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精品意識,說到底還是要出好作品,有精品就代表了一切
大家大作可以起到引導和提供國家綜合文化素質的作用,這些就是作家的時代使命
我們生活在一個“大水走泥”的年代,這樣的年代混沌而偉大,它為文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想象的空間
一部小說,不會寫小說的人讀了產生他也能寫的念頭,而會寫小說的人讀了又產生這樣的小說他寫不了的念頭,那麼這就是精品了
我的本性依舊是農民,如烏雞一樣是烏在了骨頭裏的
《廢都》現在能再版,說明了社會的進步、社會環境的寬鬆和文壇關係的回暖
“文如其人”,其實隻有寫到一定程度了才可能文如其人
時代之問
“大水走泥”時代的堅守
近年來,賈平凹以每3年至4年創作一部長篇小說的速度,陸續完成了《懷念狼》、《秦腔》、《高興》等作品,不但每部作品都取得較好的市場反響,《秦腔》還於2008年獲得了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前不久,賈平凹曆時4年創作的60萬字新作《古爐》正式出版。
賈平凹是中國文壇的領軍人物,是三秦大地養育的文學之子,他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大家和文學奇才,是當代中國最具叛逆性、最富創造精神和廣泛影響的具有世界意義的作家之一,也是當代中國可以進入中國和世界文學史冊的為數不多的著名文學家之一,被譽為“鬼才”。麵對世事浮華,這位作家卻始終堅守寫作,他所思所寫的,仍是當今中國的“大多數人”。
記者:文學創作要有精品意識,這是一個常提常新的話題。您每隔三四年就有一部作品問世,並在不斷求變、求新、求精品。請談一下您如何看待作家的精品意識。
賈平凹:作家的精品意識說到底還是要出好作品,這就是精品意識。強調要有精品,有精品就代表了一切。這就像我們現在說中國就想起長城,說古時候的小說就想到《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古典名著。
文藝精品創作要有占領製高點的觀念,起碼要做兩方麵工作:一是普及,二是抓重點作品。比如支持文藝創作的資金,隻能用來做普及工作。精品不能事先來確定,誰也不知道創作的一定會是精品,隻能有成果以後形成一種效應,因此,創作精品不能急功近利。
現在,我們需要寫倫理,寫出人情之美;需要關注國家、民族、人生、命運。這方麵我們的作家還寫得不夠好,不夠豐滿。但是,我們要努力達到這個目標。或許一時完不成,但要時刻心向往之,將眼光放大到宇宙,追問人性的、精神的東西。
我認為,大家大作可以起到引導和提供國家綜合文化素質的作用,益於培養公眾道德情操、淨化人格修養、提高文化知識、提升閱讀水準,這些就是作家的時代使命。
記者:您前麵談到,寫作要有精品意識,怎樣才能寫出好的作品?
賈平凹:在文學創作中最關鍵的是抓人,這是社會轉型時期的大時代決定的,要產生大的作品,就一定要關注社會和現實。現在文壇上一直關注現實、研究現實的作品還不太多。沒有大作品就是因為理想不足、境界不足。我認為,史詩是一個時代的境遇,也是作家本人的境遇,作家深入生活後,在生活中有體味,這體味又建立在崇高的向往中,個體生活的感受應該和社會大的境遇一致。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精神是豐富甚至混沌的,這需要我們的目光必須健全,要有自己的信念,堅信有愛、有溫暖、有光明,而不要筆寫偏鋒,隻寫黑暗的、醜惡的。要寫出冷漠中的溫暖,堅硬中的柔軟,毀滅中的希望,身處汙泥盼有蓮花,心在地獄向往天堂。人不單在物質中活著,更需要活在精神中。精神永遠在天空中、星雲中、江河中、大地中,照耀著我們,人類才生生不息。
所以,作家要關注時代關注社會,人的理想要大,成功的作家的思想要想大問題,要有偉大的胸襟。此外,還要在專業上豐富自己,要豐富自己的筆墨。這是作家修養問題。這兩點正是目前我們的作家缺乏的東西,隻要具備了這些條件,好的作品就可能問世。
記者:在現今中國文壇,許多和您同時代的作家,在達到一定創作高度後都不再專注於寫作。但您卻是一個例外,仍然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力,並不斷尋求突破,這種現象非常難能可貴,您可以談談這方麵的情況嗎?
賈平凹:我們生活在一個“大水走泥”的年代,這個時代是劇變的,價值觀混亂,秩序在離析,規矩在破壞。這樣的年代,混沌而偉大,它為文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想象的空間。
我認為,作家是社會的觀察者,永遠要觀察這個國家和民族前進的步伐和身影,永遠要敘述這個社會的倫理和生活,更要真實地麵對現實和自己的內心,盡一個從事作家職業的中國人在這個大時代裏的責任和活著的意義。我是一個普通作家,越發要努力寫作,不敢懈怠和虛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