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3 / 3)

(2)找準自己的位置,不推。

就全部工作而言,副職是配角;而就分管工作而言,副職又是主角。作為一名副職領導幹部,既要當好助手,同時又要具有主角意識,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在自己分管的工作上獨當一麵,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使自己分管的工作與全麵工作合拍。在全局工作上要爭當“二傳手”,在分管工作上則要當一名合格的“主攻手”。要真正當好“主攻手”,必須從三個方麵去努力:

一是要敢於負責。對所分管的各部門工作要敢於決策,出現的問題敢於攬過,要防止下屬來請示彙報時,不發表明確意見,而一味地推給正職,讓下屬去向正職請示這種做法並非對正職負責,恰恰是極端不負責。

二是要嚴於管理。對下屬各部門要嚴格要求,對於隻顧局部利益,不顧全局利益的行為要從嚴製止,該批評時應嚴厲批評,該說硬話時就敢說硬話。

三是要善於負責。在分管工作中要分清主次和輕重緩急,規範程序,注意方法,講究策略,既要搞好各部門工作的平衡,又要把握和創造時機進行重點突破。

(3)積極當好參謀,不依賴。

副職畢竟是領導幹部,他不能等同於一般工作人員。這就要求副職要主動、積極地為正職出主意、想辦法、解難題;在正職處於矛盾焦點,一時難以解脫時,副職要主動出麵,勇於接觸矛盾,承擔責任,為正職“擋駕”,排憂解難。同時,還要注意對正職服從而不依賴,該請示彙報的則及時請示彙報,屬於自己分管範圍內的事則果斷處理,充分發揮出主動性、創造性,決不當“傳聲筒”,更不能遇到矛盾繞道走。

總之,作為一名副職領導,無論是當好參謀、當好助手,還是當好綠葉,都應立足現實,著眼未來,與時俱進,做到實事求是,理論聯係實際。既不要好高騖遠,也不要有畏難情緒。隻要不斷學習,勤於思考,勇於實踐,不斷在實際工作中調整自我,為自己創設一個寬鬆的人文環境,從和諧的人際關係中找準自己的位置,明辨自身工作角色,定會在恰如其分的“位”中大有作為。

同級和睦共事忌互相掣肘

同級,這一概念,與上下級相比,具有兩點明顯的不同之處:其一,在同級之間,不像上下級那樣,具有法定的領導權和統禦權;其二,所謂“同級”,這意味著他們之間,既是天然的“合作者”,又是潛在的“競爭者”。

處理好同級之間的橫向關係,有助於進一步協調上下級之間的縱向關係,使整個管理機器更加理想和完善,同時,也有助於領導人才獲取一個良好的人際環境,使自己更加健康地成長。因此,年輕的領導者,對於協調同級之間的關係,決不可掉以輕心。

同級之間這種複雜而微妙的關係,使得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頗有才幹的領導者,他們一般能夠較好地協調與上級和下屬的關係,但是卻難以和同級和睦共事,往往將同級之間的關係搞得很僵,甚至出現互相掣肘,四麵受阻的難堪局麵。造成這種後果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麵的,不過,思想上不重視協調同級關係,沒有掌握高超的領導藝術和領導方法,卻也是一條重要的原因。

其實,協調同級關係,和協調各種人際關係,包括上下級關係一樣,也是有規律可循的。立誌成才的領導者,在接觸同級時,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環節:真誠相待,熱情幫助,盡力消除對方警覺“競爭”的“心理屏障”,牢固建立“友好合作”的協調關係。

既然同級之間,客觀存在著既是天然的“合作者”,又是潛在的“競爭者”這種微妙的人際關係,那麼,作為客觀存在的一種心理反映,在同級的內心世界,必然會產生既渴望“合作”,又警覺“競爭”的複雜心理。麵對這種複雜的心理,精明的領導者,應該想方設法盡力避免誘發對方警覺“競爭”的變態心理,逐步建立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協調關係。在這方麵,怎樣巧妙地消除對方警覺“競爭”的“心理屏障”,就成了協調同級關係的關鍵所在。

在通常情況下,消除“心理屏障”主要不是靠語言的“表白”,而是靠行為的“顯示”。領導者應該通過工作接觸,使對方深信:

(1)自己積極做好本職工作,主要是出於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而決無半點“壓倒”同級的私心雜念;

(2)自己每取得一點成績,都將它看作是同級之間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結果,而決不以此為資本,向同級顯示自己的“高明”;

