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分積極地進取(2)(1 / 3)

現在,世界上女排強隊,大多練得很苦,都堅持大運動量。前日本女排教練小島孝治說,他每年隻有年初一休息,這一天也是把全體隊員請到他家去,歡聚一下,既可以給這個他終年顧不上的家庭帶去歡樂,讓妻子、孩子高興高興,也可以向辛苦了一年的隊員們表示慰問。美國女排教練塞林格也是終年與隊員們泡在一起,美國女排的訓練時間不亞於中國隊。我在中國女排執教的八年半中,我們隻有一個春節是在北京度過的,這期間的每一次集訓,基本上每一個星期日都用半天的時間加班訓練。僅將這些加班的時間合起來,就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

也許有人會說,難道幹事業必須過“苦行僧”生活?難道就不能既有事業又有生活?難道……

是的,從廣義上講,事業和生活應該兼而有之。可是,從狹義上講,當你為了實現一個具體的目標時,必須不惜一切,投入全力。否則,就無法超過別人,就不可能登上頂峰,每一塊金牌的獲得,何嚐不是伴隨著某種犧牲。

創造宏偉的事業,需要犧牲。那麼,是否我們和日本女排、美國女排一樣,她們練多少時間我們也練多少時間,我們就能和她們競爭,就能超過她們了呢?否。

科學家愛因斯坦說:“人的差異產生在業餘時間。”一個人能否成為事業上有作為的人,關鍵之一在於你是怎樣利用業餘時間的。八小時以內好好幹,大多數人都能做到。然而下班之後,人們在業餘時間的使用上不盡相同,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差距。

一個教練員,如果當他的隊員停止了訓練和比賽之後。他這部“機器”也便停止了運轉。那麼,他是無法和別人競爭的。隻有把別人不用或少用的時間也撿起來,依然苦苦地思索、追求,才有可能超過別人。

生物學家巴甫洛夫說:“科學需要人的全部生命。”我們可以想一想,有哪一位科學家的創造發明,不是慘淡經營、傾注了全部心血後贏得的。居裏夫人為了提煉出化學元素鐳,十餘年,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外,幾乎都是在實驗室度過的。當然,體育運動不能和創造發明相比。可是,要拿世界冠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也是體育方麵的一種創造嗎?不同樣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才可能贏得的嗎?

有人說,人的精力有限,有勞無逸行嗎?是的,必要的休息不能沒有。我們女排每次大賽歸來之後,也都要進行適當的調整,消除疲勞。不過,我們應該看到,人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在精力消耗上,你越吝嗇,它越有限;你越慷慨,它越富有。據說,科學家做過測試,就是一個在事業上很有成就,做出重大創造發明的人,他死去的時候,大腦的消耗也隻達到1/3。連愛因斯坦的大腦也隻開發了17%。所以,在對事業的追求中,我們大可不必擔心“精力有限”。毫無疑問,凡想在事業上有所作為的人,必須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業餘時間都奉獻出來,否則,不可能到達光輝的頂點。

這些年來,在事業的追求中,我們女排在得到的同時,確實也失去了一些東西。整整八年半,我基本上沒有享受過什麼天倫之樂,對小家庭幾乎沒盡什麼義務。孩子病了,我沒有時間去照料他;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我沒有工夫去輔導他;更沒有時間去照顧妻子。這麼做,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可是為了拿世界冠軍,這一切我們都認了,覺得值得,一輩子也不後悔。

金牌可貴,在奪取金牌過程中培養的犧牲精神更可貴。我想,在我們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是會受益無窮的。

當思維有了翅膀

竇文濤

去年去美國見證資本主義社會的繁榮和腐朽,卻意外地被美國中學生洗了一次腦。

美國中學數學課上,老師出了一道題:8減6是2,8加6也是2,有這種可能嗎?請給以證明。一位男生站起作答:“數學上,8減6是2,但8加6也是2卻是不可能的。一個明顯不可能的問題作為可能被提出來,肯定有它可能的因素,所以,8加6是2是可能的。數學上既然沒這種可能,生活和自然中肯定有這種可能。譬如,上午8點的6個小時之前是淩晨2點,6個小時之後是下午2點。”

我目瞪口呆。

一種感覺上很清新的東西涮過我的腦袋,過後,產生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認識:思維一旦有了翅膀,便沒有不可能的事。

你想一鳴驚人嗎

劉墉

說個有意思的故事給你聽。

有位非常走運,又非常不走運的警官。

非常走運的是他做了幾十年的警務工作,由小警員升上警官,一直到將近退休,居然沒有遇過一次盜匪,沒有開過一槍。

非常不走運的是,就在他退休的前一天,經過一家銀行,正看見有人搶劫,於是掏槍嚇阻,不幸對方也有槍,而且比他先發射。他死在最後一天的任上,手中握著他一輩子沒真正用過的槍,槍裏居然忘了裝子彈。

你說這警官笨不笨?又倒黴不倒黴?他說不定正因為隔天要退休,所以沒裝子彈。他也可能想,反正口袋裏有子彈,遇到情況再裝也來得及,沒想到歹徒當麵拔槍。

他難道不知道,作為一個值勤的警官,槍裏總要有子彈,即使一輩子遇不見一次盜匪,他也應該隨時清理槍械並到靶場練習,因為“攜槍千日,用在一時”,平時總要為戰時做準備?

如果換作你是他,你會不會像他那麼笨?

你一定不會,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