北,奔赴抗日前線,最終迎來了新的曙光。是什麼力量支撐著他們?是信念!信念是心中不滅的明燈,信念是迸發毅力的源泉,信念是邁向成功的保證。
小時候,我們從課本中讀《草地夜行》,讀《第一次挑煤》,讀《邱少雲》,讀《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讀《狼牙山五壯士》……從課外書中讀《可愛的中國》,讀《長征的回憶》,讀《紅岩》,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是這些文章和書籍,讓我們崇敬先烈、建立信念、熱愛祖國、珍惜生活。從而積蓄力量、培養毅力、振奮精神,以積極的態度麵對人生,在前行的道路上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在困難麵前,有巨人的召喚,有可學的榜樣,有必勝的信心,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正是這種信念讓我們度過了物質生活相對貧乏的歲月。有了理想和信念,人就精神充實、心態平和、朝氣蓬勃、青春煥發。如今,年輕人,包括部分大、中學生,他們看的是魔法小說《哈利·波特》,是玄幻離奇的曠古傳奇,是荒誕恐怖的鬼故事;被動接受的是五花八門的網絡色情文字,以致汲取的是不經過濾、不辨是非的糟粕。於是,街頭小混混猖獗,未成年犯罪率上升。鬱悶、迷惘、無奈成為相當一批人的現實心態。相形之下,積極向上、敢想敢為、有責任心、有追求的人卻為數不多。
讀好書、讀勵誌書,這是年輕人的當務之急。那些有幸就業、走上工作崗位的新人,在邁向社會、人生第一步時,必須及時學習本職、專業知識以適應崗位的挑戰。同時,應該靜下心來讀一些與理想、信念,與道德觀、責任感有關的書籍,以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而不是一心考慮收入和利益,追求榮譽和地位。
“憂貧”的同時更應“憂德”。貧而有德,終會致富;富而無德,富難持久。這個“德”也包括理想、信念、追求和毅力。有了信念、毅力,就能活著有精神、事業有動力、遇挫有對策。
沒有理想和信念則目光短淺、百無聊賴、精神疲軟。如古人所言:“勞則善心生,逸則惡心生。”從紅色經典中汲取精華,從領袖、先烈身上重拾信念,就能在困窘和迷惘的環境中保持本真,在心靈深處恒留善良,在漫長的征途中一往無前。
讀紅色經典,重拾信念的力量,成為時代的呼喚,也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凝聚精神的必須。職工之家購置的好書,有關部門推薦的優秀讀物和獲“五個一工程”大獎的作品都是我們可以精讀細品的。
讓我們及時行動起來,告別網絡,遠離遊戲,忘卻鬱悶,以嶄新的精神狀態走進書店,走進紅色經典。
在命運的顛沛中,最可以看出人們的氣節。
——莎士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