(3)對於同級取得的成績,就和自己取得的成績一樣,同樣感到由衷的高興。

在這種高尚的思想情操支配下,領導者在與同級相處時,應努力做到以下五點:

其一,互相尊重,互相支持。

同級之間,常常會遇到一些工作上的交叉,也會有一些需要共同處理的事務。對這些工作和事務,同級之間應當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支持是互相尊重的標誌。隻有互相支持,才能互相配合。對需要交叉處理的事務,同級之間應當盡量通過協商去解決,不要擅自做主處理,否則,既影響同級之間的關係,也往往使下級為難,造成工作上的困難,甚至會帶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其二,分清職責,掌握分寸。

同級相處,應當分清職責,掌握分寸,不爭權力,不推責任。屬於別人職權之內的事,決不幹預,屬於自己的責任,也決不推卸。本應由自己分管的工作,決不請別人點頭畫圈,本來不應由自己處理的事情,也決不爭著要管。特別是那種好事就爭,難事就推的行為,是破壞同級間相互協作的腐蝕劑,必須堅決防止和克服。

其三,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領導者在“認識”自己時,應該少看長處,多看不足,不要因為取得一些成績,就忘乎所以,沾沾自喜。與此相反,對待同級,卻應多看長處,少看不足,尤其不要在不適宜的場合,隨便議論同級分管的工作。不僅自己要做到這一點,而且應教育下屬也要做到這一點。隻有這樣,才能在同級之間,形成相互信任,互相友好的和諧氣氛。

其四,委曲求全,以理服人。同級之間,難免在工作中遇到一些糾葛和矛盾。在解決這些糾葛和矛盾時,領導者應本著顧全大局,維護團結的良好願望,對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采取不予細究,委曲求全的態度。即使遇到一些需要辨清是非的“大事”,也要講究方式方法,盡量做到心平氣和,以理服人。這樣做,隨著問題的妥善解決,同級之間不但不會傷了和氣,反而會在新的基礎上,建立起更加牢固的團結關係。

其五,經常通氣,溝通情況。同級之間,既然同屬整個管理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工作上有著密切的聯係,那麼,隻有保持經常通氣,及時溝通情況,才可能進行有效地合作。也唯有這樣,才能彼此了解,互相信任,將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和摩擦,消滅在萌芽狀態。因此,領導者工作再忙,也勿“忘”了主動向同級提供有用的資料、信息、情況和建議。隻要你能夠堅持下去,就一定會贏得同級的“感激”和“回報”。

以上五條行為原則,有誌成才的領導者不妨一試,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它。

總之,努力協調與同級的關係,是必須認真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這個問題處理得好,將有利於工作的開展,也有助於個人的健康成長。

有功勞也不要過分張揚

日常生活中會聽到這樣的事情:

有一位跟著老板在商海中打拚多年的廖先生,盡管已過了不惑之年,但最後畢竟還是做了他為之奮鬥了多年的公司業務主管。可令人驚訝的是,正值年富力強且頗有膽識與閱曆的他,此時卻不得不離開他服務了15年的公司。

15年前,他來到這家原本是家小電器行的公司工作。廖先生忠誠能幹,甚得老板的器重。廖先生頗有“士為知己者死”的豪氣,每天不計報酬、不辭辛苦地做事。老板也未虧待他,兩人情同手足,事業也因此不斷發展壯大。

後來公司擴大,進口外國家電,廖先生花了半年時間建立了全省的經銷網,可說備嚐艱辛,老板對他的表現相當滿意,待遇薪水也是不斷增加。

當公司具備一定的規模,新人也不斷成長的時候,廖先生的擔子放了下來,開始有空休假旅遊了。在老板的指示下,他把很多重要工作交出去,成為一個“德高望重”的“元老”,他對自己能在立下戰功之後享“清福”也大為滿意。誰知半年後,老板拿了一張支票放在他桌上,要他離開這家公司。

廖先生對此十分不理解,但在朋友及老部下的點撥下,他對個中原因有了清醒的認識,雖感到遺憾,但也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這個事例就是“殺功臣”的明證。

事實上並不是每個老板都會“殺功臣”,但功臣被“殺”,也總是有原因的。

就老板這邊來說,有的純粹是出於私利,不願功臣來分享他的利益,搶他的光芒;有的老板是為了保持唯我獨尊的絕對成就感;有的則認為“兔子”死了,“狗”已經沒用了,而打天下的功臣也有點礙手礙腳,所以就決定把功臣掃地出門。

