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1 / 2)

“嘶——”周勃看著蕭何的府邸,不由得咋舌。沒想到這下子蕭何搖身一變,從一個地方的小芝麻官居然變成了朝廷重臣。

隻不過現在蕭何沒在家,據說是幹活兒去了。夏侯嬰跟著周勃一路打聽,打聽到了紀檢院的位置,便屁顛兒屁顛兒地趕過去。

隻是也沒在紀檢院,現在的蕭何正在宮中閱卷。二世讓他們出的題可以說是“坑”了不少人,原本都以為不過考察考察策論之類,沒想到試題一出爐居然考查範圍如此之廣、考查內容如此之細,不少人在前頭的那些甄別題等載了跟頭。

這也在胡海的預料之中。胡海見一眾考生一考完試怨聲載道,便即興演講一番——此番是高手之中選高手,隻要進入了這次考試的,全都有受提拔之契機。眾考生一聽,頓時覺得前方的官勳在向著自己招手,也沒心思吐槽試題了,全都一心一意準備“麵試”。

這個時候,李斯、蕭何和子嬰改卷改得焦頭爛額。

胡海命人把卷子的名簽全部用厚布帛封死,三人一人改一次,取最終的平均成績。這種方法也規避了因主管因素導致人才被埋沒。

於是周勃跟夏侯嬰就這麼在紀檢院待了兩天。

紀檢院成立之初,沒有順手的人可以用,不過後來胡海從年輕人——正兒八經不到三十的年輕人——之中選出一些給蕭何配備了許多人手。胡海還給他們進行了專門的業務培訓,現在紀檢院可以說是整個大秦最接地氣的機構了。周勃跟夏侯嬰隻是把身份憑證往上一遞,說明了此番來意,幾個辦事人員便當機立斷給兩人安排了住處。

這也是胡海專門指示過得。紀檢院領導不在,若有人上門,都在紀檢院裏安置好,等蕭何回去再說。不過蕭何這會兒還沒得到故人來訪的消息,胡海卻知道了。

於是胡海誰都沒告訴,直接領人上們,挖人。

周勃跟夏侯嬰,這兩人可能沒有漢初三傑那麼有名,但是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是不世出的天才。胡海原先還想著,說不定以後蕭何就會跟自己引薦這幾人,沒想到這就自己送上門了。胡海悄咩咩地來到紀檢院,把紀檢院值班的小職員給嚇了個夠嗆。

“參見陛下。”

“平身。”胡海直入主題,“聽聞蕭院長故人來訪,朕想著蕭院長正忙著,便過來看看。”

乖乖!現在小職員不知道是說蕭何榮寵無限好,還是說院長大人那倆故人命好,連忙前頭領路。

“皇上駕到。”甫一入安頓兩人的院門,宮人吊著嗓子喊道。院子裏兩人正閑著無聊對酌侃大山呢,一聽皇帝到了,俱是一驚,連忙跪下行禮。

“不必多禮。”胡海示意二人平身,宮人早把主位打掃了下,胡海很自覺地入座。

“蕭卿近日有要務在身,估計明天便能見到二位了。”胡海開口到,“不知二位作何稱呼?”

“啟稟陛下,草民夏侯嬰,沛縣車夫;這是草民的友人,周勃。”

“哦。”胡海仔細打量了下二人,腦子裏突然蹦出一個詞兒來——

一表人才。

夏侯嬰濃眉大眼,國字臉,長得十分周正;周勃則看起來慈眉善目,很是讓人願意親近。

誰能料到,就這麼看起來剛正無害的二人,居然是滅秦的大功臣呢?

“朕曾聽蕭卿提過,兩位均大才,奈何時運不濟,無奈委身鄉裏。”

夏侯嬰常年拉人跑道,十分精明,一下子就猜到了胡海這是什麼意思。

“草民惶恐。”二人連忙行禮。胡海讓二人平身,繼續道:

“朕深知,若要天下安,須百姓安,不行苛政,不勞民力,休養生息,方可富民強國。朕不敢與先皇並列,故而停阿房、除少府,以彰朕之決意。隻是上行而下不效,卻有不少地方媚上欺下,歪行朕道,朕每思之,憂鬱痛心啊。”

“陛下大可寬心。”周勃被胡海故意釋放的“我很好親近很親民來來來嘮嘮嗑”的氣場給迷惑住,說話也不似先前拘謹,“草民自沛縣而來,一路觀複,可謂是十裏一景:過往荒荊蕪棘之沃田,再問耕作之歡聲;曾經窮凶極惡之大吏,躬身民生而體疾苦;原本人脈凋敝之村屯,多興嫁娶新生之喜事;曆年不見行人而盡役夫之官道,遍布自由往來之臣民。天下將興,其事態表征於田畝,而作效於民生。草民聽聞陛下勸課農桑,設匠人營而開新物,除苛政而善商君之法,約束官吏而寬以臣民,實乃不世出之明君。陛下治下,我大秦定將庫富民豐,四海升平。”

周勃這番話說得很是順溜,胡海既被拍得舒服,又減輕了一直擔心的地方官員雙標施政的問題。雖說周勃之言肯定有誇大之嫌,但是胡海就樂意聽。

不過周勃所言縱有浮誇,多為事實,這一路上夏侯嬰看著西去景象,著實難掩心中之激動。倒不是自己家不好,怎麼推行政策總得有個時間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