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經典作品需要深厚積澱的土壤(1 / 3)

全社會已經意識到經濟和文化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並在急切地尋找答案

一個結合了時代特點的經典作品,需要極具時代特征、經過深厚積澱的土壤才出現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和文化需要經過吸收提煉和思想升華,將文化精髓反饋給世界各地的人們

太極文化事業在全世界的推廣,將很可能成為助推中華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翱翔的又一隻翅膀

放下多少意味著你擁有多少;而手裏抱得緊緊的,隻是你暫時為社會保管的

時代之問

經典作品需要深厚積澱的土壤

對李連傑先生的專訪實屬計劃外的重大收獲。2010年8月3日,當我們奔赴北京懷柔進行采訪調研時,意外地得知國際知名華人影星、著名武術家、“壹基金”創始人李連傑將與我們謀麵。

繼在武術、影視和公益領域取得非凡成就後,李連傑目前正致力於推進太極文化事業的發展。影視界常青不倒的權威形象,公益界勤奮努力的負責形象,以及對中華文化事業的國際化思考與推動,這些都極大地促使我們借機對李連傑進行專訪。

高朋滿座,貴賓雲集。在懷柔一個綠樹掩映的度假村內,多家首都媒體界的同仁和當地文化部門的負責人,與李連傑一起出席一個有關太極文化的活動。多文化的浸濡、多角度的思考,使得我們麵前這位舉世矚目的華人影視明星和武術家思維活躍,見地深遠。談起中華文化藝術的發展繁榮和在世界文化之林的發揚光大,李連傑那磁性十足而略顯獨特的嗓音頓時興奮起來。

記者: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現在中國的經濟規模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相較之下中華文化的軟實力還提升不夠。您作為一位在東西方工作和生活多年、對世界各地文化形態比較了解的影視界權威人士,如何看待中華文化事業的發展現狀以及與西方文化的差距?

李連傑:我從小練習武術,有幸在11歲、也就是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就經常代表國家到北美、歐洲、中東、非洲和東南亞等40多個國家巡回表演,後來又在香港和好萊塢等地發展多年。這些豐富的經曆使我比較早地就接觸到全球各地一些不同的文化,通過參與一些國際影片的拍攝,我對這些不同的文化也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最近這些年來,我一直在關注中華文化藝術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任何美國有的東西,中國人很快也都會有。比如最新的金融衍生品、對房地產的開發模式,以及電腦、網絡、手機通訊等等,而且中國人跟進的速度正越來越快。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美國的文化產業。美國的電影和電視劇產業非常成熟、非常具有規模,僅是好萊塢每年在美國國內外的票房收入就有300億美元左右。此外,美國的迪斯尼、環球影城等主題公園,以及NBA、棒球、足球和拳擊等產業,更是極具全球影響力。我們最近做過的一項調查顯示,最近十幾年才在世界上流行起來的瑜伽,2009年在全球的產值已達到了260億美元。這很值得我們深思。

在經過了30多年的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文化藝術也相對繁榮。在一些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文化藝術界的同仁們共同努力,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也已初具規模。單就電影界來說,已有中影集團、上影集團、華誼兄弟等產業化大型影視集團。但是,工業經濟的強大,城市硬件的領先,卻映襯著另外一個“軟實力”的缺陷——孩子們接受的與本民族文化有關的教育還相對不足,東方與西方在文藝、教育、公益慈善等方麵的差距還在擴大。一些文藝界的人士甚至開始擔憂:如果經濟和文化發展的這種不平衡如此長期發展下去,那麼因為文化缺失而帶來的麻煩就會非常大。

好在現在從領導人、政府,到普通企業家、老百姓,全社會都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都非常重視文化藝術的發展繁榮,並在急切地尋找答案,這是一件非常值得欣慰的事情。我相信,在前30多年經濟發展積累的基礎上,在未來30年內,通過精心培育土壤與氛圍,努力推動中華文化藝術更大的發展繁榮會有明顯的進展。

記者:現在文藝創作,包括文學創作和影視藝術創作在內的從業人員都有一種困惑,就是相較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雖然社會經濟相對發展了,但是能夠緊密反映時代、具有深遠影響力的藝術作品似乎並不多見,包括影視界近年來也很少能有像樣的精品力作流傳於世。請問您認為造成當前這種精品力作缺乏的原因有哪些?

李連傑:我個人覺著,現在影視業受追求商業利益主義的影響而出現的一些跟拍風比較嚴重。商業主義的本質就在於什麼流行、什麼賺錢就跟進拍什麼。比如,當年“黃飛鴻”熱賣,就有電影電視劇跟進拍攝各種黃飛鴻傳,八部十部一直拍下去,直到這個題材“被拍死”為止,然後再等第二個題材,再照此之法猛拍。這是一種典型的商業模式。

再來看看美國電影業。美國電影業經過上百年的摸索、實踐,現在已形成一個成熟的工業。這種成熟的工業在主導並引導著市場,培養著觀眾的興趣。比如,多大的年輕人可以看暴力片或科幻片,多大的年輕人可以看愛情片或情色片,整個電影工業都在市場中嚴格地引領著觀眾。

從1998年到2003年,我們曾在美國做過一個長達5年的社會調查顯示:美國一年的劇本多達40多萬部,可成為獨立電影製作的隻有2000部。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的製片廠一般有3組人馬,每組大約12人負責初讀劇本。這就跟工業生產線上的情況一樣,所有從社會上收集來的劇本都由這批人審看和分類。

屬於喜劇片的被放在一起,屬於動作片的被放在一起,還有科幻片等等。劇本被分類後就會進入第二個環節細審,初稿寫得不好就被剔掉,寫得還可以則進入下一個環節。通過這種嚴格的質量檢驗,最後才是那些可進一步推進和拍攝的劇本。這些劇本被報給集團再研究決定,然後由經紀公司根據題材去找合適的導演和演員,再進入市場運作階段。整個程序都非常正規。

近年來,中國電影業經過迅速發展,已有幾個大型影視集團,出品了多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作品,在電影產業化方麵初步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我們還需要形成規模更大更完整的電影工業體係。美國好萊塢有八大電影公司,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有五大電影公司?

當然,一個結合了時代特點的經典作品,往往都需要隔一段時間才能出現。它需要極具時代特征、經過深厚積澱的土壤,一旦這種土壤慢慢形成,經典的作品就會自序地、像程序規定一般每年都會出現。現在時間還不到,文藝界也需要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