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窗台上的麻雀(2 / 2)

抽了一袋旱煙,老人似乎興奮起來。老人說,這些年,村子空了,地裏荒了,夜裏野豬糟蹋莊稼,野獸白天溜進村莊,村民都有些膽怯了。由於荒山都長滿了喬木,林間樹木茂密,一些深藏山澗或是臨山而居的村民都不敢睡囫圇覺了。隻有到了黎明,聽到屋外的麻雀清脆的鳴叫才敢起床開門。

要說麻雀真的很多。一位村民說,他將秋收的稻穀放在閣樓裏,一時疏忽,就被麻雀吃了個大半。那天,他將那個一直敞開的窗戶設立了一個機關,他蹲在一旁看守,見一群麻雀魚貫而入,將繩子一拉,一下逮著了100多隻活蹦亂跳的麻雀。

鄉村的麻雀喜歡成群結隊,過著群居的日子,它們衣食無憂,悠然自得。這的確得益於村民大都外出,加上使用液化氣和電飯煲,柴火都沒人要了,那座山都被灌木覆蓋了。山上有野果子,稻田裏有撒落的穀子。城裏人到鄉村的樹林裏聽到的是一聲聲悅耳的鳥鳴,看到的是各種鳥飛翔或是棲息的情形。

如今的鄉村多了一份綠色,多了一些樓房,卻少了一份親近和熱情。留守鄉村,每一個日子都飽含希望和期盼,飽含艱辛與負重,飽含寂靜與無奈。

最苦的是那些孩子,有的在牙牙學語,甚至還在繈褓裏就離開母親,以至於一年一相聚,見麵不相識。再加上生源稀少,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導致農村的孩子自出生起就在畸形的環境中成長。一所學校不到十幾個學生,老師教學沒勁,家長憂慮。於是,一些家長便將孩子送到縣城就讀。插班費,租房、陪護的費用,一年下來需要一筆不小的開支。

這讓我想起了鄉村裏的麻雀。它們為什麼要抱團?又為什麼被逮?環境改變有時不一定是好事,就如同物質生活提高了,而一些內在的、該傳承的東西卻悄悄地消失了。

鄉村的鳥進了城,吃的不是稻穀,可是享受的同樣都是生活。隻要活得自在,或自己認為自在,就是幸福的。就如同我看到的窗口上的麻雀。

當一對情投意合的小麻雀在清晨的陽光裏盡情地親昵時,我們也為它們欣慰和祝福。隻是祝福的時候,我們不免心不由己地想起鄉間的那些老人,想起他們寂寞和惆悵時坐在屋簷下抬頭望那一群群抱團飛翔的鳥兒的眼神。

我、你,或是我們朋友的父親也許還生活在農村,請你在心裏記住老人抬頭看天時那一瞬間的表情。在內心深處,他們似乎就是一群麻雀,需要熱鬧,需要陽光。

希望是厄運的忠實的姐妹。

——普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