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2 / 2)

“隻是皇帝陛日理萬機,實在沒時間多研究,隻能先推演出這四個字來。”宮人把胡海交待給他的話全都說完,轉身就要告辭。李斯連忙命人遞上了荷包,宮人也沒推拒,笑著就收了。

秦法命令禁止收受賄賂,不過這種彩頭不算在列。胡海還專門提到了,誰給什麼就守著,權當跑腿兒辛苦錢。

回去的路上,宮人握了握手中的荷包,想了想現在的皇帝陛下,心中有了思量。

胡海得知群臣對楷書接收情況良好,心中的大石頭落了地。這四個字,胡海可是研究了一陣兒的。一開始胡海想直接推廣後世楷書,但是想了想,現在人對跨度那麼大的字體,極有可能消化不良;再想想,從小篆推演一下或許可行……可是小篆真的是太抽象了,一時半會兒胡海還真不知道從哪兒下手。正琢磨著,胡海靈機一動,想到這個時候應當已經有了隸體,便命人寫了這四個字的隸書,對照著隸書一點兒點兒推演,才算寫出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秦朝本土版的“楷書”。

隻不過這字體跟後世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兒……

當然胡海沒有那麼多時間一個字兒一個字兒地研究。於是胡海就把主意打到了可能對這種字體感興趣的大臣們的身上——興許濃厚的興趣會成為很強大的動力呢?

越想越覺得可行,胡海便讓那個宮人在群臣麵前暗示了那麼一句。胡海這招用得不錯,那些大臣們聽說皇帝陛下沒時間研究這玩意兒,不少人私下裏暗搓搓地開始計劃鼓搗“楷書”。

放下了一樁心事,胡海又把視線放在了朝堂。現在李斯請辭,左丞相懸空,右丞相馮去疾一向是皇帝陛下說什麼都對,歲數也差不多了。胡海想了想,現在貿然提出退休製度怕是會引起反彈,在這之前,胡海覺著,應當讓這幫老家夥看到他們自己的子孫有能力挑起大梁。到時候,不用他發話,這群老家夥得有一大批自動請辭的。

畢竟擋住了子孫的升官之路,是個明白的都不會不挪地方。

當初李斯建議廢除私學,是怕某些心懷不軌之人暗搓搓教導出來一些反動分子,現在胡海也不想讓非官方教學機構冒出來。如此看來,教育體係,應當構建起來了。

但是要是剛起步,不可能弄得規模太大,這件事兒是需要時間摸索的。胡海很清楚,建設一項事業,絕非一拍腦袋想主意那麼簡單。何況自己空有設想,對這個時代到底對不對症,還是兩碼說。正想著,馮去疾來見。

“稟陛下,分流令一下,役夫們感恩戴德,現在所有役夫都安排妥當,可以安排下一步了。”

分流令,就是當時胡海停建阿房宮、按役夫意向安排工事的旨意。胡海沒想到動作這麼快,愣了下,開口到:“都有哪些意向?”

“多數役夫申請墾荒,其餘人也都選擇學習醫術或者申請匠工造物。”馮去疾展開手中的竹簡,“有申請學習醫術者半成,申請匠工造物者兩成。”

“也好。”胡海當初提供的選擇就不多,能安排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秋收之後,便可結算工錢,遣散回鄉了。”

“喏。”馮去疾收好竹簡,“臣還請一事。”

“但講無妨。”

“此事一結,還請陛下準許微臣告老。”

胡海噎了一下。馮去疾告老是遲早的事情,隻是現下李斯已去,就算立即提拔了李由重用馮劫,朝上沒有坐鎮的老臣也不行。

“左相已去,朝上老臣不多,還得請右相坐鎮。朕雖為皇帝,但終究年輕,有些事情,總不能思慮周全。況且現下左相職位懸空,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出人來,還請愛卿多勞累。”

馮去疾本意,李斯已經辭相,自己也年事頗高,現下朝堂之上並無不穩之態,自己也樂得清閑一些。隻是皇帝說的確實是事情,李由大才,但即便提了上來,也不能馬上委以重任。自己長子已然官居大將軍,馮去疾本身不是個有野心的人,也不多想。至於跟馮劫交好的幾個,雖然都是不錯的後輩,但終究少了些曆練。自己雖然不及李斯大才,但現下幫忙穩定下朝堂,還是可以的。

於是君臣約定,待到左相人選定下來,馮去疾再“一步步”地退下去。

馮去疾回府的路上,想到皇帝跟自己說的“一步步”地退,不由得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