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2 / 2)

遠的不說,就說現在還在鹹陽外郊區墾荒的那群人,等到秋收之後往家裏運糧,絕對能用得上。

事不宜遲,胡海立即令趙高帶路,往匠人營地趕去。

胡海原本以為這匠人工地怎麼不得亂哄哄的,沒料到甫一看見這個地方,還真被驚了一下——

石板鋪路,整齊工棚,往來有序,營地門口還有一個空著的草棚,裏邊兒有專門看大門作登記的人。看起來,已經頗有後世工廠的樣子了。

“臣謹遵聖意,不同工種分大區,大區之下分小隊;一小隊十人,由一個隊長統領;一個隊一個工棚,一個大區集中在一片。”

“朕瞧著這大門口還有專人登記。”

“先前陛下巡查禦膳房時候交代的,凡做工之人應有記錄。臣以為,匠人做工,人多事雜,必須做好登記,以備查閱。”

“嗯。”胡海沒說什麼,繼續往前走,“這些匠人都有什麼工種啊?”

“多為木工,做些零活,研究些新玩意兒。”

“你先前說的人力車,在哪兒?”

趙高忙不迭把胡海引到一個工棚之下。胡海看著工棚邊兒上擺著的一個奇醜無比大家夥——左右兩個木輪,中間一個大鬥,不由得一挑眉——這是什麼玩意兒?

“陛下,這東西看起來不怎麼樣,實則非常實用。”趙高命匠人演示。胡海隻見幾個匠人把這個大家夥給推到路上,這時候胡海才注意,在剛才他沒看見的一頭兒,還有一個把手,一個座椅,兩個腳蹬。

胡海心中“咯噔”一下——莫不是三輪車?

隻見一個匠人坐到座子上,雙手扶穩把手,兩腳在腳蹬上一蹬——大鬥車竟真的動了!

胡海頓時覺得心都要跳出來。

等到那個匠人騎了一個往返,胡海連忙讓人停下來,自己湊上前自習觀察。現在沒有鉸鏈,可是這並難不倒匠人,他們用的,則是非常淳樸的木質軸臂,其原理有點兒像特別古老的火車車輪的驅動方式,木質軸臂一段與腳蹬連接,另一端則用軸固定在車輪內的輻條之上,這樣的話,腳蹬前後蹬一圈,車輪就被剛性的軸臂一扯一推轉一圈。

不過這種形式的車,雖比人力推車好許多,但仍舊十分笨重。不過這時候能研究出這麼個東西,實在不容易了。

“趙高。”

“臣在。”

“此物可否立即批量生產?”

“……”趙高對皇帝陛下蹦出來的這個“批量生產”弄得有點兒懵。

“這樣,”胡海也沒管趙高一臉懵逼的樣子,對著造出這一車子的小隊十人直接道,“朕想讓你們把造車的方法教給一些聰明的木工。你們幾人將這車子各個部件的尺寸詳細寫出,然後仔細描述一下各個部件是怎麼造出來的、最後是怎麼組裝的,每個人負責教一部分。”說完,胡海轉過頭對趙高繼續說到:“他們整理好之後,你從工匠中挑出聰敏的、活兒好的木工,他們十個每人分十個學徒,專門學習一部分的製造方法;等教好之後,學做哪個部分就去做哪個部分,最後做好的部件按類分好,由這十個人分揀組裝。”

幾個匠人被胡海這番話弄得雲裏霧裏,到底是隊長反應快:“陛下這意思……統一尺寸,分部製造,最後組裝?”

“然。”

隨即幾個有經驗的木工立馬體悟到其中的奧妙。以前自己幹活兒,都是一個人從頭到尾去做,也沒想過什麼尺寸不尺寸的,不過是靠經驗弄個大概之後再細細雕琢。現在皇帝陛下的意思,一來肯定要比自己胡做亂做快得多,二來做出來的東西個頂個都是整整齊齊的,也不擔心裝不上;最重要的,皇帝陛下這個意思,是要給他們收學徒。若此事當真,那他們,可就是這造車的祖師爺級別的人物。

匠人不僅僅有謀生依仗著的手藝,也是有一顆名垂青史的心的。

趙高辦事能力還不錯,胡海倒不擔心他趙高陽奉陰違——現下趙高有勢力,但終究未成氣候,朝堂上又樹敵頗多,這時候,趙高還是得牢牢靠著自己這顆大樹。

胡海突然覺得當大腿的感覺還不錯。

不過怎麼才能讓趙高一直聽話呢?

胡海突然想起,要想充分地發(ya)揮(zha)一個人,必須要抓住這個人的弱點。趙高這個人最大的弱點便是他的野心。隻要自己時不常地撩撥撩撥趙高,許以大餅,趙高的性格絕對不會容許大餅落入別人之口。

當然,不能隻畫大餅,總得有讓他吃到真餅的時候。

“趙高,你想沒想過寫部書?”胡海回鹹陽宮的路上,突然問趙高。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