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劫走了之後,胡海又開始醞釀新一輪動作。今天朝堂之上的種種,胡海清楚地意識到,想要治理好秦國內政,絕對不是靠自己穿越過來的金手指就能簡簡單單完成的。所謂帝王術,絕非空談。胡海沒係統地學過這些,但畢竟胡亥是學曆史的,對曆史上各個著名的君主都有比較全麵的了解。想治理好內政,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用人,而且還得能人盡其用。今天馮劫提到的這兩個人,胡海絕對熟悉——
章邯,秦末大名鼎鼎的將領,可謂是秦末軍事支柱。章邯還在為秦朝效命之時,滅了陳勝吳廣起義軍,最後被趙高迫害,不得不投楚叛秦。
李由,三川郡郡守,扼守三川,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其人驍勇善戰,終兵敗身死,饒是如此,胡亥還要派人前去調查李由有無通敵之事。
這胡亥的腦回路可真……
胡海沒時間再感慨。章邯現下還在朝中任職,而李由卻任三川郡守。李由的身份也略有尷尬——李斯長子,秦國駙馬。當然現在還沒出來“駙馬”一稱,都說“尚公主”。
這就值得論道論道。父子共朝堂之事胡海並不反感,作為一名來自於現代的“高端人士”,胡海自認為還是比較開明的,不然他也不能留馮去疾和馮劫父子繼續在朝堂。隻不過李由的親爹,顧慮終究太多了些。
許是年齡大了,也許是對自己這個皇帝不信任——不過也怨不得李斯,畢竟胡亥這個皇位來得就名不正言不順,胡亥其人有不像個明君苗子,李斯這麼做也是情有可原。
但是李斯年齡已經太大了。放在後世,這個年齡不退休也得在二線呆著了。正如先前胡海意識到的一點,現在朝堂之上人才不多,但也沒到非李斯不可的地步,這麼一想,胡海突然生出一個想法——
退休。
當然不是胡海自己退休,胡海現在也就二十多歲。胡海所想的,是讓朝堂之上那些年紀偏大的大臣們退休,把位子空出來讓給有才能的後輩。如果總讓這群老家夥占據朝堂,年輕一輩長期停留在非決策層,如若哪天這群老頭子說走就走,再提拔新人,可就來不及了。
胡海突然想起後世的“接班梯隊”。
論年齡,李斯今年七十多,馮去疾也六十多將近七十,兩人官居左右丞相,確實不再適合一線作戰。馮劫現任大將軍,但剛五十多,正是好時候;李由三川郡守頗有政績,又是李斯長子,要是提拔群臣也沒什麼意見;至於章邯,跟馮劫、李由年歲相當,現下就在朝廷上呆著呢,任少府一職,卻已經踏足皇帝心腹領域,再加上其人於軍事上頗有見地,提拔起來並不費事兒。
胡海絞盡腦汁,再想秦二世時候還有哪些比較“正”沒被趙高禍禍歪了的大臣,想了半晌,也就想起後來被秦二世派去調查李由的王明和陳宗正二人。但史書對這兩人並沒有什麼記載,胡海也隻是知道兩人最後冒死為李由證明清白,但僅就此一事,胡海還真沒法斷定這二人可不可用。
胡海想了想,雖說朝堂肯定是要換換血的,但是不能來得太急,來得太急不是件好事,弄不好還會使得那些老家夥們反彈。胡海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索性不再去想,大不了到時候找些人商量商量。現在重要的是明日朝會怎麼忽悠人。
論起忽悠人的功力,胡海這個現代人絕對是個中翹楚。
當年為了讓自己的導師老板收下自己,胡海在忽悠人這件事上可沒少下功夫。雖說想進華夏曆史研究院,沒點兒真本事是不行的,但當所有人都足夠優秀的時候,不會忽悠也是萬萬不行的。
胡亥受馮劫啟發,既然現在的意向是不推翻商君之法,隻在其基礎之上添加幾條,想讓反對之人同意自己的改動,首要之事就是給這些人一個保證——保證他們得到的利益不會改變,保證他們的後代也可享受他們因軍工而得到的優厚福利。隻要解決了這些人擔心的事情,胡海再怎麼加新的行賞標準,絕對要輕鬆得多。而且從這些人角度來看,自己的飯碗依舊是鐵飯碗,但子孫能不能得到一個鐵飯碗也是件頭疼的事情。不止胡海能看出戰事越來越少晉升越來越難,許多大臣們也能看出來。如若能再開辟一些晉升之道,除非腦子裏進了漿糊,不然還真沒誰會堅定不移地反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