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有“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一句,有人顛倒竄換一二字為聯,送給庸醫:“不明財主棄,多故病人疏。”太妙!這是黃苗子先生說的。世事往往教人笑不出來。筆底妙語連珠的老舍,“文革”時期還是投湖自盡了。又淵博又有文采的沈從文一度給揪到天安門城樓上洗男女廁所。苗子先生說:“沈先生認認真真天天去打掃,像摩挲一件青銅器那樣摩挲每一個馬桶,將來有人寫‘天安門史’,應該補這一筆。”
“忍”功真是中國的國粹了:忍著哭,忍著笑,忍著所有逆來的橫禍。沈先生背著30萬字的《中國服裝史》初稿到鹹寧幹校,結果被扣下來,丟了。老人家居然有勇氣重新寫出一本來。《阿甘正傳》裏說:生命像一盒巧克力糖,你永遠不知道盒裏乾坤。不是每一個民族的生命都像一盒漂亮的巧克力糖。幸好沈從文會說:“中國的刺繡,美呀!漢代漆器紋樣,美呀……”
失敗
林清玄
聞名世界的日本服裝設計師三宅一生,在被訪問到他如何成功地設計出獨創一格的服裝時,談到兩個頗值深思的問題。
一是他認為自己所設計的服裝隻完成了“部分”,而把一半創造的空間留給穿衣服的人,這樣,穿衣服的人才能穿出自己的風格,並且使同一件衣服有極大的不同,依這個觀念設計出來的服裝不容易失敗。
二是他選擇衣服布料的時候,總是請布廠拿出設計、印染、紡織失敗的布料,他則依照這些被公認為“失敗”的布料找到靈感,裁製出最具獨創與美感的作品。因此他的作品總是獨一無二,領導著世界的服裝潮流。
三宅一生的話給我們許多啟示。他無疑是當今日本最成功的服裝設計師,他的年收入大約5000萬美元。因為他,日本服裝業得到國際性的尊敬,東京的服飾新潮始能與巴黎、紐約、米蘭抗衡,成為世界流行的中心。
三宅一生的服飾近年也在台北登陸,是台北關心服裝的人所共知的服裝大師級人物。他的“失敗哲學”,頗有值得我們參考的地方。對於一個有創造力的藝術家,生活的進程最重要的是有成功的進取心,但是,成功不是必然的,唯有在失敗的因子裏找成功的果實,才可能創造真正的成功。
美國現代大畫家路西歐·方達(lucio fontan),早年畫油畫時受到挫折,心情大為惡劣,有一天坐在畫布前麵竟一筆也畫不下去。他生氣地拿起一把刀把畫布割破了。在畫布破裂的一刹那猶如電光石火,他馬上有了一個靈感:“割破的畫布算不算是一種創作呢?”於是他把另外的畫布拿來,一一割破,然後公開展覽,竟使他創造了新的藝術觀,成為一代大師。
當然,像他們這樣在失敗中求取成功的人,曆史上不可勝數,我們可以把這種失敗稱之為“打在牛頓頭上的蘋果”,因為他們被失敗的蘋果擊中,才碰擊出成功的火花。
佛經裏有一句話:“眾生以菩提為煩惱,菩薩以煩惱為菩提。”或說“煩惱即是菩提”,意思不是煩惱等於菩提,而是說有慧心的人總能在煩惱中找到智慧,而且為了治愈更多的煩惱,產生更高的智慧——平順的人通常不會比愈挫愈奮的人有智慧,真正的智者往往能不憚失敗的煩惱。安樂令人沉淪,憂患反而激發生存的力量,也就是這個道理。
在現實生活中,失敗當然是一件可怕的事,幾乎沒有人喜歡失敗,可惜這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成功者,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那些在人生後半段成功的人,是由於他們在人生前半段的失敗中找到了成功的靈感。”唯有在失敗中成功,才不隻是形式與事業的成功,而是連心靈也成功了。
致江斯頓書
林肯
親愛的江斯頓:
你向我借80塊錢,我覺得目下不應該借給你。好幾次我幫你忙之後,你都說:“現在我們可以好好過日子了”,但是沒有多久,你又陷入了同樣的窘境。我看這完全是你為人有缺點,是什麼缺點呢?我想我是知道的。你並不懶,但多少有點遊手好閑。我們上次見麵之後,我懷疑你是否有哪一天好好地幹過一整天活。你並不怎麼厭惡勞動,但你不賣力幹活,唯一的原因是你覺得幹活沒有多大出息。
這種白白浪費時間的習慣是問題的症結所在;改掉這種習慣對你至關緊要,而對你的兒女來說,則更為重要。其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生活的道路更長,在沒有養成這種習慣之前,可以預加防範;這比養成之後再改來得容易。
你現在需要些現錢;我建議你去找個願意花錢雇人的主顧,替他“賣命地”幹活。
把家裏的事(春播和秋收)交給爸爸和你的幾個兒子去做吧,你自己去幹點最掙錢的活兒,或是用你幹的活兒抵債。為了使你的勞動得到較好的報酬,我現在答應你,從今天到5月1日,凡是你幹活掙到一塊錢或是償還了一塊錢的債,我另外再給你一塊錢。
這樣一來,如果你每月掙10塊錢,你可以從我這兒再拿到10塊錢,一共每月就可以掙到20塊錢。這並不是說,我叫你到聖路易或加利福尼亞州的鉛礦、金礦去,而是叫你到附近去找點最掙錢的活兒幹——就在柯爾斯縣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