就功臣這邊來說,有的自以為幫老板打下了天下,自己正可以握重權、領高薪,甚至威脅老板順從自己的意誌;有的因為功績不凡,頗受屬下愛戴,因而結黨營私,向老板勒索權利;有的則不斷對外炫耀自己的功績,忘了老板的大價之身。

總之,功臣讓老板產生威脅感、被剝奪感,老板自尊被損,又不願功臣成為負擔,於是不得不假借各種名目把功臣“殺”掉。

說老實話,有時候功臣還不得不“殺”,因為有些功臣在立下戰功之後,會認為自己功勞巨大而飛揚跋扈、目中無人。“殺”了他,反而可以使大局清明穩定,所以,“殺”這件事並不見得都應受到責備。

不過,再怎麼說,“殺”之事總是令人傷感。但一個人若有能力,也不必拒做功臣,倒是天下打下來之時,自己的態度要有所調整:

急流勇退,另謀出路。功臣不會必然被“殺”,但被“殺”的可能性永遠存在,因此與老板共處得越久,危險性越大,不如在老板還珍惜你時,以最光榮風光的方式離開,為自己尋找另一片天空!也許你走不掉,至少這個退的舉動也是一種甘於低就的表態,老板會欣賞你這個舉動的。

隱姓埋名,不提當年勇。也就是說,如今隻有老板的名字,你的名字消失了,一切榮耀歸於老板,你從此“沒有聲音”,也不可提當年勇,你一提,不就在和老板爭鋒頭嗎?他是不會高興你這麼講話的。

淡泊明誌,終生為臣。利用各種時機表現自己的胸無大誌,無自立為王的野心,永遠是老板的人。你若野心勃勃,老板怕控製不了你,又怕商機被奪,遲早會對你下手!

與時俱進,自顯價值。很多功臣認為理所應得很多利益而不必再做什麼,然後成為退化的一群,因而被“殺”。因此要保全,必須隨時顯露自己的價值,讓老板覺得少不了你,否則一旦成為廢物,就會被當成垃圾丟掉,誰在乎你曾是功臣呢?

廖先生的遭遇顯然是他從沒考慮過的。盡管他令人同情,不過,恐怕他在低調做人方麵也有需要檢討的地方。在這個問題上,還是一些大成者“棋高一籌”。

孫武是我國春秋戰國時的著名軍事家,當時楚國一直是全中原諸國畏懼的大國。孫武所在的吳國根本不是它的對手,但卻在孫武的策劃下擊敗楚國並打下了國都郢都,致使楚國長期一蹶不振。

破楚凱旋,論功當然孫武第一,但是孫武非但不願受賞,而且執意不肯再在吳國掌兵為將,下決心歸隱山林。吳王心有不甘,再三挽留,孫武仍然執意要走。吳王乃派伍子胥去勸說,孫武見伍子胥來了,遂屏退左右,推心置腹地告訴伍子胥說:“你知道自然規律嗎?夏天去了則冬天要來的,吳王從此會仗著吳國之強盛四處攻伐,當然會戰無不利,不過從此驕奢淫逸之心也就冒出來了。要知道,功成身不退,將有後患無窮。現在我非但要自己隱退,而且還要勸你也一道歸隱。”

可惜伍子胥並不以孫武之言為然。孫武見話不投機,遂告退,從此,飄然隱去,不知所終。

後來,果如孫武所料,吳王闔閭與夫差兩代窮兵黷武,不恤國力,最後養虎貽患,栽在越王勾踐手下,身死國滅。而那個不聽孫武勸告的伍子胥卻早在吳國滅亡之前就被吳王夫差摘下頭顱掛在城門上了。

所有的曆史事件雖然都已化做煙雲,但它帶給人們的警示卻是永存的,對我們理性地處世有極大的幫助。

職場新人要學點自救術

在職場中,無論你是初來乍到的新兵,還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加入新的單位後,麵臨著一個新的挑戰就是處理同事之間紛亂的關係。既要做到人見人愛,又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但是你會發現,盡管你付出了努力,仍然會麵臨同事的排擠。

