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1 / 2)

最近鹹陽城居民的心情可謂是兩極分化。

秋收活計已經陸續完成,所有墾荒役的農民高高興興騎著匠人營生產的“大鬥車”高高興興地往家趕,匠人營中有意向還鄉的也結算了這幾個月的工錢放歸,不過也有不少匠人申請常住鹹陽,有些還打算把家眷都遷過來。

華夏安土重遷,生養自己的家鄉可謂是華夏人心中難以割舍的存在。如今竟然有不少人有遷居鹹陽,或者往關內聚攏的態勢,可以說是非常不容易了。

今年年頭不錯,老百姓手頭兒都攢起了餘錢,鹹陽城內的商戶小販也多了起來,商賈部最近可以說是忙得很。人一多,公共安全就得提上日程。胡海令馮劫從三十五至四十歲的士兵之中抽取了百十來人,挑的都是品行端正、沒有花花腸子的,專門負責鹹陽城內外的治安維穩,統歸公安部管轄。

老百姓頭一次嚐到手有餘錢的滋味,而且現在城內城外治安格外地好,呆著錢財出門采買辦事兒、或者把銅錢存放家中,都不擔心有盜賊或豪強劫掠。

老百姓是開心了,可是老牌豪門卻淒淒慘慘戚戚。

胡海在逼宮事件之後,雷厲風行地下達了一係列限製豪門行為的專項律令,而且對那種吃空餉的豪門進行了集中清理。胡海倒沒做得太絕,而是把這些吃空餉的家族中有才能的人提拔到李斯的鹹陽學宮中進學;沒才能但德行還可以的,進行了簡單的業務培訓,然後安排了些一線小職位,比如各部的文書等,到那裏去幹活兒,也算是人盡其用;至於德行有虧、汙跡在身的,直接依律處理。至於原先那些名號,胡還沒動,都給留著,隻是今後實際的好處要按他們家族做出的實際貢獻來考量。

這些原本在雲端上逍遙自在的人們,一下子從雲端跌回了現實。起先不是沒有發牢騷、不服氣的,隻是胡海知道之後組織了一次大牢參觀活動,看見先前逼宮之人的悲慘處境,這些人立馬老實了。

對於這群人的識相,胡海很滿意。胡海很清楚,做到所有人百分之百信服自己是不可能的,這時候就得恩威並施,不論是出於利益考量也好,出於真心實意也罷,隻要自己能拿捏住這些人,就不怕變天。

朝廷改製新政陸續推行,終於在今年第一場雪落下之前完成了。

這也是胡海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場雪。先前胡海擔心的取暖問題,匠人營已經解決了。胡海隻是給出了火炕的思路,但是匠人營中的能工巧匠居然順著琢磨出了土地龍的原理。隻不過現在的宮室和房屋的主體結構為木質,為保險起見,暫時沒推廣。

不過論抗凍的水平,秦朝人都凍習慣了,胡海可要差得遠。於是胡海暗搓搓鼓動匠人營裏的瓦匠,趁著還沒冷的時候,對鹹陽宮一處廢棄已久的宮室進行了改建,單獨起了一小間,按照自己一直住著的寢宮的規格,采用的是石磚土坯結構,裏邊兒專門安置了地龍跟火炕。新房落成,胡海強忍著立馬搬過去的衝動,等到了牆體完全幹硬牢固之後才搬了過去。

不過剛到新宮室,胡海還是小小地失望了一下——烏突突的。胡海轉念一想,有住的就不錯了,要什麼自行車啊,於是便把這個小瑕疵拋在腦後,開開心心地入住了。

胡海心想著這種結構的房屋應當推廣下去,之前應當打個前站。群臣見識到這種房屋的好處,推廣起來能省不少力氣。

於是胡海大筆一揮,題名“冬暖室”。

胡海興頭一過,看了看自己起的名兒,自己都嫌棄不已。想要問問旁人吧,現在還沒有個在身邊兒的。胡海左右看看,看到了一直伺候著的老太監。

“來來來,你覺得這間屋子怎麼樣?”

“回稟陛下,此宮室取材於土、造福於人,承載大地孕育之德,雖秋冬寒涼而無金烏自暖,可謂是皇天之恩澤、後土之福惠。”

胡海聽完,靈感乍現,大筆再揮,正式定名“後土堂”。

後土堂啟用之後,胡海專門召見了幾批大臣,無一例外地都對後土堂的奇特結構產生了濃厚興趣。隻不過即便都有意推而廣之,無奈此時動土已然來不及,隻得來年春暖花開之事再議。

不過胡海也不是那種不體恤大臣的領導,沒有火炕,但是有火凳啊!

匠人們結合了火炕原理,專門做了一種石凳,石凳麵比較,底下有一個專門盛放炭火的可取下更換的火槽,上邊兒還有坐墊。這樣即便是木質結構的房屋,也不用天天靠著屁股捂熱凳子取暖,坐起來也舒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