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高第一次感受到二世陛下的神聖光輝,這會兒正有點兒消化不良。饒是誰被胡海開金手指指點一番,都有點兒暈。
不怪胡海開金手指,公子高這個老實人弄出來的東西,實在是……
公子高的辦事效率倒是不錯,不過編出來的東西根本沒從幼兒啟蒙的角度入手。公子高組織編寫的教材,全都立足於百家之言,講些大哲理。雖說比起那些大家論著要淺顯易懂得多,但是對於小孩子來講,還是太難了。
胡海的意思,啟蒙階段就是給基礎科打個基礎,開發開發智力,順便教授點兒生活常識什麼的。至於深奧的大道理,啟蒙科最好是不要接觸太多。胡海給宣教司上的第一課,便是如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寫教材。古時候以師為本,老師願意教什麼便教什麼,學生隻有聽著的份兒,故而學生跟不上,古人的觀點那是學生不用功不刻苦天資愚鈍,跟老師半點兒關係沒有。可是胡海這次告訴宣教司的一個基本思想,就是編教材的和教授課業的人都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幹活兒,說白了就是引入後世以學生為根本的教學培養環境。這點對公子高等人的衝擊可是非同小可,好些人半天了都轉不過這個彎兒來。
胡海見底下聽得一臉蒙圈,索性規定了啟蒙科的幾部教材——故事,常識,算術。別的先一概不管。胡海為了防止宣教司的人跳不出思維定式再多次返工,幹脆把每部教材主要內容講什麼、怎麼講都掰碎了細細給宣教司講明,於是一時消化不了這麼大信息量的公子高便與宣教司眾人一起暈暈乎乎地出了鹹陽宮。
正暈乎著的公子高迎麵撞見了剛出李府大門的李由。李由見公子高恍若神遊天外,不由得多問了一嘴:“公子可還好?”
“好,好。”公子高回了回神兒。可是二人各有心事,天上一腳地上一腳說了些連當事人都不知道內涵的話,便各自散了。
公子高回到宣教司,便召集了宣教司全體人員開會。說起胡海講的三類教材,可真是前無古人的論斷,一時間,怎麼編、編什麼,宣教司竟真沒個準主意。眾人正苦想著,一個司員站了出來,說道:
“司長大人,屬下有一個想法。”
“但說無妨。”
“陛下所言之‘教材’,乃是教書育人之材料。陛下以為啟蒙科多為幼童子弟,不宜太過深奧,隻需開心智、養德行。‘故事’一類,陛下已然言明,乃是‘過去的,或虛構的小趣事’。屬下以為,宣教司閉門而冥想,其效甚微,莫若取民間流傳、史書記載之趣聞軼事,擇能教人以樸實道義者錄之。”
公子高聽了,有道理,點了點頭。
“若真如此,還得好好甄別。有些鬼神之事還是不要說得好,小孩子不經嚇。”另一個司員說到。
公子高聽了,有道理,點了點頭。
“若說‘常識’一類,屬下倒有些想法。”腦洞一開,宣教司的司員們便停不下來了。畢竟是胡海在眾人中挑來挑去挑出來的,絕對不是吃幹飯的廢柴。
“講。”
“陛下說‘常識’認識身邊基本的事與物,屬下以為,這類教材更側重實用,以細微之處見長,若有閱曆豐富之人給以輔助,將大有裨益。”
公子高聽了,有道理,點了點頭。
“陛下所言‘算術’一門,實乃開心智之大道。”另一名司員說到,“幼童雖小,簡單的算人頭、算錢糧等,還是得會的,總不能日後自己算個賬都算不清。”
公子高聽了,有道理,點了點頭。
“屬下以為,再深就不宜了。”最開始發言的那個人見眾人已經說得七七八八,便接過話題,“畢竟啟蒙科隻有兩年。”
眾人都深以為然。
於是宣教司兵分三路,風風火火地出門收集素材去了。
宣教司的動作尚未驚動秘書府。李由回到秘書府之後,便著手將大臣們遞上來的提案分門別類地歸置好派人遞到二世那裏,再把二世批複下來的奏疏歸置好遞下去。起先李由還挺質疑二世弄這麼個秘書府到底是怎麼個想法,現在看來,這二世,還真是個有想法的。
胡海的設想,秘書府除了分擔朝政的壓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重點培養對象下放之前的培訓基地,地方人才提拔上來的中轉中心。說白了,秘書府中的人,遲早是要獨當一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