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1 / 2)

禦筆題匾,什麼概念?

李斯成了****了!

皇帝陛下這意思很明顯,隻要李斯不作死,誰都別想動李斯。皇帝陛下這個態度弄得趙高很不好受啊。

趙高脅迫李斯矯詔,對李斯也頗為忌憚。如今李斯辭官,趙高剛想高興,皇帝這一個禦筆題匾的旨意下來,著實令趙高心中大駭。

若是給李斯足夠的榮寵讓他風風光光地退下去,皇帝之前的旨意已經足夠了。如今皇帝要親自給李斯題匾,用意為何?震懾。震懾誰?誰跟李斯不和震懾誰。誰跟李斯不和?

前朝後宮活著的都算上,除了他趙高,誰跟李斯不和?

趙高心中警鈴大作。

胡海不知道趙高的心理活動,要是知道了也隻能再度歎息古人腦洞之大。胡海此舉,其實隻是為了推廣楷書打個前站。

胡海有心推廣楷書,但是沒有好的借口。現在李斯辭官,胡海靈機一動,不如先給李斯寫個匾,以此作為前哨;爾後再向大臣們灌輸楷書的好處,大臣們見過禦筆題匾,肯定有人趨之若鶩,皇帝再開金口詳細“分析”一下,這事兒,多半能成。

於是朝會之後,皇帝陛下大筆一揮,題上“中流砥柱”四個大字。

胡海本意,是誇李斯,說李斯這個人啊,助先皇成帝業,保社稷出謀略,勞苦功高。可是群臣一聽說皇帝寫的這個詞,瞬間聯想到別處去了。

莫不是說李斯這次退的好?莫不是說李斯這個人意誌堅定不隨波逐流?莫不是說……

胡海不知道底下群臣都腦補了些什麼東西,現在胡海最擔心的就是這塊匾掛上之後會不會又惹出一場風波。越想越擔心,索性叫來個小太監,囑咐了一頓,直接派他引著匾前往李府。

皇帝賜匾,大秦這還是頭一份兒。秦朝沒那些太繁瑣的禮節,一些跟李斯交好的大臣們早早就跑道李斯府上看熱鬧去了。李斯府上“左丞相府”的門匾已經摘去,自己又不敢亂寫,現在還是空著的。胡海也想到了這點,索性命人專門趕製了一幅小篆“大秦李侯府”的門匾,命人連同禦筆題匾一同送去。

胡海讓人做的門匾,原本是想叫“上蔡侯府”的。後來想一想,是在太難聽,索性直接用李斯的姓來命名。可是一想“李府”,太寒酸,幹脆就弄成“大秦李侯府”。可是胡海沒想到,這麼塊門匾又給李斯拉了波仇恨。

現在各個官員住處,要麼沒有門匾,要麼以官職為名,這種國號冠頭的匾,簡直不要太高大上。而且這李斯被封的是上蔡侯,匾上直接寫著李侯,這已經不是越製不越製的問題了,這榮寵都要淹死人了吧!

李斯誠惶誠恐地迎了門匾,卻見後頭兒還有一塊兒匾。正納悶兒,隻見引匾的宮人來道:

“小子給李侯道喜。這門匾隻是普通製式匾額,這塊匾才是禦筆題匾。還請李侯接旨迎匾。”

李斯連忙跪拜,等到聖旨宣讀完畢,紅布一扯,眾人全都呆立在那兒——

這,這,這,這是什麼東西?

“陛下說了,這字乃是陛下從小篆、隸體推演而來,因其端莊、周正、大氣,與李侯為人極為相契,故專門兒用這個字體題了匾,專門表彰李侯品行高尚、才德無雙。”

李斯一聽這說辭,連忙又是一頓謝恩。隨即開口問道:“還請問,此字……是為何?”

“陛下說了,這四個字是‘中流砥柱’。”

妥妥的又是一波仇恨。

“陛下還說了,李侯堪為人臣之楷模,此字體既然與大人浩然正氣相稱,便叫‘楷書’。”

宮人這番話又把眾人的注意力從嫉妒李斯轉到匾額字體上。雖說看不懂吧,但是這個字兒,是真的好看。

當然不是說小篆不好看,但這個“楷書”別有一番美感。胡海是練過的,當年祖父逼著他練顏真卿的勤禮碑,寫出的書法不算拔尖兒,但絕對周正。故而現在匾額上的四個大字,真就像宮人所言,端莊、周正、大氣;而且宮人先前說了,是從小篆和隸體推演而來,在比對一下,還真有點兒相似之處。

隸體,秦始皇後期便出現了,隻不過官方文書尚未使用,但大臣們平日私下裏的書信往來等,已經多用隸體。現下胡海所書這四個大字,字形上比較接近隸體,隻不過在筆法上用了顏體筆法,故而大臣們接受的十分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