剛進入一家房地產公司的小黃,由於能力出眾,很受老板賞識,因此他很快就從同批入職的新員工中脫穎而出,有機會參與一個大項目。但沒過幾天,他就明顯感覺到了來自辦公室的同事們莫名其妙的敵意。以前大家都有說有笑的,可當老板一宣布他加入那個大項目後,大家對他的態度就明顯變了。每天中午吃飯,同事們也不叫他了。小黃在公司裏形單影隻,很是苦悶,甚至一度想辭職。

小黃的情況是很多職場新人都會遇到的,他過於快速得到老板的賞識,使老員工覺得受到威脅,使新同事嫉妒,所以大家才會冷落甚至排擠他。

初涉職場,很多新人往往會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兒大顯身手,然而他們沒意識到自己已經在無意中傷害了別人,成了眾矢之的。要想在職場中不被人排擠,要掌握下麵幾點。

(1)主動融入新環境。要從內心接納同事,對於他們的冷眼相對,不要心生厭惡,這樣隻會形成惡性循環。最好的辦法就是主動融入新環境,幫同事做些輔助性工作,比如打印材料、填寫表格等。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記住每個同事的名字、職務,並在打招呼時很自然地叫出他們的名字、尊稱或職位,這樣他們可能很快就會記住你,並對你心生好感。不要不著邊際地奉承上司,免得被人看不起。要多看別人的成績,多誇獎同事的舉止行為、衣著打扮等,以便盡快融入集體。

(2)敞開心扉與同事溝通。職場新人不應將自己“裹”在殼子裏,而應適當地向同事敞開心扉,這是建立良好關係的前提。譬如工作之餘,大家在一起談論成長經曆、愛情、家庭時,不應對自己的相關信息“守口如瓶”,而應遵循人際溝通中的“對等原則”,在接收別人信息的同時,反饋給對方有關自己的信息。

(3)尊重單位裏的“老資格”。老資格身上有許多值得新人學習的東西,多觀察他們的工作方法和思考方式,學習他們的經驗,對順利通過試用期很有幫助。作為新人,可以有想法,可以獨特,但切忌清高,目中無人,要尊重單位裏的“老資格”。

(4)不要斤斤計較。領導在安排工作的時候,常常會讓新員工加班。這時,應避免產生抵觸心理,而應抓住這難得的熟悉業務的機會,以積極的心態去麵對。另外,要坦然麵對他人無謂的指責,有時不妨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並誠懇地向老員工請教,讓人看到你的謙虛和責任心。

(5)少發表個人觀點。在一些單位,大家在工作之餘聊天的時候,經常會有意無意地評點不在場的人。此時,新人千萬不要輕易發表自己的觀點,更不要將一些信息傳給不在場的人,否則會給大家留下“新來的怎麼這樣是非”的不良印象。

(6)不要信口開河。如果你對工作流程和工作環境還不十分熟悉,就不要貿然評點,否則,盡管你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工作流程變得更加科學、合理,但是由於你的建議缺乏相應的調查研究,很可能變成不負責的“亂彈琴”,這對於你在這個單位的長遠發展十分不利。

(7)不要怕坐“冷板凳”。有的新員工不屑於從瑣碎的事情開始做起,如打水、掃地、擦桌子等。不要小看這些雜事,許多老員工就習慣於從這些小事中看人。如果你能踏實、仔細、耐心地把這些小事做好,勢必能很快得到他們的認可。

(8)不強硬,為人和善。不論你的經驗多麼豐富,你的才華多麼出眾,但在辦公室裏的言行一定不要咄咄逼人,與人為善是第一要領。在辦公室裏千萬不要讓同事覺得你是個“鬥士”。談論的話題盡量不要涉及同事的“痛處”,以免四麵樹敵。

(9)讓同事多了解你的善良。一個與人為善、辦事得體的人怎麼會受到排擠呢?假如你給同事的第一印象已傳達了不和善的信息,則要及時改正,上班時主動熱情地向同事問好,下班後主動約同事聚餐、逛街,同事身體不適時送上一杯熱水……隻要你肯用心,一定會成為辦公室裏的“天使”。

(10)忍耐是應有的美德。許多人喜歡在小事上和同事大動幹戈。實際上,學會忍耐,多給別人一些寬容,自己得到的寬容也會多起來。不要期望所有人都喜歡你,就算真的遇到了無法改變的環境,也要堅持下去,這會使我們學到忍耐的美德。

掌握上述職場受排擠的巧妙“自救術”並加以運用,相信職場新人很快就能擺脫“不安排實質工作,盡打雜”,“無理由加班”,“沒有話語權”等一係列職場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