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2 / 2)

群臣見皇帝此番是動了真火,一個個都不敢做聲。不過胡海要的就是這個效果,畢竟不是人人都閑得蛋疼,他胡海可是忙得很,沒時間在這些毫無因果關係的謬論上下功夫。

轉到第三條理由,胡海語氣平和了一些:“說趙高無才幹無法勝任,”胡海頓了頓,“先不說對不對,這好歹有因果關係。”

胡海瞥見底下幾個老臣送了口氣的表情,繼續到:“不過朕還是想問,究竟是趙高無才,還是某些人自認自家子弟才學更甚?”

胡海早就能猜出這些上疏之人用意,真為大秦考慮者少,想借機抬一抬自家子弟者多。不過胡海對這種捧高踩低挑撥離間的事情是半點兒好感沒有,繼續到:“不過啊,要是別的部,說不定就換了。不過這匠工部,不是朕貶低誰,在座的各位顧問,你們家手底下那些子弟,真沒一個能勝任的。

“都給朕坐好聽朕講完!皇帝沒說完話就插嘴,什麼規矩!”胡海見有老臣坐不住,立即給壓了回去。胡海能讓他們開口嗎?他們一開口這次朝會可就不是胡海的主場了,就變成辯論會了。

胡海能肯回去發呆也不想跟他們辯論。

“你們誰家子弟能做到與匠同工、無休沐、每日隻休息兩三個時辰、隨時隨地以私補公,誰就跟朕說,朕立馬安排他頂替趙高。不過有一點,誰要是沒有趙高幹得好,直接按欺君之罪處理。”

老臣們頓時熄了氣焰。原以為匠工部跟其他幾部一樣,不過是坐堂的,誰知道匠工部這麼奇葩,當個部長這麼辛苦?

不過這些,匠工部的幾個次長頗有感悟,因為幾乎趙高怎麼幹他們就怎麼幹,上任幾天,一個個都頂著熊貓眼呢。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以私補公。老世家貪都貪不夠,掏錢給朝廷?

鬧呢?

於是朝堂上彈劾趙高一事被胡海順利解決,眼下隻等範增解決檢舉趙高之事。

若說被檢舉的是蕭何、曹參等人,胡海絕對不用這麼為難,直接駁回去該怎麼辦怎麼辦。不過這趙高的確是有小毛病,而且臭名昭著,得罪的人也多,檢舉人多為平頭百姓,胡海不敢貿然駁回處置。不過既然現在趙高給自己幹活兒賣力,自己就不能沒卸磨就殺驢,畢竟是自己的驢,不是誰都能來踩兩腳的。現在胡海最期望的就是範增能早日揪出幕後黑手。

範增也不辱使命,三日之後,把最終的調查結果呈遞給了胡海。胡海看著頂上列的幾個名字,不由得冷笑,直接召蕭何覲見,把這幾個人按誣告罪、挑唆罪以及他們誣告趙高的殺人罪、劫掠罪、某犯罪處置。

於是次日鹹陽城內外多處張貼出紀檢院的布告,凡是主謀誣告者,一律處死,族中家屬流放嶺南,永世不得還朝。

頓時,顧問館中風氣一變,看起來清潔了許多。

不過胡海比較納悶,馮去疾坐鎮顧問館,怎麼就出來這幾個刺頭了呢?再者說,這麼大的事情,馮去疾居然一點兒反應沒有?

即便退一線了,好歹還是在二線啊,又不是裸退!

於是胡海專門就此事召見馮去疾。等跟馮去疾聊了幾聊,終於弄清楚了是怎麼回事。

這幾人的動作,馮去疾早就知曉。那幾人也在馮去疾耳邊吹過風,馮去疾思量在三,決定給劑猛藥,於是並沒表示什麼態度。

於是那幾人以為馮去疾的沉默也表示對趙高的不滿,行動起來更是無所忌憚。此事馮去疾事先跟馮劫打了前站,馮劫也清楚其中利害,事先給政事院所有官員開過會,要求把重心放在工作上,不要想有的沒的。說起來,真不是馮氏父子刻意隱瞞,而是不得不如此。馮去疾屹立朝堂多年而不倒,深知此番絕對是個好機會,一來樹立皇帝威嚴,二來清理朝堂餘毒、理順朝廷風氣,三來敲打趙高順便警示朝中官員、讓他們好好收斂收斂,四來可大幅提升紀檢院權威,至於撿了個範增,純屬意外之喜。

這時候若貿然進言引起幾人警覺,隻怕此番機遇,失不再來。更何況,這番即便處理不好,讓這些人露了頭,總有處理他們的一天。

於是馮去疾頭一次來了次大膽的嚐試。好巧不巧的,胡海也發現了馮去疾的不對勁。

聽完馮去疾的理由,胡海的疑問算是得到了解答。不過這件事也給胡海提了個醒。

紀檢院,好像依舊存在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