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生命安全的問題,胡海還是很謹慎的。
可是都已經答應了人家劉季了,總不能反悔吧?
胡海思來想去,把子嬰叫進了宮。
子嬰真沒想到胡海會給自己安排這麼個任務,可是再想想,二世手底下一水的能人,卻都是漢子。後宮空了這麼久,怕是連根女人的發絲都尋不到。而且能讓二世應下安排家眷入鹹陽這一要求之人,想必也是二世極為重視的——即便不是什麼大才能者,就年前把人家弄到生死未卜的匈奴出訪,這件事兒還真得重視起來。
“其實也不必族叔親自安排。”胡海心虛地頓了頓,“有經驗的女眷亦可。”
“臣明白了,陛下大可放心。”子嬰很清楚該怎麼辦,連忙出宮回府找自己夫人去了。子嬰夫人聽了皇帝的安排,不由得莞爾:
“陛下思慮周全,不似早年毛躁。”
“這事兒交給你了,你便盡力而為,陛下不會虧了咱們。”
“沒什麼虧與不虧厚與不厚,本就是同根同源,咱們做的一切,莫不是為了陛下與社稷。”子嬰夫人起身行了行禮,“夫君大可放心,此事奴家定然會安排妥當。不過得夫君安排些人手,奴家有些事情不好直接出麵。”
“自然。這段時間府中家仆隨意調派,不必問我。”
“好。馬上到年節,奴家會在年前將人安排妥當。”
“那最好。”子嬰笑了笑,“也別勉強,盡力就好。”
把安頓劉季妻室家眷的事情拋給了子嬰,胡海開始琢磨之前規劃好的“春晚”。
胡海先前把這個想法交給了公子將閭跟公子高,二人回去之後好生研究了一番,現下已經把一個初具規模的方案給擬了出來。胡海先前提示過,這種方式興許能用到宣教部的宣傳教化當中去,公子高仔仔細細研究之後也發現,這種方式遠比揪著耳朵天天跟百姓念經來得效果要好。而公子將閭則一眼就看到其中蘊含的大大的商機,已經開始暗搓搓琢磨怎麼賺更多的錢了。
“這是……”胡海看了看公子高呈遞上來的演出方案,不由得暗暗心驚。當時胡海想的是演一出話劇,畢竟再落後,皇宮裏這點兒資本還是有的。可是公子高順著這個門道琢磨出了許多後世的花樣,其中就有小品的雛形。雖說怎麼看怎麼是微縮版的話劇,但是公子高已經提出要“集中其一二,凸顯某宗義”,這點著實十分難得。
“臣想,若是年節都有功夫看這個‘話劇’還好,若是忙點兒的時候,沒大把功夫坐在那裏耗著,不如就弄丁點兒短小有趣又有所意指的樣式來,即能放鬆,也能宣政,兩全其美。”
“善。”胡海點了點頭,“既然你有這種想法,朕再跟你說幾樣東西。”胡海看了眼穆忠,穆忠很自覺地就把黑板搬了出來。
“今天咱們說一說相聲跟評書。”
宗學已經休學,公子高的小兒子、六歲的子創完成了先生布置的每日任務後,便領著一眾小廝上大街玩兒去了。
最近政事院研究出了一套刺激百姓充分利用空餘時間空餘勞力積累財富增加稅收的辦法。這個主意源自於某次農事部長的閑聊。
“喲,忙呢?”農事部的王年最近閑得不行,沒事兒就拉著各部部長聊天。
“你閑我們可不閑,”國民部的甘會白了他一眼,“陛下年後有大動作,現在我們正準備著呢。”
“大動作?”
“你啊,是不是秋收時候忙傻了?”甘會看了看他,“你也不動動腦子想想,若真沒什麼大動作,眼看年底了,我們忙活什麼?”
王年不說話了。這回給各部安排任務,由於農事部正巧是農忙則忙農閑則閑,沒有任務派下來。若真是給年後大動作做準備,似乎這年後大動作,跟自己是不是也沒多大關係了?
王年是胡海點名提上來的,人品才幹自然沒的說。可是,王年也是人,也是個有事業心的爺們,這明晃晃的刷政績的時機眼看著跟自己無緣,怎麼想都不甘心。
於是王年回到農事部一通折騰,弄出了個“蓄利策”遞了上去。
曹參整理奏疏的時候翻到這個蓄利策,看了開頭幾句就被震住,連忙仔仔細細看了好幾遍,震驚之餘,連忙揣著奏疏就往鹹陽宮跑。胡海仔細看了看曹秘書長風風火火送來的奏疏,也不得不感歎古人的智慧。
王年此策,堪稱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