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1 / 2)

說起胡海敢放心地用子嬰,這事兒還得說一說老實人公子高。

胡海一日跟公子高提及,宗室之中總得有長輩坐鎮。公子高於是又提及了叔父子嬰。而胡海則故意做出“怎麼辦叔父萬一不答應我怎麼辦”的焦慮狀,於是老實人公子高便和盤托出:

公子將閭與子嬰關係甚篤,可由公子將閭前去看看情況。

於是胡海意識到公子將閭這個人也是可攻略的人物,但是公子將閭能像公子高這麼老實嗎?於是胡海又做出“怎麼辦將閭不答應我怎麼辦”的焦慮狀。於是老實人公子高連連保證,自己絕對能說得動將閭。

於是老實人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又被胡海給忽悠了一次。

後來將閭還真的去了,也真的帶回了子嬰可靠的消息。於是胡海也不說什麼了,也別再弄什麼血濃於水的戲碼,幹脆直接召人入宮做事。論演技,胡海自認為已經爐火純青,但是在子嬰這個老人精麵前,胡海還是收斂些的好。

隻是胡海自認為能瞞天過海,那邊兒子嬰早就知道將閭是胡海弄去試探他的。不過在子嬰眼中,這些不過是小孩子的戲碼,自己知道了之後也就笑了笑,權當什麼都沒發生過。

子嬰不在乎皇位應屬於誰,隻要皇帝能給大秦謀福利,自己效力效命,都是天經地義的。二世也沒幹什麼出格的事情,隻不過試探下自己,雖說子嬰心理稍稍有些不好受,不過看二世跟自己卻沒那麼生分,知道自己沒問題直接叫進宮中,也沒弄些個叔侄情深的把戲。直來直去,倒讓子嬰踏實許多。

麵試環節,胡海見幾人都不錯,便隨便問了幾個問題,幾人都能對答如流。胡海之前看過這幾人的履曆,心中有了底兒,現在立馬提上來也不是不行,但是畢竟這些人是想在設立各個部之後重用的,現在先分配到各個老大臣手底下打工去吧。

於是朝廷中又出現一種很奇怪的氣氛。

各位老大臣有點兒不好受,因為這幾人明擺著是要重用的,卻分在自己手底下,什麼意思?皇帝陛下的意思很清楚,老人不退,這些不用。於是自己家子弟進入麵試的老大臣有點兒坐不住了。

進入麵試的考生也有點兒不好受,畢竟自己確實已經有能力了,誰還能沒點兒野心?但是朝堂上職位就那麼多啊,一個蘿卜一個坑,老人不挪騰,他們也沒處呆啊!

於是朝廷上陷入了一種很詭異的狀態。

這些事情胡海是不甚了解的,但是子嬰和馮去疾卻看在了眼裏。馮去疾是知道皇帝即便有大動作也得秋後才動,現在隻不過是個臨時安排,至於新老臣子心中所想,不過是暫時的憂慮而已,不當事兒。可是子嬰卻認為,這二世好手段,這一下就給占著位兒不動彈的老臣拉了一大波的仇恨,不論是新晉才學的仇恨還是新晉才學的父老的仇恨,哪一個都能折騰老大臣一陣子。前不久剛設立顧問團,最近馮去疾還有意無意透露自己秋後就要辭官、李斯日子過得特別好的消息……這是軟硬兼施啊。

有手段。

胡海不知道自家叔叔給自己貼上個什麼標簽,現在胡海考慮的,是周勃跟夏侯嬰怎麼安排。若讓二人都到紀檢院做事兒也不是不可,隻不過新人都往紀檢院塞,難免引起朝臣的注意。若直接安排到重要的崗位,卻難以服眾。

看來還得秋後各個部設立之後再論。現在先把兩人安排在蕭何那裏住著吧。

不過現在已然六月了,改製這件事兒,也得提出來了。

於是次日朝會,胡海便提出“改製”一事。之前跟三公九卿透過氣兒,那時候老大臣們對這件事兒沒什麼意見,不過是重新劃分了下職能,沒什麼大事兒。隻是這次朝會,胡海把先前沒說的東西全說了出來,朝堂上縱有預防針在前,也難免驚了一驚。

“朕擬廢除左右丞相,設政事院,政事院下轄諸部。設政事院院長一名,統領政事院事務;次長五名,分管政事院各項事務。各部設部長,統領本部所轄事務;次長若幹,分管各分塊事務。宣教司改宣教部,另設農事部、國民部、匠工部、建設部、商賈部、公安部,統歸政事院管轄。

“擬設立宗室府,主管宗室事務。設立內務府,主管宮中事務。設國財府,司全國經濟財務之事。三府與秘書府一道,直接聽命與皇帝。

“設巡訪府,司巡防巡查地方官員之事;設督察府,司監督監察鹹陽官員之事;二府統歸紀檢院管轄。紀檢院另設次長兩名,分管分塊事務。

“重開四方館,設館首,司察納雅言之事,天下賢達均可進言進才。

“改顧問團為顧問館,設館首。

“革新地方官製,仍舊為郡縣製,廢除原有官職,重設官職。京畿設京畿長一、次長五,原內史職由京畿長統領,次長佐京畿長之公務。各郡設郡長一,襲原郡守職;設郡次長若幹,分襲原郡丞職。各縣設縣長一,襲原縣令、縣長職;設縣次長若幹,分襲原縣丞職。鄉裏官職照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