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2 / 2)

想要能獨當一麵,光有治理一方的政績不熟悉朝堂門道,或者在朝堂上混的不錯沒有地方施政經驗,那都不成。胡海承認自己沒有從政經驗,但是手底下的人絕對不能沒有。畢竟自己想法再好,沒有個強有力的執行者,終究時空想而已。

秘書府中的十個秘書,也都是朝堂上權貴子弟,隻不過是胡海千挑萬選選出來的優秀之人。不少老人精已經多多少少猜出來二世究竟是什麼意圖,不過一來受益者是自己人,二來自己也呆不了多久了,與其把位置讓給旁人,真就不如讓自己的後輩上進。於是胡海的小動作在老人精們睜一眼閉一眼的情況下居然很順利地進行了下去。

但是,光靠這麼些個權貴世家可不行。要知道,高手在民間,隻靠吃權貴世家的資源,早晚坐吃山空不說,寒門子弟終歸會有意見。如此下去,這江山定然是坐不長久的,不然的話隋唐時期也不可能弄出個科舉製出來。

這事兒,還真不能急,隻能慢慢來。

還在想著慢慢來的胡海,卻被一個大餡餅砸了個眼冒金星。暈乎的時候胡海還有點兒慶幸,自己居然能把這麼重要的人物給忘了——

沛縣功曹,蕭何。

漢初三傑,張良跟秦算是世仇了,韓信也好不到哪裏去,可是蕭何不一樣啊,蕭何現在還是秦朝政府的公務員,縱使跟劉邦關係好跟著一塊兒反了,也是缺不了大澤鄉起義的催化。如今繁冗的苛政一條條停止、廢除,大澤鄉起義可能爆發的概率也越來越低,不把人往絕路上逼,一般傻子才會跳牆。

當然,除了本就別有用心之人。

於是胡海決定先下手為強,一道聖旨,成立紀檢院,調蕭何入朝。

這道聖旨一下,群臣錯愕——蕭何?誰啊?沛縣功曹?就一小小功曹直接提入朝中???

可是胡海聖旨上寫得很清楚——紀檢院為督促朝廷命官遵紀守法的常設機構,不參與朝政,故選人也要選朝中沒有背景之人,私下裏胡海也通過馮去疾的“拉家常”道出自己“為了避嫌”的良苦用心。群臣一聽還挺有道理,反正皇帝說得很清楚,紀檢院是不許參與朝政的,反正自己也不往死路上作,現在若真蹦出來反對,恐怕還會惹上為非作歹的嫌疑。於是這件事兒很輕鬆地便通過了。

可是群臣沒料到的是胡海私下裏的打算。蕭何現在朝中沒有背景,沒有背景之人好用,但是前提是得培養起來。現在蕭何在朝堂之上毫無話語權,就算給安排了個實權官職,要麼蕭何說話沒人聽成個光杆司令,要麼蕭何早晚被朝堂之上的灰暗因素浸染,到時候可就不好辦了。先入紀檢院,一來蕭何不會過早接觸朝堂上的烏煙瘴氣,二來蕭何也可以借此立立威信。

最關鍵的,蕭何日後能反,如果沒猜錯,此時已經看透了秦朝廷的病根兒所在。這種知道病症在哪兒的人放在給自己朝堂治病的機構裏,可以說是物盡其用。

聖旨一下,快馬加鞭,不久便送到了沛縣。

蕭何正在府中跟好友飲酒交談,聽說鹹陽來了聖旨,幾人都很差異,互相對視了一眼,便出門看看究竟。送聖旨的人見人來的差不多,高聲道:“沛縣功曹蕭何接旨。”

蕭何沒想到聖旨是給自己下的,連忙出列聽旨。

“宣蕭何入鹹陽,任紀檢院院長。欽此。”

蕭何接了聖旨,還是雲裏霧裏。這時候傳旨之人拿出了隨聖旨一並傳出的“權責手劄”,交給蕭何,說道:“紀檢院乃陛下新設機構,主監督查辦官員不法之事。紀檢院之權責、相關官員之權責已詳細列於手劄之上,蕭院長可先行學習。若有困惑之處,可入鹹陽到秘書府谘詢。還給蕭院長道賀。”說完,也沒久留,便上馬離去。

蕭何捧著聖旨和手劄回到屋內,還在蒙圈。倒是蕭何的好友周勃反應的快:“恭喜了,這下,你可真就是平步青雲了。”

“哪裏。”蕭何笑了笑,實在是不清楚皇帝這是想幹什麼。幾人做好,蕭何展開手劄,看了幾眼,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看著蕭何的模樣,周勃也來了興致,湊到傍邊兒一瞧,愣了愣,隨即笑了出來:“你看看,我早就說像你們寫的那些亂七八糟的就是吃飽了撐的,寫東西就該像這樣,簡潔明了有事兒說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