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瞬間明白皇帝是什麼意思。這可能是打算重用自己的前站信號啊!以前雖受榮寵,但一直在後頭做事兒,終歸上不了台麵;若真如皇帝所言,那可是名正言順的朝廷命官!
縱使趙高不要臉,但能往臉上貼金,他可不想讓機會溜走。
於是趙高不知不覺便被胡海忽悠上了賊船。
胡海此番用意並非真正提拔趙高,隻不過現在前朝空虛,如果不能現在霸占趙高的注意力,若他真的向前朝伸手,胡海之前的計劃全都麵臨破產的境地不說,以後再要收拾他,可就麻煩了。
現在李斯那邊兒算是達成了某種交易,自己給李斯的榮耀絕對高出其所應得,也順帶給李斯拉了波仇恨。現在李斯隻要不傻,就知道若是想讓李由在朝堂上穩住地位,除了皇帝,誰都不行。胡海這麼做,也算是徹底絕了李斯人退心不退的可能。
胡海在確定趙高李斯暫時不會成為自己大展身手的阻礙之後,決定開始動作。
胡海下旨,李由治理三川郡有功,依例擢升為少府,原少府章邯另有任用。
這道聖旨中規中矩,就是一道普普通通的擢升旨意。李由其人群臣也都有目共睹,加上親爹是開國元勳,升任個少府真不是個問題。
等到李由交接完手頭兒的工作正式入朝,已經是五月中旬。胡海算了算,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也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曆史上著名的陳勝吳廣大起義也是這一年秋天爆發的。說起來,自己下令停止征發農夫服役,現在應該已經傳達下去了吧……
這個時代的通信效率是真的蛋疼啊。
胡海下旨命李由擔任少府,既出於考慮先讓李由熟悉熟悉朝政再委以重任,另外一方麵,即便是自己下令停止征發役夫,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秦朝沉屙非一朝一夕可以治愈,章邯其人,必須得擺到台麵上了。
於是胡海下旨,封章邯為鎮中將軍,駐三川郡,代行三川郡守職。
於是朝臣們都有點兒懵——這皇帝是什麼意思?李由和章邯對調?
後來又幾個通透的立馬明白了皇帝是什麼意思——這是要給章邯刷功績了。三川郡自設立伊始便地位險要,秦統一六國之時,三川郡即為秦國的東方主營地。秦統一後,三川郡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得力於三川郡長官開明的治理方式,蓬勃發展,其態勢隱隱有超過鹹陽的意思。現下先給章邯封了個將軍虛職,爾後派去三川郡代行郡守職,隻要章邯不傻,不出一年,絕對高升。
也不過多數人想不通,古代外放即視為貶謫,入京則視為重用,還沒有說把下放曆練當成飛黃騰達的前兆的。章邯對此卻不感冒,反正在哪兒都是做事,皇帝又沒苛責自己,三川郡又不是鳥不拉屎的地方,去便去,總比在鹹陽窩著成天看那幫老家夥勾心鬥角來得痛快。於是章邯爽快地接了旨意,第二天便動身趕赴三川郡。
胡海把章邯派往三川郡,不僅僅有大臣們猜到的重用章邯的意圖,更重要的——章邯能打啊!陳勝吳廣也好,項梁劉邦也好,愛誰誰,哪怕打不贏,一時半會兒誰也別想越過三川郡西進。東邊兒的大門安排妥當,胡海把視線放到了西邊兒。
雖說胡海並不認為自己是個昏君,但是不代表胡海有十成十的把握把已經破爛不堪的秦朝從生死線上拉回來。明朝的崇禎皇帝倒是個勤政的,最後怎麼樣?
時勢如此,無可奈何。
於是胡海得先考慮好後路。胡海的想法,蜀地,是個好去處。
三國時期,白手起家的劉備,最終扼守蜀地而與曹操、孫權成鼎足之勢,蜀地之優越不言而喻。詩仙李白也說了,這個地方,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
可是,這個地方的優勢,也是先天的劣勢。
胡海查過史料,李冰之後,蜀地的行政長官,多為平庸無為之人。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怕蜀地擁天險而自重。秦朝統一之前,蜀地一直是大秦的糧倉;統一之後,關內之地也仰仗蜀地供給的錢糧。天府之國不是虛的,這麼個地方放到誰手裏,誰能不起點兒心思?
於是蜀地一直不溫不火。
想要給自己留好後路,蜀地絕對不能再平庸下去。可是派誰去呢?
正愁得不行的胡海,被“老熟人”的到來弄了個一臉懵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