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觀察:成就感歸因與他人評價
11.1 問題思考:你如何評價自己的成功?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詹姆斯教授認為,一個人對成功的歸因,實際上可以影響到他對待其他人的態度,這些態度包括偏見、共情等。那些將成功歸因於天賦異稟的人,更容易對他人產生偏見,也鮮少出現共情;而那些將成功歸因於刻苦努力的人,則更傾向於對他人作出正確評價,也更容易對他人產生共情。
人獲得一次成功很容易,想要一直獲得成功卻很難。而對待成功的態度也與接下來的成功有著密切相連的關係。團隊發展也如此,團隊獲得一次成功很容易,關鍵是如何將這種成功的勢頭一直保持下去。
團隊成員是否依然具有謙虛奮進的態度還是已經驕傲自滿到目中無人?團隊成員是團隊發展的主力軍,如果團隊的主力軍傲慢自大、剛愎自用,那麼,團隊的發展也岌岌可危了。
11.2 心理實驗:成就感歸因於他人評價
詹姆斯教授的實驗基本思路,即為製造兩種不同的歸因效果,測試他們在歸因不同的情況下,對他人的評價是否會有些偏頗。
他將參加實驗的被試隨機地分為三組:第一組被試被要求回憶的片段是,他們過去非常得意、無人能及的時刻,並試著回想當時體驗到的無以倫比的自豪感與驕傲,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被試在感受到驕傲的過程中,將自己看成非常有能力、非常偉大的人;
第二組被試被要求回憶的片段是,在過去的成功事件中,那些經過自己的刻苦努力,艱苦奮鬥,最終成功的片段,試著體驗當時付出的辛苦和終於成功後的快樂;
第三組被試是作為對照組出現的,他們被要求回憶的是一些無關片段,比如偶然的一天都做了什麼事情。
在回憶過後,研究人員要求被試完成以下的評價任務:他們讓被試評價白人和亞洲人在是否友好、是否具有攻擊性,以及是否讓人喜歡等方麵進行5點評分。
結果發現,第一組被試更多地對亞洲人給出了負麵評價,而第二組被試則更為公正。之後,詹姆斯教授又進行了相似的共情方麵的實驗,結果與之類似。
11.3 實驗結論:成就感歸因的差異影響人們的態度
那些將成功歸因於個人天賦才能方麵的被試,更加自大,共情感被削弱,對待他人易作出偏見的判斷;而將成功歸因於努力的被試在理解他人方麵愈加感同身受,以對他人產生共情,判斷更為真實。因而,偏見的產生,與身份地位、財富價值固然相關,但更與個人對待成功的態度有關。
態度會讓成功的人被分類,真成功還是假成功不僅取決於外在的財富地位,同樣取決於他們本身成功的姿態。
11.4 管理策略:扶正成功的態度
在團隊發展的過程中,成功將會是其中的一部分。那麼,團隊成員如何看待成功的態度會影響到接下來的表現與成功,因而,這就需要管理者加以關注。
如果將成功歸結於個人的天賦,忽視了努力的成分,那麼,在後來的團隊任務中,成員很有可能采取消極懈怠的態度;如果將成功歸因於個人的努力,在後來的任務中,成員會更多地以努力的方式取得好成績。並且,這種歸因方式的差異也會影響到對待他人的態度上,易產生偏見與冷漠,自然會影響團隊成員間的關係。
作為管理者,除了引導成員在挫折上正確歸因之外,對待成功,也同樣需要有個正確的態度。應將成功因素更多地放在個人努力和團隊合作上;一旦成員出現了妄自尊大的情況,管理者需要在旁邊加以提醒,也可以設置一些困難任務,讓成員知道自己的實力與差距,從而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一直以來,那些成功的人令我們佩服的不僅僅在於他們的成就,更在於他們本身的個人魅力與品質,反過來,這些品質也成為他們再次成功的基石,謙遜之人才能夠獲得長久的成功。