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2 / 2)

李由同公子扶蘇素來交好,對扶蘇之死頗有芥蒂。如今陛下下詔正扶蘇之名,那是跟不清楚內幕的人去說,李由十分清楚扶蘇之死到底因誰而起。

不過李由並非莽撞不理智之人。扶蘇有才幹,有品德,但其人太過寬和,為臣可以,為君不足。看看始皇帝諸皇子,總而言之,胡亥的確更有上位者之果決。然先前看胡亥之為人,暴戾不仁,為君若無良師益友教導,絕非聖主。偏這胡亥偏聽偏信於趙高——趙高其人,媚上欺下,狼子野心,李由原本對這個朝堂已經沒有任何希望了。

可是這胡亥,怎的就突然轉了性兒?

當然,這隻是李由感到變化太突然的事情之一。除此之外,自己親爹的變化也是十分巨大。

李斯自打退出朝堂,整個人都變了許多。以前整日惶惶,生怕那兒出了錯漏遺人把柄,每天過得跟罪犯似的。如今不一樣了,現下雖有宗學首席之名號,但宗學尚在籌備階段,李斯也很清閑。以前李斯滿腦子都是朝政家族,現在朝政自己不用理了,家族前途一片利好,李斯的心境都舒緩了不少,對自己的長子也不在像往日的怒其不利哀其不爭,反而更有點兒父子親情的味道在裏麵。

李由起先還擔心父親會因朝堂失勢懊喪一陣子,沒想到自己回家見到的不是麵色灰敗死氣沉沉的大秦前左丞相,而是滿麵紅光跟馮去疾對弈品茶的大秦上蔡侯。

說起馮去疾跟李斯的關係,可真是玄妙。朝堂之上兩人看似平靜,但暗地裏都在較著勁;可是李斯一退,活的無比滋潤,倒是激得馮去疾也覺著呆在朝堂上真不如回家好好享受享受。無奈二世死活不讓,隻得拖到秋後辭官。不過一得閑,馮去疾總會來老對頭府上下下棋,研究研究“楷書”。

這還得說胡亥題的那塊匾。宮人透露二世無暇顧及新字體的推演,李斯便起了興趣——反正也是閑著,沒事兒的時候李斯總好琢磨琢磨著楷書的奧妙。馮去疾對這個東西也很感興趣,兩個人時不時地交流交流心得。如果某處意見不和吵吵架強強嘴,李斯竟還能找到叱吒朝堂時候的幹勁兒。兩人都不是小氣之人,一來二去,兩人便成對手變成了摯友。

得知真相的李由突然有點兒感謝二世把自己親爹給逼退下來。或許這才是老了之後應當有的生活吧。

右丞相時不常往左丞相——不,是上蔡侯府上跑的消息不久便傳遍了朝堂。有幾個跟馮去疾關係不錯的官員還以此打趣馮去疾,不料馮去疾沒跟他們辯駁,反而把這段時間跟李斯交流探討過的“楷書”心得跟幾個人說了說。這楷書為胡海金手指帶過來的,十分新鮮,愛好舞文弄墨者對此十分感興趣,幾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附住,馮去疾非常輕鬆地就主導了話語權。

這麼一來二去,李斯辭官之後“過得滋潤無比”這一認識,便傳遍了朝堂。不少年事已高的大臣們都被弄得有點兒想辭官了。

不願大臣們動心,實在胡海逼得緊。胡海為了充分利用現有實力推進自己的一係列設想,現在的朝堂之上真真是一個閑人都沒有——每天都有事情做,但皇帝的度拿捏得及其精準,保證關城門之前能做完手頭的事情。胡海自認是個好領導,絕對不壓榨員工們的剩餘價值——可是誰要是有什麼好的想法啊,建議啊,寫成奏疏往上遞占用了自己的休息時間,那就是員工們自願的,領導很欣慰,給獎勵,但是工作量絕對不能少。

胡海真得覺得自己很仁厚,可是大臣們卻有點兒受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