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分積極地進取(5)(1 / 3)

每當你完成一件工作時就應做一番反省,這是你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成績嗎?如何能做得更好?何不現在就使自己更進一步?是否能夠發揮個人進取心,應視你對於每次機會的覺醒程度,以及你是否能在發現機會時立即行動而定。

很明顯的,個人進取已是一種要求甚多的特質,它的實踐需要許多心理資源作為後盾。當你的進取處於低潮時,不妨求助於可在其他所有成功原則中注入新的生命力,並且使它們再度發揮作用的一項原理:積極心態。

多付出一點點

拿破侖·希爾

倘若你把服務看作是一種快樂,不計報酬的多少,你早晚會得到回報。你所播下的每一顆種子都必將會發芽並帶來碩果。

你的超出所得的點滴服務必將帶來更多的回報。想想種植小麥的農夫吧!如果種植一株小麥隻能收成一粒麥子,那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然而,事實上一株小麥可結出多枝麥穗,每枝麥穗上又可收獲許多麥子。盡管有些小麥不會發芽,不會結穗,但無論農夫麵臨什麼樣的困難,他的收成必定多出他所種植的好幾倍。

多付出一點點是一種經過幾個簡單步驟之後,即可付諸行動的原則。它其實是一種你必須好好培養的心境;你應使它變為成就每一件事的必要因素。

如果你不是以心甘情願的心態付出,那你可能得不到任何回報,如果你是看在報酬或某種利於自己的利益上實施付出,那你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

享受到你的服務的人,總是會給你一些回報,你必定不是能滿足客戶要求的唯一供應者,你應如何使消費者特別注意你呢?其中的竅門就在於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務。

員工也好,老板、經理也罷,隻要你多付出一點點都可使你成為公司裏不可缺少的人物:你能為公司提供其他人無法提供的服務。也許其他人具備更多的知識、技術或人氣,但是,唯你能提供公司不可缺少的服務。在強手如林的公關行業中,如果你能容忍在半夜三點時被叫醒,並且以“願意做”的態度提供服務時,則客戶們將會記住你並會給你高度評價。

多付出一點點還意味著強化自己的工作能力,並在工作上精益求精。想一想,如果你每時都以最佳心態,提供最優秀的服務,那麼你的技術還有什麼理由不為你爭光進取!借著有規律的自律行動,你將會愈來愈了解多付出一點點的整個過程,並會在潛意識中出現對“高品質工作”的要求。“力量和奮鬥是息息相關的因素”這句格言就是寫照。

多付出一點點,就像一盞明亮的大燈一樣照著你自己,並使你有機會和他人進行有益的比較。

哪怕沒有立刻得到回報,也以一種自願而且暢快的態度提供更多服務,就是在培養你積極且愉悅的心態,而這正是培養引人注目的個性基礎。

上進心既是人最珍貴,同時也是最容易被遺忘的個性。多付出一點點可培養你的個人上進心,因為你不是在等待事情的發生,而是主動使事情發生。

多付出一點點使你確信你正在做正確而且有益的事情,它使你更能對自己的良知負責並且增強信心。

我設計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公式,以提醒你時時不忘多付出一點點,如下:

q1+q2+ma=c

q1(quality)=表示服務品質

q2(quantity)=表示服務量

ma(mental atitude)=表示提供服務的心態

c(compensation)=表示你的報酬

這裏所謂的“報酬”,是指所有進入你生命的東西:金錢、歡樂、協調人際關係、精神上的啟發、信心,開放的心胸、耐性,或其他你認為值得追求的東西。

機會在敲門

魏特利·薇特

艾略特是英國著名小說家,他曾經這樣寫道:

“生命巨流中的黃金時刻稍縱即逝,除了砂礫之外我們別無所見;天使前來探訪,我們卻當麵不識,失之交臂。”

20世紀的美國人也有一句俗諺:“通往失敗的路上處處是錯失了的機會。”

期盼幸運從前門進來的人,卻沒有回頭看看後窗進入的機會。

馬嬌麗就是這樣一個人。她在一家小型製造業公司謀得一份好差事,可是上司要她做一件不在她職責範圍內的工作,她拒絕了。不久以後,在另一個部門的一位同事建議她嚐試那個部門的工作,她再度回絕。馬嬌麗不願做不屬於她職責內的事情,除非給她加薪,升她的級。她沒有發覺其實那都是些她成功的機會。假使她接受新任務並且順利完成,她就極有資格要求加薪和升級了。結果她被認為是不思進取的青年。

我們常把機會擬人化,誤以為幸運之神真的存在,於是,便坐在那裏等待機會敲門。

可惜的是,機會從來不會自動前來敲門。不管你等待多少年,也聽不到它的敲門聲。

原因是機會並非外界的生存實體,它存在於你的內心之中,你自己就是機會。

而隻有你才能製造機會。隻有你能發揮自己的能力來利用機會。也隻有你才能發現機會,然後把失敗與挫折轉變為成功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